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对策分析王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对策分析王娟

王娟刘朝萍

(1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医院内二科四川攀枝花617000)

(2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医院供应室四川攀枝花617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对策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n=47)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n=47)在观察组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对策,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45例(95.7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度36例(76.60%)(P<0.05)。结论: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优质护理可以较好地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对策;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8-0236-02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暴饮暴食、过度劳累等引起的局部心肌缺血性坏死,患者经常会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疼痛休克等临床症状,对其生命安全影响较大[1]。因此,要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确诊之后必须要及时接受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本次实验对我院2014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n=47)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大小为33~72(50.7±1.3)岁;对照组(n=47)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大小为34~76(51.4±2.1)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

对照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

(1)观察患者病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身体各项生命指标较容易变化,且有可能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护理之前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为患者进行身体温度、心电图等的监测,以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2)吸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会出现心肌缺氧的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为其进行吸氧护理,帮助提高患者ST段的抬高,稳定患者的病情。患者的吸氧时间可以选择在心肌梗死后的三天后,氧气量为每分钟6ml[2];(3)疼痛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进行必要的疼痛护理,如为患者肌注60~90毫克的哌替啶,或者注射10毫克的吗啡;(4)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常面临休克或者死亡的威胁,患者在心理上会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该要为患者进行医学知识普及,放松患者的紧张情绪,帮助患者掌握相关治疗和护理要点,增强患者抵抗病魔的信心[3]。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主动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经常鼓励患者,倾听患者的心声,这样可以较好的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5)溶栓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溶栓护理。在为患者进行溶栓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检查患者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以及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等等。然后再为患者提供阿司匹林嚼服治疗,每天服用03克,患者病情稳定之后适当减少药剂为每天服用0.1克[4]。为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时,护理热源要先将尿激酶进行稀释,然后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溶栓治疗开始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心电图的变化情况,发现意外状况要及时予以处理。

1.3疗效判定

通过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得出患者的评分:0分≤不满意<75分,75分≤一般满意<85分,85分≤满意≤100分。

治疗总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治疗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可知,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29例(61.70%),一般满意度为16例(34.04%),总满意度为45例(95.7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21例(44.68%),一般满意度9例(19.15%)以及总满意度36例(76.60%)(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病死率高、病情变化速度快等特点,要想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必须要求护理人员在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并为患者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从降低患者身体疼痛、稳定患者心率以及改善患者心理状况等方面着手[5]。

本次实验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分别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了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的对比。优质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了心理护理、溶栓护理、观察患者病情、吸氧护理以及疼痛护理等步骤。这些护理可以较好的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减缓患者的病痛,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素质。对比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的治疗效果我们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45例(95.7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度36例(76.60%)(P<0.05)。综上,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优质护理可以较好地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朱红玲,张新玲.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11,17:3604-3605.

[2]谢华,钱小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7:3611-3613.

[3]鲁琰,刘海燕.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继续医学教育,2016,01:117-118.

[4]孔丽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中医辨证分型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29:266-267.

[5]田秀华.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的家庭护理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2: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