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习小组的有效组建、运用和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2
/ 2

高中数学学习小组的有效组建、运用和评价

包红梅

包红梅(邻水县兴仁职业中学邻水638500)

【关键词】:数学学习小组有效组建有效使用有效评价

【摘要】:课堂学习小组的有效建立、使用以及评价正是这一核心理念得以实施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学习小组的组建、学习小组的使用、学习小组的评价三个方面对学习小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改革实施的核心。课堂学习小组的有效建立、使用以及评价正是这一核心理念得以实施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根据高中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建立学习小组、运用学习小组和对学习小组进行正确的评价就成为学习小组是否有效的关键,本人结合自己教育实践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希望能通过本文与教育同行们进行交流探讨。

一、学习小组的有效组建:

学习小组组建得是否成功不但直接影响学习小组的使用效果,也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学习小组的组建应综合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小组内成员的数学成绩应进行合理搭配

高中数学是一门重视思维训练、计算能力的学科,是高中生普遍认为比较难的一门学科,数学成绩和其它学科成绩的相关程度不是很高,因此一般不采用所有学科的总成绩作为分组依据,而是根据数学单科成绩成绩的高低,进行分组。分组时要注意好、中、差的学生合理搭配,小组人数以6-8人为宜,分组应最大限度确保各小组间实力的平均,方便小组间进行横向比较,有利于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局面。

2、组长的选择是重中之重

一个优秀的组长对学习小组的带动作用往往是非常明显的。组长的选择一般遵循以下规则:

首先,小组长个人的数学成绩应该达到优秀。之所以把数学成绩优秀作为选择组长的先决条件是因为:⑴、体现公平性原则,分组是否公平是学习小组能否被学生接受,能否有效利用用和是否具有广泛的、长期的激励作用的先决条件;⑵、组长数学成绩优秀有利于调动动组内成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学习小组的使用中学习小组组长要具有组内“压阵”的作用,⑶、组长数学成绩优秀才具有帮助组内成员学习的能力,从而有助于形成组内成员互帮互助的局面。

其次,小组长应有在课堂上表达的愿望,敢于提出问题,乐于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这里强调的是表达的愿望而非实际的表达能力,因为只要具有表达的愿望,那么能力就可以通过学习过程逐步培养起来。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而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是:会听不如会做,会做不如会讲

最后,小组长应有一定的责任心。小组长负责学习小组内各成员学习任务的安排、检查及组内成员互相帮助的工作,因此需要具有一定责任心。

3、学习小组应做周期性调整

高中数学是一门相对比较复杂的学科,需要学生保持激情、持续不断地在这门学科上投入足够的汗水和精力。每过一段时间学生间数学成绩的排序都会有一些变化。这就要求学习小组也必须做周期性的调整和改变,以应对学生的学习现状,从而保持学习小组的相对公平性。

二、学习小组的有效使用

一般来说学习小组在数学学习中主要有以下功能:

1、督导功能:督导功能是学习小组的基本功能,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功能。它分为教师督导功能和学生督导功能两部分。教师督导功能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提问及考试成绩分析体现。数学是重视思维训练的学科,因此在课堂教学运用学习小组时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思维发展的不同需要。一般来说课堂提问应根据问题的难度来选择小组内成绩相应的同学回答,难题给基础较好需要进一步提高能力的同学回答,简单一点的题给基础较差的需要巩固基础的同学回答,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充分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中得到锻炼。

2、小组课堂合作学习功能:

数学问题是探索和思考的出发点,也是自主探索的载体。恰当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索,进而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合作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最终达成提高个体思维能力的目的。

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中应重点关注一下两点:

⑴、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思维成果

教师首先要明确在小组学习互动中,学生是主角,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互动中去。要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时间和交流时间。

⑵、小组探究学习的选题要慎重

小组学习互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交流对问题产生较深深层次的认知,从而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没有思维深度,学生完全能自主解决的简单问题和思维过难,学生合作探究也无法解决的问题都不宜采用小组学习互动的方式,在较易或过难的地方进行小组合作互动,每堂皆用,滥用只能让学生烦而生厌,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消弱师生间的信息交流,浪费课堂宝贵有限的时间

3、小组的课外研究性学习功能

新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已经明确把研究性课题的教学列为正式的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并要求每个学期至少一个“研究性课题”。笔者曾听过两节非常优秀的研究性学习课。一节是分期付款中复利的计算,另一节是利用解斜三角形求无法直接测量的两点间距离。两节课都充分利用了学习小组的课外研究性学习功能。这种课外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以下五个步骤:①通过小组讨论研究实际问题背景;②确定实际问题所要使用的数学工具和数学模型;③收集数据(小组课外活动考察);④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及选择的数学工具、数学模型得出结论;⑤小组间交流。

三、学习小组的有效评价

只有恰当的评价,才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去。评价体系应遵循以下两方面原则:

1、评价体系应遵循简明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

评价体系的建立应遵循简明、易操作的原则,个人认为评价可以分为常规性提问分值和额外分值两部分,常规分值主要是课堂提问分值,用来考察学生课堂学习的程度。额外分值用来评价思维量较大的探索性问题。教师要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明确的规则说明。

2、公正性原则:

不公正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就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统一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公正恰当的评价,既要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又要小组展开友好竞争。教师对小组学习互动过程和结果也应该适当地加以评价激励,这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意识的强化。只有令学生信服的评价才能起到激励学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谈课改课堂学习小组的构建》古庆申

《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实践与研究》魏庆文

《低效课堂小组学习互动的成因与反思》黄耀

《浅谈小组的建设》刘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