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锁关节脱位的救治方案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肩锁关节脱位的救治方案及效果观察

印兆明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公安医院161000

【摘要】目的探讨肩锁关节脱位的救治方案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40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经治疗后,治疗及创口愈合优良率为95%(38/40),出现1例并发症(占2.5%),得到有效处理。结论根据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针对性治疗措施,可取得较好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针对性治疗

肩锁关节脱位可因直接暴力由上部向下冲击肩峰而发生脱位,或间接暴力过度牵引肩关节向下而引起脱位,或上肢贴于胸壁跌倒,肩端或前面或后面撞击地面[1]。其力作用于肩峰端,使肩胛骨向前、向下(或向后)错动,而引起脱位。抽选我院收治的40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讨肩锁关节脱位的救治方案及效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40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29例(占72.5%),女性患者11例(占27.5%),年龄16~56岁,平均年龄(37.8±2.4)岁,均有外伤史。其中Ⅰ型(关节囊及肩锁韧带不完全破裂,喙锁韧带完整,锁骨只有轻度移位)13例(占32.5%);Ⅱ型(关节囊及肩锁韧带完全断裂,喙锁韧带牵拉伤,锁骨外端直径的一半上翘突出,超过肩峰)19例(占47.5%);Ⅲ型(关节囊及肩锁韧带及喙锁韧带完全断裂,锁骨远端完全移位)8例(占20%)。

2临床表现

由于肩锁关节位于皮下,易被看出局部高起,双侧对比较明显,可有局部疼痛、肿胀及压痛;肩锁关节是上肢运动的支点,在肩胛带功能和动力学上占有重要位置,是上至外展上举不可缺少的关节之一,同时参与肩关节的前屈和后伸运动。上肢外展或上举均较困难,前屈和后伸运动亦受限,局部疼痛加剧,检查时肩锁关节处摸到一个凹陷,可摸到肩锁关节松动。

3针对性治疗方案

3.1紧急处理

对开放性脱位,需尽早做伤口包扎。对无破口的关节脱位,可用冷湿布敷于伤处。

3.2保守治疗

Ⅰ型损伤采用非手术方法可获得满意疗效。包括冰敷,应用温和止痛药,吊带制动。一般情况下Ⅱ型损伤的治疗方法与Ⅰ型相似,除非观察到关节明显不稳定。近年来研究显示,肩锁关节脱位经非手术治疗后,患侧的肌力与耐力可以达到健康水平,大多数患者生活并没有困难[2]。

3.3手术治疗

3.3.1手术指征

(1)TossyⅢ型。

(2)有症状的陈旧性骨折。

(3)对肩关节功能要求高的患者,如青年人或运动员。

(4)其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3.3.2治疗目的

为了能有一个无痛、稳定的关节,并尽可能恢复其功能。

3.3.3手术方法

(1)喙锁韧带的修复、固定与重建:①喙锁韧带的修复与重建:主要有肱二头肌短头、肱二头肌长头、喙肩韧带移位、自体阔筋膜移植或用碳素条、生物聚酯等人工材料来重建喙锁韧带[3]。②喙突和锁骨间的固定:喙锁间的Bosworth螺钉固定可以减小喙锁间距,使喙锁韧带无张力愈合,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难点是手术要求螺钉的位置非常准确,易发生螺钉松动、关节再脱位、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影响后期肩关节活动。

(2)肌肉动力转位:1965年,由Dewar及Barrington首先提出,以后又相继出现许多改良手术。如Dewar手术,是肩锁关节静力学和动力学重建的有机结合的固定方法[4]。肌肉的收缩和上肢本身的重力使肩关节达到复位,并有效固定。缺点是创伤较大,肌肉收缩时产生偏心性牵拉应力,使锁骨发生轴心性旋转;可以导致锁骨端的下移,甚至发生过度复位。易使关节面两端发生摩擦碰撞。促使肩锁关节加速退化,导致骨性关节病的发生。后来出现的改良型Dewar手术,通过切除锁骨远端0.5~1.0cm骨质,明显缓解了上述撞击征,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3)肩锁关节固定融合术:由于许多手术方法治疗易发生Ⅱ期肩锁关节再脱位,故有人提出行肩锁关节固定融合术,从而避免再脱位的发生。

(4)锁骨外侧端切除术:这种方法损伤较大,会破坏关节囊,从而破坏肩关节生物力学平衡;而锁骨远端相对于肩峰的移动会引起疼痛。锁骨外侧端切除术的短期临床效果良好,所以也成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5)肩锁关节贯穿固定术:肩锁关节的修复、内固定及重建术临床运用最广泛。固定方法为钢丝、Neviaser克氏针张力带及改良防滑克氏针等。A0推荐双克氏针平行加张力带固定,由肩峰向锁骨远端穿入l~2根克氏针,再行钢丝环扎[5]。

(6)多种方法联合运用:如改良的Dewar手术,即在Dewar手术基础上行锁骨远端切除来预防Ⅱ期锁关节撞击征;如运用张力带结合Bosworth螺钉固定,并采取两阶段锻炼和两阶段取出内固定的治疗方案;改良的Weaver手术,用喙肩韧带移植修复喙锁韧带后,再用克氏针贯穿固定肩锁关节等方法。

4观察指标及结果

4.1治疗及创口愈合优良率

40例患者经治疗后,治疗、创口愈合优良率为95%。详见表1.

4.2并发症发生率及处理有效率

40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处理有效率为100%。详见表2.

5讨论

肩锁关节脱位损伤轻者,仅有关节头撕裂,无畸形移位。损伤重者,肩锁韧带、喙锁韧带等断裂,锁骨外端因斜方肌的作用而向下向内错动,因此肩锁关节部出现畸形移位[6]。肩锁关节的稳定性靠关节囊、肩锁韧带及喙锁韧带的维持作用。本研究中40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经治疗后,治疗及创口愈合效果优23例(占57.5%),良15例(占37.5%),差2例(占5%),治疗及创口愈合优良率为95%(38/40),出现1例并发症(占2.5%),得到有效处理。

综上所述,根据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针对性治疗措施,可取得较好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蒙显章.探析肩锁关节脱位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3).

[2]朱乃锋,张云龙,陈云丰.喙锁韧带走行方向在肩锁关节脱位治疗中的意义[J].实用骨科杂志,2016,22(7).

[3]曾伟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8):102-104.

[4]王凤彦.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2).

[5]王世富.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1).

[6]江亚.肩锁关节脱位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2015,(z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