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文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文蔷

文蔷

天津市园林规划设计院天津市300010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海绵城市的相关概念,接下来详细阐述了建设海绵城市应遵循的原则,最后对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做具体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同时希望为我国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运用的分析研究献言献策。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园林设计;应用

引言

海绵城市理论是21世纪符合生态环境科学的一种独创性理论,对于解决城市中水灾害和内涝有着突出的贡献。这个理论中的突出特点是采用了水的弹性特点,因此,海绵城市就可以换成另外一个说法,具有水弹性的城市。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处于对资源大量索取的状态,现有的资源已经慢慢走向枯竭,使得各种生态环境有关的问题层出不穷。但海绵城市理论是遵循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目的是把城市建设成海绵一般,能够更好地适应气候和各种自然环境,充分实现对雨水的科学合理利用,因此,用于城市园林设计中具有很大的现实价值。

1海绵城市的相关概念

1.1低影响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t,LID)

是在场地开发的过程中减少对于场地原本的水文特征的改变,在总径流量、峰值流量的过程中减少其影响,也称为低影响设计或低影响城市设计和开发。

1.2海绵城市:又称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海绵城市就是像海绵一样可以自由的吸水、放水的过程中,保持着对于水资源调节能力的提升。在自然灾害的过程中和水资源分配不均匀的过程中,通过吸水、净水、蓄水等一系列的过程,更好的进行生态建设,促进水资源的合理的利用。

2建设海绵城市应遵循的原则

2.1生态效应放在第一位

城市园林设计中,运用海绵城市理论必须将城市的生态效应摆在第一位。过去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仅仅是关注经济效益,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将工作的重心放于沟渠、管道和泵站工程的建设上,这些通常都被称作是灰色基础设施。但建设海绵城市是一种绿色工程建设,在其设计和施工的阶段需要重视环境特点和生态环境因素,科学有效地进行雨水收集和排放工作,较好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对于历史相对久远的城市,当地的雨水系统都破旧和老化了,很容易发生雨水径流的情况,此时应该修建一些新型的雨水系统,从而确保雨水的有效收集和合理排放,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运用就是紧密结合了生态效益第一位的原则。在城市园林设计工作中,运用海绵城市理论要坚持生态多样化的原则。雨从天上降落到达土壤表层,然后经过土壤层的过滤能够起到初步的净化作用和清洁,这些雨水收集起来能循环利用。比如,土壤过滤之后的清澈水用冲洗厕所和浇花,是绿色又环保的方式。既能有效地节约水资源又可以促进水资源得到循环使用。为了更好地凸显城市园林设计中生态多样化这一原则,需要技术人员妥善建设过滤层,从而实现较强的透水和排水系统,提高道路表面的排水性能,即使城市发生内涝和雨洪时,也能够起到保护城市排水设施和雨水系统的作用,降低对城市的破坏。

2.2整体规划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当以嵌入式的思维,定位园林在城市自然空间中的地位,达到城市园林与城市生态圈和谐相处的目标,并且发挥城市园林对城市生态的促进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城市园林蓄水净化作用,通过城市园林有效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因素,应当在设计城市园林时做出统一规划。一方面从城市整体角度加强雨水系统的构建,重点加强建设园林雨水管网系统,注重发挥城市园林的蓄水功能,在实现园林水循环的基础上,满足城市对水资源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将城市防洪泄洪的整体方案与城市园林设计相结合,发挥城市园林在雨水自排净化中的作用,提升城市园林的环境修复功能。

2.3因地制宜原则

城市园林设计应当融入因地制宜的理念,能够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更好地挖掘城市园林设计的独特性。城市所处的地域环境与气候特征是不同的,在不同的降水条件、植被覆盖率和城市社会环境因素制约下,只有充分围绕实地环境设计城市园林,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当地自然环境,才能体现出城市园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助推作用。应当根据地势地利条件,把城市园林防洪功能与雨水存储结合起来,并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及水文条件,减少城市园林开发对环境指标的影响。与此同时,实现城市园林技术与项目功能设计的统一,在尊重城市园林使用需求的基础上,更好地融入海绵城市理念。

2.4注重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要安全有序进行。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设计海绵城市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城市中水资源、降水量以及降水情况,才能制作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更好地建设海绵城市。当然,城市园林设计工作中,运用海绵城市这一理论也同样需要遵循安全有效这一原则。

3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技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是借助滞留渗透系统、传输系统和调蓄系统三种方式进行的,且各具特色:

3.1滞留渗透系统

具体包括:雨水花园,这是一种融合了景观学、生物学、建筑学的人工湿地系统,利用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构建起汇聚植物、土壤和雨水的生态景观格局,以实现自然的水循环;绿色屋顶,这是针对城市园林中的建筑屋顶部位,通过在防水层上栽种植物以达到生态效果,由于其占地面积较小,因此承受和收集雨水的能力有限,需要与其他滞留渗透系统配合使用;下凹绿地,这是一种微观小型分散的雨水径流处理技术,主要是对原有地形进行梳理以形成下凹空间来收集地表径流,具有较低的维护成本和较广的适用范围;透水铺装,这是一种运用充满孔隙结构的透水砖材料来使雨水迅速下渗的技术,其亮点在于能够过滤雨水中的污染物以实现对水体的净化。

3.2传输系统

具体包括:种草沟,这是一种类似于下凹绿地但却有明显差异的雨水渗透处理技术。它多由线性分布的植被地表沟渠或带状低洼绿地构成,可以将周边汇聚的地表径流和超过绿地承载能力的雨水径流传输到储蓄设施,具有强力的净化和过滤功能,但规范较严格且设计较复杂;旱溪,这也是一个拥有完整水系统的人工湿地,由地上和地下两部分组成,可以在雨季或非雨季都发挥良好的雨水传输功能。

3.3调蓄系统

具体包括:湿塘,这是一种多用于地势低洼处的调蓄和净化雨水径流的设施,巧妙利用了场地高差和重力势能来运输雨水和地表径流,不仅净化水质的效果显著,且整个调控过程能够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人工湿地,这是一种综合应用化学、生物、物理等学科理论,人为仿造自然湿地的构造和功能而设计的地表水体,常见有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

结语

在海绵城市理念的影响下,应当创新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法,在围绕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更好地应用因地制宜原则,创新城市园林设计发展思路,围绕城市园林建设需求,优化城市空间发展体系。

参考文献:

[1]孙威.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理论的运用与思考———以银川滨河新区黄河外滩公园休闲旅游观光道和木栈道工程景观设计施工为例[J].现代园艺,2015(11)

[2]王萌.节约型园林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6

[3]李函润.基于海绵城市理论下的住宅小区“慢回弹”景观设计初探[D].四川农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