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细胞癌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谈细胞癌变

孙惠琳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内蒙古呼伦贝尔022150)

【摘要】癌症,是局部组织受到慢性损伤、持久性刺激或久治不愈的溃疡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机体局部发生的慢性损伤,有些人是已知的,有的人则尚无知觉。所以,了解细胞癌变至关重要,可以减少癌症的发生或者可以控制病情,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癌症;细胞

【中图分类号】R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5-0138-02

癌症起始于一个细胞突变,而人体是由大量体细胞组成的。人的一生大约要进行1016次细胞分裂。即使不接触致癌剂,每个基因发生自然突变的概率为10~6。可以推算出人的一生中每个基因会有1010突变机会。由此可见,一次突变并不足以将一个健康细胞转变为癌细胞。一个细胞癌变要在一个细胞中发生几次单独的突变,它们共同作用才能诱发细胞癌变。经统计,一个细胞要转化为癌细胞需要发生3~7次单独的随机突变。另外,体内还有免疫监控系统,可以随时消灭癌细胞。因此,癌症的发生非一日之寒,需要数年时间,要有许多内外因子的共同作用。如人体内发生了某种癌前疾病时,其局部组织的改善或愈合过程是需要通过某种物质来达到的,由此,这种物质在此局部组织的代谢发生了变化。这种物质就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铜”。因此,机体某部位癌前病症的改善或发展,主要和机体自身的铜含量丰富与否及日常吸收的铜多少相关。

众所周知,“组织缺铜、细胞乏氧”是癌前疾病组织的细胞易发生癌变的直接因素。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相比,其大小和形状不一致,内部结构异常,癌细胞的排列紊乱。因此,有学者认为癌症是一种细胞的疾病。那么,正常细胞是如何变成癌细胞的呢?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医学家虽然尚未完全搞清楚,但已认识到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转化阶段,使细胞内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结构改变,导致细胞分裂、分化和生长行为紊乱,从而引起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如同苹果的果皮、果肉和果核。

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存在着一组与癌症有关的基因,这些基因的正常表达是个体发育、细胞增殖、组织再生等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这些基因只有发生突变时才有致癌作用,变成癌基因。这些具有引起细胞癌变潜能的基因称为原癌基因。原癌基因属于显性基因,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发生突变,就会引起细胞癌变。正常细胞中虽然存在着原癌基因,但是原癌基因的活动受到严格的精密调控,其编码产物是细胞生长和分化所必需的,不会引起癌变。然而,当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发生了变化,产生了超出细胞活动所需要的产物,就会引起细胞癌变。原癌基因的这种变化称为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的激活。原癌基因是细胞内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当原癌基因的结构或调控区发生变异,基因产物增多或活性增强时,使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形成肿瘤。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首次成功地在组织培养皿中将人体正常细胞转变成三维癌细胞组织。该研究成果提供了观察细胞如何分裂和侵入周围组织的全新途径,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癌症在人体内的行为,同时可望在无需动物实验的情况下进行快速和廉价的抗癌药物测试。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皮肤科主任保罗·卡瓦里博士表示,利用动物模式,上述实验通常需要数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而现在只需数天。据悉,研究人员的研究重点是上皮细胞,而上皮细胞癌症大约占人类癌症发病率的90%。研究人员使用的人体正常细胞取自皮肤、宫颈、食道和咽喉。为让正常细胞发生癌变,他们首先用病毒去影响可导致细胞失控生长的两个已知基因通道,并发现同时更改这两个基因通道是令正常细胞转化的有效途径。然后,研究人员将出现初期癌变的上皮细胞植入装有人体其他皮肤成分的组织培养皿中。观察结果显示,上皮细胞首先附着在培养皿内的基膜上,并形成了看上去是正常的三维横截面皮肤;然而在大约6天后,细胞开始出现恶兆性变化,它们穿透了基膜,并侵入下面的基质组织中。卡瓦里说:“这反映的是人体肿瘤所发生的自然现象。通常,细胞从早期恶性状态变为侵入性癌症需要数年的时间。只有在这种完好的人体组织模型环境下,细胞变化才会发展得更快。”此外,在对培养出的癌症细胞进行分析后,研究人员发现其形状与人体内自然生长的癌细胞相符。利用新开发的癌细胞组织培养皿,研究人员对20种实验性抗癌药物进行了测试,并追踪到3种实验药物能够让上皮细胞停止侵入基膜,显示出它们可成为潜在的候选药物。虽然候选药物能否最终开发成抗癌药物还需要进行优化后用于动物实验,但是利用癌细胞组织培养皿进行先期筛选的手段可以让研究人员缩小选择范围。要强调的是,上述20种抗癌药物中大多数本身不易在动物体进行测试,其原因在于,以它们目前的形态还存在难以管理和毒性等问题。三维癌细胞培养环境还显示,基质细胞本身以某种方式促进了癌变上皮细胞的侵入,这些细胞并不需要急剧分裂而达到侵入基膜的目的。卡瓦里表示,他们现在能够从不同的人体组织培养出多种肿瘤,获得了可能反映人体肿瘤自然产生现象的新途径。然而他同时指出,新的研究模式没有包含人体其他的生物因素,如免疫系统和新陈代谢。

综上认识,“组织缺铜、细胞乏氧”是癌前疾病组织的细胞易发生癌变的直接因素。进一步认识,体铜不足是根本原因:如果体铜丰富,病变组织获得自然分配的铜就相应增多,代谢消耗随时补给,时时能对其组织的细胞免疫发挥监控作用;而同时,血液的携氧能力和携氧量能够提高,血循环得以增强,这样就能改善慢性损伤的局部供血、供氧状况,从而使瘀阻的环境逐渐疏通,乏氧的细胞重新携氧,使细胞膜修复,如此,细胞也就不会癌变。而预防的重大意义就在其中。

【参考文献】

[1]冯志颖.保持良好情绪,防止病从“心”入[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6,8:28.

[2]张宗卫.心理因素与癌症[J].中国肿瘤,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