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静脉输液治疗发生药物外渗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 2

外周静脉输液治疗发生药物外渗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段婷婷吕娅潘蕊王莉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目的了解外周静脉输液治疗发生药物外渗的现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从而减少药物外渗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提高临床静脉输液治疗的规范化及安全性。方法对2017年3月18日至2017年4月22日在我科使用外周静脉输液治疗患者1060例中发生药物外渗的83例采用特性要因图分析法,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导致外周静脉输液发生药物外渗的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未按规范执行输液治疗操作流程及输液工具选择不当。结论为减少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保证静脉输液治疗的有效性,护理人员需按规范执行输液治疗操作流程及正确选择输液工具。

【关键词】静脉治疗;药物外渗;特性要因图分析法

静脉输液技术是目前最常用、最直接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之一。据国内外研究报道,目前90%以上的住院患者需要接受静脉输液治疗[1-2]。但是在使用化疗药物、高渗性药物、血管收缩剂等刺激性药物时,易导致患者出现血管变硬、变黑、黑色素沉着,甚至药液渗漏等现象[3],处理不及时,可导致渗漏部位红肿、疼痛,甚至周围组织坏死,严重者甚至导致外科清创、植皮,并且引起医疗纠纷[4]。国内文献报道,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发生率为0.1%一6%[5]。药物外渗不仅影响药物疗效,而且增加了患者的伤害及痛苦。2017年3月18日至2017年4月22日在我科使用外周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1060例,发生药物外渗83例,采用特性要因图分析法就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查找出导致外周静脉输液发生药物外渗的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未按规范执行输液治疗操作流程及输液工具选择不当。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7年3月18日至2017年4月22日在我科采用外周静脉进行输液治疗的患者1060例,其中男516例,女544例,发生药物外渗86例,其中男40例,女46例,年龄14—83岁。药物外渗发生率为8.1%。

1.2药物外渗的分度及临床表现

0度:无任何临床症状。I度:皮肤苍白,水肿小于2.5cm,皮肤触冷,伴或不伴疼痛。Ⅱ度:含第一阶段,水肿在2.5—15cm。Ⅲ度:含第二阶段,水肿大于15cm,轻度一中度疼痛,可能伴麻木感。Ⅳ度:含第三阶段,皮肤紧绷。渗漏,变色,瘀斑,或肿胀,较深的凹陷性水肿,循环受损,中度一重度疼痛。

2.方法

2.1采用自制查检表对发生药物外渗进行数据汇集,从8条原因进行数据收集。①输液工具选择不当。②输注部位选择不当。③穿刺技术不熟练。④固定不良。⑤输注药物性质为高危药品。⑥穿刺后巡视不到位。⑦人为辅助加压设备。⑧其他因素:除去以上七条原因外的因素。

2.2现状分析

2.2.1护理人员方面①各种原因引起的穿刺损伤是导致药物外渗的直接原因。护士由于技术操作不规范、对患者评估不足、实习生进行穿刺等原因,导致未一次性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低,反复静脉注射,使血管破坏,导致药物外渗。②药物输注过程中,护士责任心欠佳,未按规定巡视输液情况,或发现有药物外渗可能却未能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使部分外渗患者失去早期发现及时处理的时机。③患者血小板低于正常值时,护士在拔针后未指导患者增加按压时间大于十分钟,使药液沿针眼外渗。④护理人员在思想上未重视,没有认识药物外渗后产生的严重后果,导致对患者及家属相关输液知识宣教不足。⑤对实习生及低年资护士培训不到位。

2.2.2技术方面①对患者血管情况评估不足导致输液工具选择不当。②穿刺技术差,如针头刺破血管壁,或未进入血管内时针头反复在皮下穿刺。③敷贴固定不牢,患者浅静脉留置针敷贴潮湿或卷边时未及时给予更换。④静脉输注方法不正确,在静脉推注化疗药物时,未按规定使用生理盐水冲管,或推注药液速度过快。⑤封管方法不正确。

2.2.3患者方面①血管因素:患者由于反复入院治疗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导致血管多次反复穿刺后硬化,血管脆性大,管腔变小,血液流速减慢;多次反复在一条血管上穿刺,易引起血管纤维化,形成疤痕组织,如果针眼未愈合,易引起药液渗漏;部分肥胖患者局部血管情况差,静脉穿刺难度大,穿刺成功率低;此外,长时间输液可致肢体水肿,影响静脉循环,容易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发生药物外渗。②患者皮肤情况差:皮肤颜色黑;皮肤粗糙;皮肤病如覃样霉菌病。③合作因素:患者因疾病不合作,如急性白血病颅内出血的患者神志不清;老年痴呆的患者,活动不能自主等;或不按正确方法活动输液肢体,如恶心、呕吐、排便、进餐等活动,患者没有依据医护人员指导,导致针尖穿破血管、针尖滑脱等。

