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市发展旱改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北流市发展旱改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陈生

北流市新圩镇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北流市国土局)广西北流537400

摘要:北流市位于广西东南部,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因为地形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这里有着天然的农业优势。北流市也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粮食增产的目标,将农业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但是近年来受气象灾害的影响,旱农作物产量低、产出变数大、效益低等弊端逐渐显露,因此,北流市需要做好旱改水工作,调整旱、水农作物种植比例,提升水稻的种植面积,以此保证农民获得稳定的农业收益,并且有效维护我国粮食安全。但是我们需要意识到,北流市旱改水工作存在着水资源分布不均、水利建设不完善等问题,本文就此展开探讨,并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

关键词:北流市;旱改水;水稻

引言:北流市因为天然的气候优势,自古以来就是水稻高产之乡,也是重要的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和商品粮基地,水稻免耕抛秧面积位居全国县(市)第一。在这里种植水稻,具有高产出、高效益的显著优势,并且具有较强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大北流市的旱改水力度,既可以转变旱作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又可以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农业收入,改善生活水平。因此,我们应及时发现这一土地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有效解决,以保证旱改水的顺利开展。

一、北流市发展旱改水背景

北流市位于广西东南部,辖22个镇,总面积2457平方公里,人口142万。城区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3万。全市人均土地面积3.04亩,仅是自治区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全市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66亩。随着北流市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各类建设用地需求量逐年增加,而土地开垦后备资源越来越匮乏,耕地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基本国策,严格落实补充耕地法定义务,稳定有效耕地面积,加强补充耕地质量建设、提升耕地质量,确保北流市耕地“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北流市积极开展“旱改水”(耕地提质改造)工作。

2015年,北流市获得玉林市国土资源局批复耕地提质改造项目1个,实施规模为111.4994公顷,预计可新增水田面积为99.378公顷;2016年,获得玉林市国土资源局批复耕地提质改造项目1个,实施规模为54.9793公顷,预计可新增水田面积为49.613公顷;2017年,向玉林市国土资源局申请立项耕地提质改造项目1个,实施规模为64.5200公顷,预计可新增水田面积为63.1469公顷。

二、北流市发展旱改水存在的问题

1、农民意愿不足

旱改水项目不可避免占用少量土地,在规划设计时大部分群众都表示全力配合、支持,但由于北流市人多地少,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修建道路、水沟占用到群众的土地时,群众的意见往往容易反复而阻挠项目的正常施工,致使部分地块无法按规划进行施工甚至无法施工。除此之外,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部份外出务工,农村主要的劳动力以老人和妇女为主,种植成本过高且产出过低,导致农民种植农作物意愿不强,项目实施后的地块不时出现摞荒、弃耕的现象,后期管护压力较大。

2、水资源分配不均

北流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光照充足,且雨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600mm以上,总体来讲,北流市的雨水总量能够满足农作物的灌溉需求,但存在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这一点对于耕地的影响具体体现在:通常来讲,水田大多位于地势较低的位置,这有利于汇集水量,也可以在旱季到来时存储一定的水资源,只有少数位于高地势的水田会受到干旱的威胁。而旱地一般都处于山地的半坡位置,坡度相对较大,这种地形难以为农作物生长存储充足的水量,受季节性干旱的影响较大。

3、水利设施不健全

北流市的土地结构以农业用地为主体,工业发展相对来说略有欠缺,在水利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于水利设施的投入也不够充分。北流市的农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28%左右,但灌溉面积严重不足;境内的主要河流共有16条,但部分河流因为疏浚不及时,存在淤塞现象,全市排涝能力有限。近年来,尽管北流市加大了部分河道的疏浚力度,但由于财力有限,疏浚很难达到标准。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进行河道疏浚之后,没能建设相应的排涝等配套设施,水土保持工作也不充分,致使河道疏浚无法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4、资金投入不足

旱田改水田需要相应的工程设施给予支持,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设计费、工程施工费、监理费等等,其中每亩土地的工程施工费大致为16000元/亩,整体费用高达20000元/亩[1],如此高的投入成本,甚至高于新增耕地交易价格。这无疑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也给旱改水工作的开展设置了障碍。

三、推动旱改水发展的有效对策

1、提升农民收入

针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进程务工,农民对于旱改水的意愿不强烈的问题,其根本解决办法是利用旱改水带动农民收入的提升,可通过经济补助、政策优惠等形式,使农民认识到进行旱改水之后,从土地获得的经济收益与进城务工的收入大抵持平,甚至超过进城务工。北流市也为此出台了《北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流市土地开垦、“旱改水”(耕地提质改造)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中规定给予农民适当奖励,以提高群众的积极性。

2、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力度

依据农田水利建设的实际需要,以及北流市的财政状况,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确保重点水利工程具备充足的资金用于配套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和政府在水利设施建设方面的各项支持,充分调动企业以及群众兴办水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完善水利工程产权改革以及搞活经营权等方式,汇集社会力量投资办水利。

3、加大规模化整治力度

通过小田并大田,使旱改水农田连成片,便于进行旱改水区域的规模化整治。此外,打破农田的原有权属,制定科学合理的、具有可行性的、确保农民权益不受侵害的权属调整方案。加强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机械化耕作,以节省劳动力、提高生产率。打破传统种植理念,号召土地经营者进行规模化生产,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生产投入,促进农民增收,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旱改水后得土地利用率。

4、加大旱改水资金投入

农业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可出台相应的制度和政策,通过提高占地成本,保证旱改水土地项目的资金充足,例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用地标准,制定更为严格的供地政策等。此外,在进行旱改水土地项目预算时,要将工作经费纳入预算范围,可利用这部分工作经费,安排人员到农村宣讲旱改水的重要意义,使农民朋友对旱改水工作有正确的认识,这有利于带动乡镇进行旱改水的积极性。

5、加强旱改水宣传培训力度

农业部、水利部等相关部门要加强交流与配合,通过现场宣讲、媒体宣传等形式,提高农民对于水稻生产知识的掌握程度。树立旱改水典型案例,建设水稻生产示范区[2],利用网络、广播、报纸等多种渠道,加大力度进行旱改水先进典型的宣传,以及政策支持、发展经验等内容的宣讲,通过营造积极、和谐的旱改水工作氛围,使基层民众充分认识到并且认可旱改水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与此同时,要针对旱改水技术方法、规模化经营、栽培技术、品种改良等方面,对广大土地经营者进行教育培训,一方面提高农民积极性,另一方面保证旱改水工作有序开展。

结束语:北流市实施旱改水工程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保护我国粮食安全,因而在开展这项工作时,也应以此为出发点和着力点,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发展规模化生产,加大资金投入比重,以提高农田土地使用率和农业综合生产力,促进北流市农业经济、水资源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如此才能保障农民更为长远的利益,推动我国农业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浩.浅谈旱改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重庆市黔江区阿蓬江镇漠河村为例[J].科学咨询,2014(40):9-9.

[2]倪丹,王礼焦,孙皓,等.连云港市发展旱改水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耕作与栽培,201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