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3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马丽马利勇

马丽马利勇

(银川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750001)

【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2例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氧合指数(PaO2/FiO2)、机械通气使用率、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aO2/FiO2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使用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吸氧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病死率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够提高患儿的治愈率,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6-0017-02

Toinvestigatetheclinicalefficacyofpulmonarysurfactantinpretermchildrenwith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treatment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pulmonarysurfactanttreatmentof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inprematurechildren'sclinicalefficacy.Methods:June2012toMay2013inourhospitalwith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inprematurechildren72patientswereanalyzedaccordingtothetreatmentmethodsintoobservationgroupandthecontrolgroup,36casesinthecontrolgroupusingconventionaltreatment,theobservationgroupcontrolgroupbasedontheuseofpulmonarysurfactanttherapy,clinicalefficacy,oxygenationindex(PaO2/FiO2),utilizationofmechanicalventilation,oxygentime,hospitalstay,morbidityandmortality.Results:Thetotaleffectiveratewassignificantlyhigher(P<0.05);PaO2/FiO2aftertreatmentweresignificantlyincreased(P<0.05),andraisetheleveloftheobservationgroupthanthecontrolgroup(P<0.05);observetheusageofmechanicalventilation,thecomplicationrate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controlgroup(P<0.05),oxygenandhospitalstaywassignificantlylessthanthecontrolgroup(P<0.05);mortalityinthetwogroupsshowedno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Conclusion:Pulmonarysurfactanttreatmentof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inprematurechildrencanimprovethecurerateinchildren,relievesymptomsandreducetheincidenceofcomplications,safeandeffective.

【Keywords】Pulmonarysurfactant;pretermchildren;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

呼吸窘迫综合征在早产儿中比较多见,一般发病较急,出现进行性的呼吸困难,严重者会导致呼吸衰竭,严重影响着早产儿的生命安全[1]。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导致的,因而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能够减少肺泡萎陷,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儿预后[2]。我院对通过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2例,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7例,胎龄在28~35周,平均胎龄为(31.24±3.37)周,出生体重在1214~2468g,平均体重为(1827±153)g,病情分级[3]:Ⅱ级6例,Ⅲ级16例,Ⅳ级14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胎龄在28~34周,平均胎龄为(31.30±3.35)周,出生体重在1229~2473g,平均体重为(1842±154)g,病情分级[3]:Ⅱ级7例,Ⅲ级17例,Ⅳ级12例。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病情等一般临床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条件①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中关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4];②均经过实验室检查和X线胸片检查确诊,PaO2/FiO2异常,X线胸片显示肺野通透度降低,肺野呈白肺样改变;③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呼吸困难、紫绀、肺部湿罗音等;④排除先天畸形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1.3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将患儿放置在暖箱中保暖,及时补充营养和体液,采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给予吸氧治疗,根据患儿病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监测生命体征,观察血气指标,在患儿病情稳定、血气分析正常后可停止机械通气治疗,改用常规吸氧。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将固尔苏(意大利凯西制药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98)放置在暖箱中,使其温度温化至37℃,然后分2次给药,每次5~10s,剂量为100mg/kg,给药方式为气管插管中快速注入给药,注入后给予持续1~2min的正压吸氧,使药物能够均匀分布在肺内;注入后6h内患儿若无严重呼吸阻塞,禁止吸痰。

1.4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显效: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X线胸片有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X线胸片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和X线胸片无明显变化。(2)氧合指数:治疗前和治疗后12h、24h观察PaO2/FiO2变化。(3)记录机械通气使用率、吸氧时间和住院时间。(4)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其中并发症包括气胸、肺动脉瓣闭锁(PDA)、持续性肺高压(PPHN)、肺出血、颅内出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早产儿慢性肺疾病(CLD)等。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s)±s表示,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在临床疗效上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儿在临床疗效上的比较[n(%)]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是由肺表面活性物质产生和释放不足造成的,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会导致肺泡内壁表面的张力增加,肺泡萎陷,进一步发展会导致肺不张、肺动脉痉挛和肺动脉高压,缺氧会导致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血浆纤维蛋白,使缺氧和酸中毒加重,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会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呼吸衰竭。相关研究表明,肺表面活性物质主要在胎儿18~20周时开始产生,在35~36周时成熟,而胎龄在35周以内早产儿,因肺组织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量也较少,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足月儿,而且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与胎龄有着密切关系,胎龄越小,其发病率越高,因而必须加强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期干预和治疗[5]。

肺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上皮细胞分泌,主要覆盖在肺泡表面,它能够有效降低肺泡表面的张力,避免肺泡萎缩,增加肺泡的顺应性,从而使肺泡内的压力维持在一个正常范围内,防止肺动脉痉挛造成的肺组织换气和通气功能障碍[6]。本研究结果显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88.9%VS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张军丽等人[7]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的治愈率,改善X线胸片症状。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12h、24h患儿的PaO2/FiO2均有明显提高,且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常规治疗,说明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氧合指数,缓解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此外,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患儿的机械通气使用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吸氧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常规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能够减少患儿使用机械通气,减少吸氧时间,促进身体的恢复。黄国盛等人[8]的研究表明,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病死率,但是本研究中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和常规治疗患儿相比,在病死率上并无明显差异,这可能与早产儿合并疾病和身体状况有关。尽管患儿死亡率没有明显降低,但是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患儿的气胸、PDA、PPHN、肺出血、颅内出血、NEC、CLD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能够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够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肺功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素萍.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3):150-150.

[2]彭通.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保护性通气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4):632-635.

[3]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使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58-461.

[4]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95-395.

[5]伍剑,黎媛,罗康玲等.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气道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140-142.

[6]许航燕.鼻塞持续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5):36-38.

[7]张军丽,高金星.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2):2197-2198.

[8]黄国盛,毕雷.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J].广西医学,2013,35(11):1509-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