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重视人格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中职语文教学重视人格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齐亮

齐亮(北方工业学校辽宁盘锦124021)

摘要:从古至今,无论中外,教育在重视人的智能开发的同时,也关注受教育者的人格完善,现代教育则进一步强调人的个性发展。中职院校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因素,存在着相对的人格缺失,而语文学科可以凭借自己形象和情感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改变他们对人生和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自己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人格教育

一、什么是人格教育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理论家杜威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提出“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在中国近代史上,对健全人格理论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研究的当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他提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他认为教育是实施人格教育的有效途径。

特级教师程红兵认为,所谓健全人格,是真、善、美的统一,是理性、意志、情感的统一,是人的个性朝着健康方向充分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全人格就是理想的人格,就是健康的自我。所谓语文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培养,对学生实施健全人格教育的活动。这一活动是在语文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创设育人环境,在语文知识、语文技能习得的过程中实现健全人格的塑造。

二、中职语文教育重视人格教育的必要性

1.中职学生人格缺失的现状分析

中职院校越来越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重视,中职学生群成为很多大中型企业的招工基地。但是随着中职院校的发展以及扩招,中职学生群因为家庭因素、学生个性因素、学校教育因素、社会大环境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出现了相对的人格缺失现象,具体体现在:

(1)情感冷漠、自私,玩世不恭

中职学生的家庭背景相对复杂,其家庭教育的负面作用可以说是造成中职学生人格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家庭自然结构不健全,如父母离异、父母一方病故、隔代教养,家庭生活方式不良、家庭伦理失范、道德品质差等,都不利于子女的人格成长。有些学生因为父母离异,导致他们缺乏安全感,不再相信人与人之间有真挚的感情存在,对人缺少信赖,不会关心他人,为人冷漠,在人际交往中他们更重视自身的利益,自私;有些学生因对父母的不理解进而对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他们没有选择直面生活的艰难,而是选择了玩世不恭地对待自己的学业以及生活,沉迷于虚幻的世界,上网,打游戏,早恋。还有的学生人际交往失利,不能顺利地融入班级与社会,造成自身精神压抑、情绪忧郁甚至辍学。

(2)盲从,以丑为美,情趣低俗

时代的高速发展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便捷了我们的生活,网络、媒体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融,学生从中既吸取了精华也兼容了糟粕。中职学生还处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时期,他们涉世未深,易被虚假的表象所蒙蔽,甚至不少学生的审美趣味出现偏差。他们盲从,人云亦云,甚至以丑为美,缺少是非心,过分追求和张扬个性。部分学生群甚至是“美盲”,他们对美没有明确的识别能力,在生活中分不清美与丑、雅与俗、文明与野蛮。

(3)信念理想模糊,禁不起挫折

选择职校的学生大都是中考时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缺少兴趣,家长的失望与妥协也造成了学生随波逐流、缺少追求。按部就班的生活,没有压力的就业前景,导致一部分中职学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甚至厌学;生活得过且过,理想与信念模糊,缺少对人生的规划与设想。目前的中职学生中大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与所处的物质丰富的时代背景,使得他们生活安逸舒适,缺少对真正艰难困苦生活的体验,缺少应对挫折的心理建设,因此,一部分学生意志薄弱,缺少生命的韧性,一遇到困难与挫折就踟蹰不前,容易当生活与学习的逃兵。

2.在人格培养上语文学科的优势作用

目前,语文教育界也已经深切地认识到语文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1996年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编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教学的任务还要“指导学生进一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发展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

语文教学是最重要的人文学科教学形态之一,其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优势。语文教育家于漪说:“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是语言的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综合。”“认识语文是人文学科的特点,讲究语文教学的综合效应,使学力形成和人格形成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塑造学生优美的心灵。”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才能真正突显自身的价值。语文学科教学有对人心灵的接近、情感的渗透作用。它是一种人学,是柔性的,更容易让学生接近。它具有形象性,其中有实际经验、智慧人生、美好的画面,自然比那些管钳机床焊条更容易让人喜欢,它可以打破管钳铆焊这种单调、枯燥的技术学习,给学生带来柔软的关怀、心灵的慰藉、情意的相通与抒发、意趣的相投与启示、经验的借鉴与防微杜渐等。卡西尔认为,语言处于人类精神活动的焦点地位,甚至可以说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实体,通过语言可以走向人类心灵所有的领域。语文学科教学可以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意绪、激情和哲思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每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最终造就学生的健全人格。

虽然职业学校的目的是给社会输送更多的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但是人不仅仅是社会生产和消费的劳动力,他还应该有高尚的道德、丰盈的情感、健康的审美、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学生在校期间除了掌握专业技能之外,还需要有文学、哲学、伦理、历史、政治等方面的研习来支撑起他人格的丰富与璀璨。学生要舒展自己的想象力,要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或满足或感动或震颤或悸动或悲伤的情绪体验,让学生从文字中宣泄自己的情感、获得精神的补给,从哲学的角度探寻人生的真谛与奥秘。

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重视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健全人格教育,才能使职业教育真正回归,使学生不仅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而且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具有健全的人格,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及继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作为从事中职语文教学的教师,兼顾中职语文实用性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社会教化功用,让语文课堂贴近学生、融入生活、紧随时代,让它焕发出青春的朝气与生命的活力。这样的语文课堂才能让学生的生命得到增值与拓展。所以,中职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问题是对个人、对社会都具有重要发展意义的,是中职院校应坚持发展的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语文教育根本上是一种人格的教育、心灵的教育、生命的教育。在中等职业院校这类以就业实用技能为主要教学目的的学校中,语文学科和语文教育更是承担着纠正和提升学生人格缺陷的重大任务。中职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善美兼备的语文教材和课堂教学,来完成这个任务。

参考文献

[1]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2]程红兵《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3]于漪《弘扬人文,改革弊端》.语文学习,1995年第5期。

[4]胡经之王岳川《文艺学美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