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风险与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风险与护理干预

沈培

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骨科226500

【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护理风险;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2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052-02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老年人接受骨科手术的几率趋于增加[1],而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的创伤,因病人年龄大,病程长,恢复慢,加上老年人普遍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因此,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风险相对增加。两年来,我科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制定落实各项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避免了护理风险的发生。

1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共收治7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119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68例,年龄最大者96岁。股骨颈骨折患者67例,其中双侧股骨颈骨折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52例,行股骨粗隆间骨折切开复位DHS内固定者39例,Gamma钉内固定1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20例,全髋关节置换49例,未手术患者6例,住院时间最长者72天。除1例患者因院外褥疮入院,1例患者手术过程中因肺栓塞死亡外,其余患者住院期间均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2护理风险成因分析

2.1老年患者的特殊性老年患者由于其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冷热觉均有不同程度的机能减退,应激力、抵抗力、代偿能力较差,加上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其它疾病,因此,一旦受到创伤,不但机体的防御能力受到破坏,还易引起其它组织器官的病变。许多研究资料显示,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中青年患者[1]。

2.2骨折患者的风险

2.2.1压疮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全身血液循环差,皮肤感觉功能减退,加之需牵引,不能主动翻身,局部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不良,易发生压疮。

2.2.2跌倒、坠床、烫伤患者骨折后,由于生活不能自理,行动不便,易发生跌倒或坠床的危险,另外,老年人对冷与热的耐受能力差,加之骨折后患者感觉相对迟钝,故使用热水袋保暖时易烫伤。

2.2.3下肢深V血栓形成患者骨折后,由于手术及长期卧床,无自主活动,肢体制动,下肢血流缓慢淤滞,局部组织缺氧,加之骨折患者往往需要静脉注射刺激性强、输液速度过快的20%甘露醇等高渗液体,以脱水消肿,而老年人往往又需限制液体入量,导致血容量不足,形成高凝状态,这些均为老年骨折患者有血栓形成倾向的高危因素。

2.2.4肺部感染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加上骨折后长期卧床,体质差,抵抗力低下,易发生附积性肺炎等。

2.3护理人员因素

2.3.1护理人员专业理论知识缺乏近年来,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骨科手术发展较快,高、新、尖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低年资护士,护理业务和专业知识相对缺乏,经验不足,对各种新技术、新业务的护理知识缺乏学习和了解。

2.3.2护理人员缺乏主动服务意识临床工作中,有的护理人员不能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未能付诸实践,尤其是年轻的护理人员,工作经验欠缺,缺乏与患者沟通的能力与技巧,不能及时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病情观察不仔细,对潜在危险缺乏预见性。

2.3.3护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人们的维权意识日渐增强,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一些护理人员仍坚持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忽视了患者的情感、思想、意识,对潜在的、无形的工作重视不够,部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2],缺乏危机意识、风险意识[3]。

3护理干预

3.1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各种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使其掌握应知应会内容,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熟练掌握各种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通过考试、提问等方式检查护士的应急能力,保证每个护理人员能独立应对各种护理风险,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防范意识。

3.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医院和各科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业务学习,对各项操作技能进行培训、考核,鼓励护士参与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学术活动,遇到疑难病例、复杂手术及新技术、新项目,邀请专家进行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对疾病发展的预见性,有效地做好病情观察,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

3.3对患者的身心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建立护理风险预告制度。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通过护理体检,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对患者进行心理社会评估;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压疮高危评估;坠床危险因素评估等,以便及时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及心理护理,并高之与患者家属,使护患双方成为防御风险的共同体。

3.3.1不良心理的干预老年人骨折后,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要针对患者的不同表现,做好心理护理,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及时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解决患者的疑问与不适。为了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护士在与病人沟通时要表现出高度的同情心和耐心,耐心地向病人讲解疾病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和可能的康复进程,介绍此类骨折患者的治疗经验和随访患者的现状,增加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信任。

3.3.2压疮的干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入院后,首先给患者垫上气垫床,有压疮高危因素的患者骶部敷以预防性安普帖,已有压疮者敷以治疗型安普帖,视创面情况决定更换时间及次数。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病情允许情况下协助患者勤翻身,用温热水擦洗全身1-2次/d,对皮肤受压处进行热敷与按摩,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行患肢牵引的患者,在足跟部垫以软枕。班班床边交接,仔细观察患者身体受压部位皮肤情况。

3.3.3坠床、烫伤干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首先协助患者平卧于气垫床上,拉上床两边的护栏,患者下床时要有人搀扶,告知患者及家属如需用热水袋保暖,热水袋的水温不要超过500C,并经常检查用热局部皮肤变化,连续用热水袋保暖者应每30分钟检查水温一次,及时添加热水,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3.3.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患者入院后,即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危害性及常见症状,告知患者卧床期间活动的重要性,协助患者温水擦浴,按摩患肢每日2~3次,以促进血运。定时更换体位,早起进行下肢肌肉收缩,有利于静脉回流[4]。血栓形成与乙状结肠宿便有关[5],因此,嘱患者多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富含粗纤维的饮食,多饮水,每日1000~1500ml,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排便困难造成腹内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护理人员多与患者沟通,多听听患者的主诉,严密观察患者肢体肿胀程度、肤色、温度感觉的改变,有无浅静脉怒张及肌肉深压痛,双下肢进行对比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反映,及时处理。

3.3.5肺部并发症的干预患者入院后,要鼓励患者在床上做扩胸运动、深呼吸、轻微活动上身,拍背、及时咳出痰液,增加肺活量。或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排痰,痰液粘稠者嘱病人多喝水稀释痰液,或应用化痰药物以利排痰,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每日两次。天凉时,注意保暖,尤其是往返手术室及做各项检查时,以防着凉。保持房间空气新鲜,地面湿式扫,防止尘土飞扬。

3.4将健康教育贯穿于病人住院的全过程

在医院与患者接触最早最多的是护士,护士则成了健康教育的先锋。因此,充分利用与患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根据病人的个性、兴趣、文化背景、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以及治疗方案等选择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积极进行健康教育。做到“适时宣教”:即在病人安静、陪护者注意力集中时进行宣教;“按需宣教”:除与病人沟通外还应有意识地选择病人的主要陪护者,根据病情、治疗方法等进行宣教;“反复宣教”:对特殊的护理技巧和注意事项反复宣教,反复讲解、示范,直至病人及陪护者掌握为止。

髋部骨折患者病程长,在医院治疗仅是病程中的一小部分时间,大多数时间在家养病,因此,病人出院时,责任护士要为病人进行出院后的有关休息、饮食、用药、锻炼、随访等知识的出院教育。

4体会

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通过建立护理风险预告制度,改变护理人员服务理念,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落实各项干预措施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差错事故显著减少,各种投诉明显下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曾昭池,陈斌,陆国平等。老年骨科病人手术风险因素评估.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8):2897–2899

[2]纪素平,唐雪莲.危重患者病情观察、记录与医疗纠纷防范.护理研究,2001,15(4):93

[3]缪薇箐.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0–832

[4]程芬.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7:211

[5]侯天霞,王建富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临床护理杂志,2006,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