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语文教学互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1

如何实现语文教学互动

◆秦连芝王琳

◆秦连芝山东省邹城市城前镇中心小学273500;王琳山东省邹城市城前镇中心幼儿园273500

语文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师生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一个双边的脑力劳动过程,应力求互动,才可能提高教学效率,获取最佳教学效益。可以说,实施教者和受教者的互动,是语文教学的最佳境界。那么,如何实现语文教学中的有效互动呢?

一、学会“换位思考”是师生互动的前提

所谓“换位思考”,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有意识地把自己的位置换到对方的位置或把对方的位置换到自己的位置来思考,即俗语“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有利于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准确理解和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准确把握。

语文教学中的“换位思考”可分三个步骤进行:

首先是“自我对象化”。即教师在分析教材、设计教法和实施教学时尝试把自己置身于教学对象即学生的位置,感受学生的学习情境,体会学生的学习情绪,揣摩学生的学习心理,估测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二步是“对象自我化”。即教师把教学对象置身于自己的位置上,设想:假如学生是我,他(们)会怎么调节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具体到一篇课文,他(们)会如何确定教学目的、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他(们)会讲授哪些问题而省略哪些内容?……

第三步是“主宾一体化”。即教师在完成上述两个步骤,明了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目的,结合自己的教学水平,选择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内容,设计最易使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行为。

二、巧用“思维暴露”是师生互动的条件

“换位思考”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情”,以便开展有的放矢的教学。了解“学情”不应是肤浅的、片面的,而应该是深入的、全面的。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需有意识地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诱导学生暴露思维,亮出真实的自己。同时,教师自己在教学中也应有意识地进行“思维暴露”,使学生不仅了解教师的教学动机和教学重点,而且清晰地把握教师教学的思维轨迹和清楚地掌握攻克教学重难点的思维方法。有目的地暴露思维和有意识地使学生思维暴露,有助于教学双方的相互了解和默契配合,有利于教学能力的提高,是师生互动的必要条件。就语文教学而言,暴露思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暴露作者思维。即教师在讲授课文时向学生显示作者动机的萌发过程及对生活提炼概括的过程,使学生身临其境似地体验一番作者聚材取事、命题炼意、定体选技乃至修辞成文的创作活动。这种讲授,似乎离教材远了些,但对揭示作品的生成过程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想象能力、概括表达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是暴露教师思维。要让学生了解自己钻研教材、分析疑难、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消减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神秘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能力。

第三是暴露学生思维。教师应运用启发、诱导方式,使学生大胆地暴露自己真实的思维过程,寻找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干扰和创见,从而进行及时的反馈调整。

三、追求“合力效应”是师生互动的关键

任何活动,只要不是个人行为,就存在“合力”问题,“合力效应”是群体意识在行为上的积极反映。成功的语文教学活动应使师生的教与学保持最大的一致性,进而达到互动的最佳效能。

按照力的合成理论,实现“合力效应”必须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共力原则。教师作为“主导”,其主要任务就是想方设法把教学行为(师生双方的)统一在教学目标这个共力点上,把握方法、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提高素质作为教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二是夹角小的原则。教师与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基础、思维方法,又有相异的生活阅历、思想意识,因而在实施教学中,既使双方“换位思考”、“暴露思维”以求互动,也难免会出现矛盾分歧。如果矛盾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或解决得不好,就可能激化,发生“夹角大”的现象,从而使教学双方的力量产生内耗。这样形成的合力就有可能等于或小于教与学各自的分力,形不成教学的互动。

语文教师是教学“策动力”的主体,是语文教学活动的“导演”,对实现教学“合力效应”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实现“合力效应”,促成互动,语文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第一,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目标的效度和期望值。教师应使学生自觉地将教学目标内化为学习目标,将群体目标内化为个体目标。

第二,强化自身魅力,形成“晶核”效应。教师应以高尚的思想品格、渊博的文化知识、独到的教学方法和杰出的教学才能吸引学生。为此教师需通过不断的学习,不停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才会受到学生敬佩,赢得学生信赖,使学生自觉地配合自己,形成教学合力。

第三,强化师生间的沟通、反馈和协调。教师需学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服务于教学,并及时消除教学隔阂,化解教学矛盾,使消极因素化为积极因素。

第四,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创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气氛。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语文教学的互动,实际上是教师思路、教材思路、作者思路和学生思路的同步运行、相互激发。本文之所以只谈及师生双方,无论是因为教材的思路也好,作者的思路也罢,最终要通过教与学双方才能得以认识和把握。同时,就是对师生互动的实现问题,本文也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加以探讨,因为在教学中,教师毕竟是“主导”,使师生互动的策动力的主体也是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