2.2.4环境方面①药物因素:药物外渗与药物的刺激性、渗透压、浓度和酸碱度有关。②医生开处医嘱多,输液袋数多导致输液时间长。③护士工作量大,繁忙,工作环境嘈杂,未能及时巡视病房或患者主诉输液肢体不适时未能及时查看。④病房内加床多,空间狭窄,光线差,气温低。

解析-特性要因图

2.3应对策略:经过特性要因图的解析以及要因分析得出导致药物外渗的真因为护理人员未按规范执行输液治疗操作流程及输液工具选择不当。针对原因分析,确定应对策略。

2.3.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医院护理人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对患者高度负责的职业道德以及精湛的操作技术,同时加强相关技术宣教[6]。①设立护理人员学习培训室。②科室选出2名带教老师负责新近护士及实习生的静脉输液操作带教工作。③科室购买静脉输液相关书籍及杂志。④科室每周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操作及理论学习,时间20-30分钟。⑤建立科室静脉输液治疗微信群,管理员每周上传相关知识,学习后有记录。⑥带教老师负责组织新进护士及实习生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操作考核,每月一次,对考核不合格者加强培训教育工作。⑦科室选派优秀护理人员到省外及国外学习静脉输液最新知识及理念。

2.3.2开展“钢针零容忍”活动。护士没有准确评估病人的病情及血管情况,输液工具选择不当,选用头皮钢针输液,而国外绝大多数国家已经取消了头皮钢针的使用[7]。①从原因分析中可看出,患者因使用一次性钢针时下床小便或独自如厕、进餐,在无家属或家属未进行有效陪护,可造成药物外渗。针对这一现象,给予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置入有效防止药物外渗的发生,因静脉留置针的导管比较柔软,对血管的损伤少,轻微活动难见药物外渗,留置针保留时间可达72-96h,避免静脉反复穿刺。②对长期进行静脉注射治疗的患者,要有计划地选择静脉穿刺部位,遵循由远端到近端的基本原则,避免选择有硬结、皮肤病或瘢痕等部位的静脉血管作为穿刺点。对化疗期间的患者行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这是杜绝由于药物刺激引起药物外渗的重要方法。③科室组织“钢针零容忍”评比活动,分为理论和操作两个方面的考试,评出科室优秀“钢针零容忍”护理人员,并授予奖金及证书。科室宣传栏内对活动主题的目标、方案及结果有详尽报道。

2.3.3建立科室预防外周静脉输液治疗药物外渗标准化操作流程及药物外渗处置流程。①认真学习并切实执行标准流程及药物外渗处置流程。②完善科室一级质控监管,将药物外渗发生率纳入年度考核内容。③责任护士每天自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一级质控组长每周检查,做到取长补短,相互学习。④晨间交接班时对留置浅静脉及PICC导管的患者进行床旁交接班,对导管穿刺点、敷料、局部皮肤情况等内容进行交接。

3.讨论

药物外渗是临床输液安全管理中常见的局部并发症,《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药物外渗导致组织坏死,属于四级医疗事故[8]。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生活质量,而且容易引起医疗纠纷。在预防外周静脉输液治疗外渗的发生中,关键在于根据患者发生的真正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措施,预防药物外渗的发生,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在切实执行标准流程及药物外渗处置流程后,完善一级监控管理,加强药物外渗的管理,对药物外渗做到早观察、早预防、早处理,使患者的治疗质量得到保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进而保证医疗护理的安全与质量。

参考文献:

[1]HankinsJ,LonswayRAW,HedrickC,etal.InfusionTherapyinClinicalPractice[M].2nded.Philadelphia:Saunders,2001:1-25.

[2]王腾珍.静脉输液治疗护理专业化现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26(2):279-280.

[3]韩丽荣,柳丽玲,邹丽艳,等.65例老年静脉输液外渗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136-137.

[4]吴庆英,朱永玲.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的分析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3):40—41.

[5]徐惠丽.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3):105—108.

[6]赵爱兰,韩雪珍,余艳霞,等根源分析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5(9):712—713.

[7]李春燕,黄静,李丽,等.北京地区静脉输液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7):607—609.

[8]乔爱珍.安全输液百问百答[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