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疝气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疝气的临床观察

董洪飞

董洪飞(溧阳市戴埠镇中心卫生院江苏溧阳213331)

摘要:目的: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疝气的临床疗效,为疝气患者寻找较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抽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4例疝气患者,1:1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3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的70.37%;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伤口异常,对照组共出现6例并发症;对照组复发2例,占7.41%;观察组没有发现复发病例;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也都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与传统疝修补术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治疗腹股沟疝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及复发率,有着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术;传统疝修补术;腹股沟疝【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3-0037-02

腹股沟疝是在基层医院普外科的常见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5‰,无自愈可能,患者以疼痛、局部肿块为主要症状表现,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主要方法。[1]手术方式主要包括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随着科技进步,补片材料国产化,使基层医院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成为现实。本组研究对54例腹股沟疝患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4例疝气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45.2±8.5)岁;所有患者入院时均确诊为腹股沟疝并自愿服从治疗安排,患者腹股沟类型:腹股沟斜疝49例,腹股沟直疝患者5例。1:1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腹股沟修补术,观察组患者采取无张力修补术,患者常规连续硬膜外麻醉诱导后,选择腹外斜肌腱膜切开,精索的游离同传统疝修补术。找到疝囊后,向上高位游离见到腹膜外脂肪。若疝环缺损小于3cm且后壁相对完整者行单纯平片修补,则疝囊高位结扎或折叠内翻缝合,使之翻入腹腔内,游离精索于其后方放置平片并充分展平,要求内侧与耻骨重叠1~2cm,外侧超过内环口3~4cm,并覆盖腹股沟管的整个后壁,然后固定于联合肌腱、腹股沟韧带、耻骨腱膜上。若行充填式修补则不作高位结扎,先游离精索。如疝囊不大可不切开,疝囊过大则横断疝囊,不必广泛剥离,行疝囊成型,使其成为至少能容纳—个疝环充填物的小疝囊,将伞状补片尖端与疝囊底固定—针。斜疝者将伞状补片与疝囊直接推入内环口,直疝则推入直疝三角,回纳腹腔,嘱患者咳嗽,进一步证实充填物到位,上缘与内环口腹横筋膜平行,将充填物的底边与疝环固定数针,要求固定可靠,再将成型平片置于精索后同法固定。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并且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复发率情况。

1.4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腹股沟疝症状完全消失,病灶彻底修复,无术后切口感染出现,没有出现手术并发症;②有效:腹股沟疝症状基本消失或有明显好转,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低,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少;③无效:腹股沟疝症状无任何变化,病灶修复无任何效果。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到96.30%(26/2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37%(19/2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情况比较[n(%)]

2.2手术指征情况比较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42.3±9.3)min,平均住院(4.7±3.5)d;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65.6±10.6)min,平均住院(8.0±3.9)d。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多于观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患者伤口异常1例;对照组出现尿潴留3例,出现阴囊血肿2例,伤口异常1例,两组并发症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4复发率情况比较经过6~18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手术部位均无张力感或异物感。对照组复发2例,占7.41%;观察组没有发现复发病例,(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3.1病因分析人体组织或器官由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某些正常的或不正常的孔隙或缺损等薄弱区域进入邻近部位的情况统称为疝,发生于腹股沟区的腹外疝统称为腹股沟疝,有斜疝和直疝之分。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因为先天性鞘状窦未闭,腹腔压力的变化,各种因素引起胶原代谢及成分改变导致的腹壁薄弱及遗传等因素。

3.2疗效分析传统手术方法效果虽尚称满意,但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例如用于修补或成形的自身组织可因胶原代谢有缺陷而不够坚强;拉拢肌肉、腱膜、韧带等不同性质的组织进行缝合时及重叠缝合某些组织时,又常产生较大的张力,不利于它们的愈合。无张力疝修补术以人工生物材料作为补片用以加强腹股沟管的后壁,此法克服了传统手术对正常组织解剖结构的干扰。[2]。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仅仅出现1例伤口异常,而对照组采取的传统修补术进行治疗,共6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对照组复发2例,占7.41%;观察组没有发现复发病例;此外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到96.30%,要比对照组患者的70.37%高出很多;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能够显著提高腹股沟的治疗效果,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2]但本研究病例数较少,为小样本试验,统计计算时可能与真实情况(大样本)会存在误差,下一步需要扩大样本量进行统计分析。

综上所述,通过与传统疝修补术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治疗腹股沟疝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及复发率,有着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刘天树.应用传统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4,01[2]罗国德,张国虎,曹永宽,张林.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临床分析[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