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眩晕症(气血瘀滞型)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眩晕症(气血瘀滞型)的临床观察

李加贝蒋佳喜

(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湖南邵阳422000)

摘要:目的探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气血瘀滞型眩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9月就诊邵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和神经内科病房的气血瘀滞型眩晕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桂哌齐特治疗以及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与中药穴位敷贴联合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实验组干预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TCD各项指标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血瘀滞型眩晕症患者接受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可促进其症状的改善,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丹参川芎嗪;中药;穴位敷贴;眩晕症;气血瘀滞

通过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协同中药穴位敷帖治疗眩晕症(气血瘀滞型)的疗效,可以为气血瘀滞型眩晕症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而发挥中医药治疗此类疾病的优势。本文主要对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气血瘀滞型眩晕症的临床价值作分析,内容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9月就诊邵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和神经内科病房的气血瘀滞型眩晕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桂哌齐特治疗以及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与中药穴位敷贴联合治疗,每组50例。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视物昏花、身倦无力、心慌自汗、恶心欲吐、肢体麻木、舌苔薄白、舌质暗淡、脉悬细弱等。

纳入标准:a:患者症状及体征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b:患者年龄介于45~75岁,男女患者均予纳入;c:患者近3个月内未使用对肝肾功能有严重影响的药物;d: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a:妊娠或哺乳期妇女;b: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c:患有心血管、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精神疾病患者;d:因前庭周围性眩晕、多发性硬化、脑卒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原因引起眩晕的患者。

实验组男女之比为21/29,年龄在45岁-75岁之间,年龄均值为(55.63±5.20)岁;对照组男女之比为20/30,年龄在45岁-75岁之间,年龄均值为(54.20±4.85)岁。

2组气血瘀滞型眩晕症患者疗效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桂哌齐特”改善微循环、“氟桂利嗪”口服等常规治疗,将240毫克桂哌齐特加入250毫升葡萄糖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滴注,40分钟内滴完。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丹参川芎注射液静滴,中药穴位敷贴(取百会、风池、大椎、内关穴位)治疗。将10毫升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加入至250毫升葡萄糖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滴注,40分钟内滴完。

两组治疗疗程均为7天。治疗前后观察记录患者眩晕症状改善情况、中医症候积分的评价以及TCD指标的改善。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观察记录患者眩晕症状改善情况、中医症候积分的评价以及TCD指标的改善。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订发布的《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眩晕的相关内容及相关文献报道拟定[1]。

根据中医证侯积分法判定中医证候疗效。

观察经颅多普勒(TCD)(德国EME公司产TC2000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各项指标:椎动脉(LVA、RVA)和基底动脉(BA)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VM)、脉动指数(PI)的治疗前后的情况。

1.4统计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各组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各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形式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比较符合正态性和方差齐性者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性和方差齐性者采用非参数检验。

2结果

2.1中医症候积分

2组干预后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其中实验组干预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实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分,)

3讨论

眩晕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头痛等,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对患者的眩晕症进行纠正意义重大。

目前,治疗眩晕症的主要方法包括中药治疗、手法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认为,导致患者出现眩晕症的主要原因是风寒湿邪侵袭,对其经络痹阻,以肝肾亏虚为主,以气滞血瘀为主。眩晕多数是本虚标实,常存在虚实相互转化的情况。气血不足、肝肾阴虚为眩晕症的本质,其标是火、风、瘀、痰,当肝肾之气较为旺盛时,则其髓海充足,筋骨功能均处于正常的状态。45岁以上的中年人,其肝肾之气会出现逐渐亏虚的情况,其气血衰少,腠理不密,若其出现急性损伤的情况,则极易导致风寒湿邪而入,导致经络痹阻,出现气血瘀滞,其经脉不通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患者的筋骨肌肉组织气血温煦濡养,从而出现骨质增生。骨质增生会对其交感神经丛、椎动脉造成刺激,使其出现循环障碍,导致组织长时间处于缺氧以及缺血的状态,局部组织出现充血渗出的情况,发生无菌性以及水肿性炎症,使得其动脉痉挛,大脑供血减少,其髓海不充,从而出现眩晕、头痛等症状[2-3]。

丹参素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可以增加ATP的含量,减少脑缺血的症状。川芎嗪可以对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改善,对血管进行扩张,改善患者的微循环。丹参与川芎嗪联合使用,可以较好对气滞血瘀的情况进行改善,降低血浆黏度以及全血黏度,对血小板的释放反应与聚集反应进行抑制。穴位敷贴可以通过皮肤组织来吸收药物的有效成分,对药理的作用进行发挥[4-5]。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与中药穴位敷贴联合应用,可以促进眩晕症患者症状的改善。实验组治疗后经TCD检查椎动脉、基底动脉的收缩峰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变指标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中药穴位敷贴在气血瘀滞型眩晕症患者中应用,可促进其眩晕、头痛等症状的改善,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凌定来.前列地尔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腔隙性脑梗塞引起的眩晕疗效探讨[J].中外医疗,2014,34(26):136-137..

[2]信廷想,张彩红.盐酸丁咯地尔与丹参川芎嗪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J].临床医学,2014,41(12):125-126.

[3]崔惠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供血不足性眩晕80例疗效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2015,44(3):12-13.

[4]蒙燕颖.“定晕散”穴位敷贴辅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3):2916-2917.

[5]王阔,王圣洁.穴位贴敷疗法辅助治疗阴虚阳亢型眩晕病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14(32):378-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