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在诊断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高频超声在诊断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中的应用价值

史少华

史少华(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超声科264001)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高频超声在诊断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中的诊断报告结果,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我院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病例的超声诊断报告,包括诊断意见及报告中对幽门管长度、幽门肌层厚度、幽门管短轴断面直径的测量结果。结果12例病例均进行了超声腹部包块的检查,其中11例做出了明确的诊断,1例因较多胃肠气体干扰未做出阳性报告。11例阳性报告中测得:幽门管长度>16mm,幽门肌层厚度>4mm,幽门管短轴断面直径>15mm,与文献中的诊断标准相吻合。结论高频超声因能较准确地测得幽门管的长度、幽门肌层厚度、幽门短轴断面并能在检查中较直观的观察胃蠕动及排空情况,诊断结果可靠,对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但因受胃肠气体干扰及操作者经验影响不能完全排除假阴性结果,可与X线钡餐检查相结合,提高诊断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准确率。

【关键词】高频超声幽门狭窄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4-0165-02

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由于幽门环肌肥厚增生使幽门管腔狭窄而引起的上消化道不完全梗阻性疾病。本文对经我院手术证实的12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接收并经手术证实及治疗了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病例共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15-61天,患儿均为足月儿,症状均为喂奶后呕吐并进行性加重,喷射性,呕吐物不含胆汁,查体7例可在右上腹或剑突下触及包块。

1.2仪器和方法:使用仪器:Philipsiu22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2MHZ。检查方法:检查前患儿需禁食约3-4小时,检查中患儿取仰卧位或右侧卧位,在空腹及喂奶后分别观察胃内潴留物及胃蠕动情况,然后在腹中线偏右纵切获得幽门管横断面,仔细观察并测量幽门管直径、幽门肌层厚度,然后原地转动探头约90°,可显示幽门管长轴断面,观察幽门管纵断面形态,并测量幽门管长度。

2.结果

本文12例病例中有11例通过高频超声检查做出了准确诊断,有1例因胃肠气体干扰未能有阳性发现。在超声明确诊断的11例病例中均在右上腹见不均匀回声团块,横断面呈靶环状,中心为强回声,外周为低回声肌层;幽门纵断面显示前后肌层增厚,呈低回声,中央部黏膜回声偏强,整个形态似宫颈样。超声测量幽门管长度>16mm,幽门肌层厚度>4mm,幽门管短轴断面直径>15mm。胃内大部分可见潴留物,检查中有时可见逆蠕动。

3.讨论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婴幼儿常见的外科疾病,新生儿如果没有明显感染性疾病,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或幽门痉挛为无胆汁性呕吐的常见原因,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幽门管壁,尤其是幽门环肌的肥厚、增生,使幽门管腔狭窄引起的不完全机械性梗阻,占消化道畸形的第三位,多发生于足月儿,国内发病率为1/1000~3/1000,男性多见,男女比例约5:1,典型症状和体征是喷射性呕吐,胃蠕动波和右上腹肿块。确诊后应及早进行幽门环肌切开术,手术方法简单,效果良好[1]。如不能对该病及时诊断和采取手术治疗,患儿将发生严重营养不良,重者衰竭死亡,因此对本病的及早诊断显得尤为重要。超声波检查由于本身的无创伤性、安全性、可重复性更容易为婴幼儿家长所接受,婴幼儿腹壁薄,适应于高频超声的低穿透性、高清晰度的特点,随着超声仪器清晰度的不断提高,高频超声能够清晰地显示幽门管的形态、幽门肌层的厚度,以及胃腔内内容物的潴留情况、胃蠕动的情况等,可以较准确地测量幽门管的长度、幽门肌层厚度及幽门管的直径[2]。由于超声的无创性可以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以便与幽门痉挛相鉴别,可以进行多次复查,避免因胃肠气体干扰或患儿不能配合等引起的漏诊,因此高频超声在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检查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因超声检查准确率与检查者的操作经验关系较大,所以超声医师应熟知检查方法,多做练习,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提高检查准确率。虽然高频超声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中有着较高的准确率,但由于超声易受胃肠气体干扰的客观因素影响,因此对于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最好由高频超声检查与传统的X-线胃肠检查相结合来进行,以尽量减少漏诊,获得更高的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王慕逖.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57-259.

[2]马姝颖,王义成,刘玉玉等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高频超声诊断价值[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9,2(26):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