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化疗引起肝脏影像学变化(脂肪变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乳腺癌化疗引起肝脏影像学变化(脂肪变性)分析

陈磊郜丽李欣黄耀强崔艳苗书全

陈磊郜丽李欣黄耀强崔艳苗书全(河南西平县人民医院CT室河南西平463900)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5-0167-02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后引起脂肪肝的概率与诊断方法。方法通过对我院63例病人(均接受乳腺癌根治术和术后常规化疗)总结,根据患者的肝脏影像学表现、肝功能检查确诊。结果化疗后不同时间复查23例病人提示为脂肪肝。结论肝脏化疗和肝脏脂肪变性之间有一定关系,临床及早做出诊断及必要的处理。

【关键词】影像学脂肪肝化疗乳腺癌

正常肝脂肪含量低于5%,超过5%则可致脂肪肝。常见原因有肥胖,糖尿病肝硬化,酗酒,Cushing综合征,妊娠,化疗和营养不良等。本文主要分析化疗诱发甘油三酯和脂肪酸等脂类物质在肝内聚集,浸润,变性。目前化疗作为治疗乳腺癌病人的主要手段已占有相当重要地位,但由于化疗药的毒副反应,如肝脏毒性、肾脏毒性、心脏毒性、骨髓抑制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以致有些患者不能完成化疗疗程。化疗后脂肪肝是临床肿瘤病人化疗期间和化疗后出现的肝脏病变,病人可以表现为转氨酶升高等一系列肝炎的症状。为提高对化疗后脂肪肝及其后果的认识,以减少误诊误治,本文对我院63例乳腺癌化疗后与有否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63例均为外科住院完成乳腺癌根治术并术后完成常规化疗的病人,均为女性,年龄35~62岁,平均年龄48.5岁。所有患者入院时无酗酒史,部分有肝病史,住院期间无输血史。肿瘤临床分期:5例有胸部及其他部位转移。10例乳腺癌病人术前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谷氨酰转肽酶(GGT)均正常,肝脏B超显示肝脏回声正常,肝内结构清晰,未见脂肪变和肿瘤转移。10例病人均获随访。

1.2方法化疗药物包括:环磷酰胺,氨甲喋呤,阿霉素氟尿嘧啶等常规药物,均化疗6个周期。分别于手术前、化疗4个周期后、化疗6个周期后及化疗后1年行肝功能影像学检查,并均行肝脏功能检查。

2结果

化疗4周期后,12例(19%)病人影像检查出现肝脏脂肪变性,与化疗前腹部影像资料对比,证实为化疗后出现;化疗6周期后,23例(36.5%)例病人影像检查出现肝脏脂肪变性,与化疗前腹部影像资料对比,证实为化疗后出现;化疗结束后1年影像检查,20(31.7%)例病人影像检查出现肝脏脂肪变性,与化疗前腹部影像资料对比,证实为化疗后出现;化疗前,4例病人影像检查提示肝脏脂肪变性,对比化疗后肝脏影像学表现提示肝脏脂肪浸润加重;其余40例病人肝脏未出现脂肪变性,化疗前后肝脏影像表现对比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为乳腺癌化疗后在一定概率内引起肝脏脂肪浸润。

随访期间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变化:乏力、纳差7例,上腹部剑突下不适3例,肝区不适1例,体检肝肿大2例。

3讨论

脂肪肝是一种以脂肪性肝炎开始起病,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并可进展为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化疗在整个乳腺癌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常用的抗癌药物有环磷酰胺、氨甲喋呤、氟尿嘧啶、阿霉素、秋水仙碱等,目前化疗多主张采用组合、分次、足量用药。这是考虑到肿瘤中的癌细胞处于不同生长阶段,以不同方式作用于癌细胞,可比任何一种药物单独使用取得更大的临床效果。化疗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损害正常细胞,引起肝脏功能损害和肝脏脂肪浸润,作为影像科医生,应据此对临床治疗予以提示。

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特点是:脂肪肝在CT上的主要表现是肝脏密度不同程度减低,低于同层面的脾脏,肝脏与脾脏的CT值比值小于0.85,可以诊断脂肪肝。MRI诊断脂肪肝应用扰相梯度回波T1WI同反相位观察,反相位上肝实质信号较同相位信号减低,其原理是化学位移成像,水质混合组织信号明显衰减,MRI同反相位对脂肪肝的诊断优于CT。超生检查肝区近场弥漫性点状高回声,回声强度高于脾脏和肾脏;远场回声衰减,光点稀疏;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一般据上述影像检查均可做出脂肪肝的诊断。

关于脂肪肝的预后,过去认为该病的预后良好。脂肪肝在临床上多无典型症状,辅助检查血象多为正常,血生化可有肝功能异常,最常见为谷丙转氨酶和谷氨酰转肽酶、谷草转氨酶升高,多在正常高限的1~3倍,极少出现血清胆红素、白蛋白等水平的变化。脂肪肝已是公认的隐源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因此应对化疗后引起的脂肪肝进行积极观察和治疗。

脂肪肝应提倡早期治疗,治疗得当,脂肪肝可得到较好控制和逆转。化疗引起的脂肪肝治疗应遵循药物性肝病治疗原则:首先停用引起脂肪肝的药物或可疑药物。其次,调整饮食结构,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并且适当增加运动,促进体内脂肪消耗。最后,药物辅助治疗,对脂肪肝的治疗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总之,作为影像科医师,在对此类病人检查时,不仅要留意肿瘤是否复发、转移,而且要注意病人肝脏影像学改变,以提供更好的治疗意见。

参考文献

[1]周康荣主编.《腹部CT》.

[2]曹丹庆,蔡祖龙主编.《全身CT诊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