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手术切口感染护理体会

/ 2

浅谈手术切口感染护理体会

陈丕华

陈丕华

(山东省烟台龙矿中心医院手术室265700)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0-0240-02

手术切口感染也称手术部位感染,是外科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9.65%-17.65%,占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13%-40%。我们通过从手术室管理的角度分析与手术切口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1手术室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1.1患者方面

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全,老年人免疫功能衰退,糖尿病、恶性肿瘤,过度肥胖的患者,术前住院时间长,低蛋白血症、禁食时间长的微量元素缺乏都影响着机体的免疫状态,增加切口感染机率。

1.2手术方面

1.2.1备皮方式及时间

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在手术当日进行,使用无损伤皮肤的方法去除手术部位毛发。

1.2.2手术室环境因素的影响

空气污染是术中外源性细菌种植的主要来源,人员流动是手术室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手术室空气含菌量与切口感染发生率呈正相关。另外有有报道若手术室温度<21℃时,患者往往出现低温,择期大肠手术期间发生低温的患者伤口感染率增加3倍,住院时间延长20%左右。

1.2.3手术人员执行手术室规章制度不严格

手术室工作人员是手术部位医院感染微生物的重要传染源。手术人员穿衣、戴口罩、帽子不符合要求;手术衣浸湿、手套破损后不及时更换;外出时不更换外出衣,使皮肤上的鳞屑、内衣所沾带的的细菌透过头发、潮湿的的手术衣、破损的手套进入手术野;咳嗽、喷嚏、呼吸、说话时使细菌排至空气中或通过飞沫直接喷出,污染手术野;手术参观人数过多,乱串手术间,都增加了手术切口感染的机会。

1.2.4手卫生消毒不规范

参加手术人员术前刷手步骤被简化或忽略,消毒剂仅对皮肤表面细菌起到了杀灭作用,而潜伏在毛囊内的细菌很难被杀灭,大量汗液的分泌会影响手及前臂的灭菌情况,若手套破损,细菌通过破损处污染切口,易造成手术切口感染。

1.2.5手术器械和物品消毒灭菌不达标

手术器械和物品消毒不规范,未按要求使用压力蒸汽灭菌,仍采用化学浸泡方法,浸泡的时间、浓度不够,使手术器械未达到灭菌的目的;使用超过有效期或已被污染的器械和物品,均可将细菌带入手术部位而造成术后切口感染。

1.2.6手术人员操作不规范

手术操作过程中,术者操作粗暴,清创不彻底,手术创面大,局部组织损伤严重及术中出血多,遗留异物、死腔、血肿,引流不通畅等诸多因素,导致手术切口感染。

1.2.7手术时间过长

有研究表明手术时间每增加1h,切口感染的相对危险度增加1.45倍。

2手术室护理干预

2.1手术患者的管理

术前要全面评估患者的全身及局部情况,尽量缩短术前住院时间。对可能导致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基础疾病要给予积极控制,对局部感染病灶要及时诊治。备皮、清洁皮肤的时间尽可能接近手术时间。

2.2注重手术室环境的管理

2.2.1减少手术室空气污染

手术室的环境和物体表面清洁是抵抗感染因子的第一道防线。要求手术室人员严格按照非限制区、半限制区、限制区的正确划分进行工作,有效控制人流、物流,减少空气污染。层流手术系统每天于手术前后各消毒0.5h,连台手术需空气自净15~20min后方可使用。物品表面、地面每天用1:500的含氯消毒液、清水各擦拭、拖地两次,不同手术级别的手术间的清洁工具不能混用。保持手术室内正压及紧闭性,每月做空气、物体表面的细菌培养,保持空气的洁净度。

2.2.2规范手术室内的温湿度

保持手术室的温度在22~25℃,相对湿度在50~60%。在术中对患者要采取积极主动的保温措施,防止手术时的低温而导致的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2.2.3合理安排手术

合理使用不同洁净级别的手术间。急诊手术、污染及感染手术安排在隔离手术间,连台手术应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感染手术。

2.3参加手术人员的管理

2.3.1所有手术人员应严格执行手术室规章制度。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必须更换手术室专用的衣裤、鞋帽、口罩,外出时必须更换外出衣、鞋。有上呼吸道感染、有疖肿或手部破溃者不得参与手术。严格限制手术参观人数,每手术间2~3人,参观者不得随意走动或串走其他手术间,更不准由污染手术间进入无菌手术间,以防交叉感染。参观者与手术医生保持距离≥30cm,避免不必要的谈话,咳嗽、打喷嚏应将头转离无菌区,避免飞沫污染。

2.3.2加强手卫生的管理

手术人员的外科洗手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最有效、最简单、最经济的措施。为规范刷手、洗手行为,我们将相关刷手、洗手步骤以醒目图文张贴在洗手视线范围内,起指导监督作用。每月定期对手术人员的手进行细菌监测,重点加强对实习生、进修生、卫生工的监测和管理。

2.4手术器械物品消毒灭菌严格把关

耐高温高压的手术器械物品一律采用压力蒸气灭菌,反之,改用低温蒸汽或气体消毒灭菌,不主张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特殊情况采用浸泡时,必须保证消毒液的质量、浓度、浸泡的有效时间,这也是防止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保证。

2.5规范使用抗生素

正确掌握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选择标准及用药剂量、浓度、使用注意事项,一般预防性给药的最佳时间是在切皮前30min或麻醉诱导期给予首次剂量,如手术时间超过3h,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术中追加1次合理剂量的抗菌药,以抑制和杀灭病菌,保护正常菌群,减少术后切口的感染。

2.6无菌技术及操作规程的执行与管理

2.6.1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是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的重要条件。手术区域的皮肤消毒要正确,范围要足够。保持手术切口周围、无菌器械台敷料干燥。

2.6.2切除感染病灶或空腔脏器前,先用纱块保护周围组织,防止液体外溢污染周围组织,污染的标本及器械要放在指定的盆内。手术人员在处理化脓灶或其他有菌部位时,尽量用器械操作,手套一旦沾染,继续进行非污染区操作之前,应更换手套,衣袖沾污后,要家用无菌套袖或更换手术衣。

2.6.3沾染较重、创伤较大或手术时间过长的手术缝合切口前,用等渗生理盐水冲洗(需要时加抗菌素),可减少污染程度。明显污染伤口,或伤口内渗液较多,手术切口应放置引流,首选密闭负压引流,亦可暂不缝合切口、引流,之后延期缝合。

2.6.4对术中暂时不用的器械敷料要用无菌巾覆盖,用后的器械及时擦净血迹。

2.6.5加强手术技能的培训,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组织创伤、异物及死腔残留,减少术中切口感染的机会。

2.6.6手术人员要经常注意自己及他人有无违反无菌技术,发现后要立即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