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司鼓与演员的合作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6-16
/ 1

浅谈司鼓与演员的合作关系

刘春锁

刘春锁

(鹤壁市豫剧团,河南鹤壁458000)

中图分类号:TS95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6-097-01

乐队(泛称场面)在戏曲舞台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俗话说:三份演员七分场面。而作为乐队(场面)乃至整台戏的总指挥——司鼓。在整个演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求每台演出剧目都达到珠联璧合、水乳交融的完美境界,司鼓者与演员之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台无二戏”乃是戏曲界前辈老艺人们留下的至理名言,戏曲界普遍遵循这项要求。一般是戏曲艺术的综合性决定了舞台创作的集体性。要通过所有演出参与者的精诚团结、密切合作,自觉维护一台戏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在戏曲演出中,主要是通过演员的表演、乐队配以伴奏这样的形式来将整出戏的剧情故事送给观众的。这就要求司鼓要正确的带领乐队的各乐手尽心尽责,并且展示全剧每个人物不同的情绪、处境和思想感情。要处处服从于剧情的需要,使每场演出均达到最佳程度。前辈艺人有句话:武戏暴躁能稳,文戏稳中不瘟。打出感情能服人,算得艺术根本。对于演员来说,也应了解,在戏曲表演中,人物的唱歌、行动和表现剧情的环境、气氛等方面都是由锣鼓、音乐来渲染表达的。乐队的伴奏,根据不同人物、不同情节、不同的规定情景有不同的烘托和处理。对此演员要心中有数,要准确地熟悉乐队的主要乐器及用途,特别是对锣鼓及主要弦乐的用途。使自己在演出中的每个动作,每个眼睛都能为司鼓交代清楚。如果演员不懂音乐,锣点踩得不准,甚至个动作之间的变换太快,使锣经伸展不开。或在唱腔上不合节奏,跟不上弦。诸如此类,司鼓者是很难与之配合把戏演好的。

一个好演员,只凭自己的艺术精湛,而没有乐队和配角演员的合作是不行的。而一个好鼓师,没有好演员演戏,那么他的技艺再高也是难以施展身手的。好演员还须好鼓师的伴奏,好鼓师在好演员身上更能体现出水平来。如果鼓师下的锣鼓点子没有尺寸或下的不是地方,即便是一楗子或一击锣,也能把一个懂锣鼓、懂节奏的好演员打得头昏眼黑、头晕转向、找不着节奏的。演员在台上演戏,不能给他在精神上增加意外的负担,该用快尺寸的不能打慢了;该用一重击的绝音锣,也绝不能打成一轻击的放音锣。而演员也必须懂得给司鼓者以明确的交代,在“节骨眼”上变换动作。一场戏的演出,决不能有不演人物的演员,同时也决不能有不进入剧情的伴奏者。由此可见,要演好戏,乐队与演员合作的融洽与否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司鼓与主要演员之间的合作最为重要。历来在艺术上有较高成就的著名演员和著名司鼓者,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合作关系。他们为了要求达到音乐和表演完美一致的理想境界而共同地在一起仔细琢磨、认真研究,终于作出了出色的成就,彼此都成为著名的艺术家。例如京剧前辈艺术家余叔岩与演奏家杭子和、艺术家程砚秋与演奏家白登云等人的合作,均达到了登封造极的程度。前辈艺术家们对艺术的真诚、执著,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我与著名青年表演艺术家金不换先生合作近30年。合作过很多部戏,演出一万余场戏,其中最主要是曾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戏曲片奖的“七品知县卖红薯”,从2002年5月开始排此剧参加河南省九届戏曲大赛并荣获金奖至2004年4月拍成电影再获华表奖。我与金不换先生经常在一起分析剧情、研究时代背景、探讨人物情感,什么场次运用什么锣鼓、什么环境锣鼓用什么尺寸,那一句唱腔的节奏快慢、那一段戏的感情如何,怎样才能配合演员的表演,使每个人物都能恰如其分、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它的内心世界。据统计,由我担任司鼓被中央电视台11套录制完成的大戏有12部之多,并经常播放。

总之,演员应熟悉乐队伴奏,司鼓者也必须懂得表演,双方密切配合,搞好合作关系,整台演出自然就成为一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