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外训官兵的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高原外训官兵的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

刘雯婧1王宝安2马文涛3

刘雯婧1王宝安2马文涛3(1,陕西中医学院陕西咸阳712000)(2,宝鸡市人民医院陕西宝鸡721000)(3,解放军第三医院陕西宝鸡721000)

【中图分类号】R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高原外训官兵的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为提高官兵的身心健康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择高原外训官兵共236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分为高原地区的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以及这些官兵在平原地区的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其中,睡眠质量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进行评价,心理健康的评价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结果:外训官兵在高原和平原时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训官兵在高原时的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显著较高,睡眠时间显著较低,躯体化、焦虑、SCL-90总均分、SCL-90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训官兵在高原的得分显著较高。外训官兵在高原和平原时的其它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外训官兵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其睡眠质量也造成了明显的影响,应进一步改善官兵的物质及文化条件,改善官兵的心理状态,提高其战斗力。

【关键词】高原;外训;官兵;睡眠质量;心理;健康;调查高原外训官兵身处恶劣环境,长期处于高原缺氧状态,工作性质特殊,其心理状态和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密切,对部队训练质量和战斗能力的影响十分重大[1]。为了了解高原外训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睡眠质量的情况,保障高原外训官兵的身心健康,提高部队战斗能力,本文对高原外训官兵的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高原外训官兵共236名作为研究对象,驻地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官兵的年龄16-31岁,平均年龄(21.0±2.6)岁。军龄<1~13年,平均军龄(3.1±2.4)年。本科42人,大学25人,大专8人,高中65人,中学96人。

1.2调查方法对此236例高原外训官兵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分为2个部分,包括高原地区的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以及这些官兵在平原地区的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其中,睡眠质量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进行评价,共包括7个维度和18个条目,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每个维度分别计算0~3分,由此计算累计的睡眠总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则表示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越差。心理健康的评价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包括9个因子(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采用likert5级评分,1分为无,5分为严重,得分越高,则症状越为严重。

PSQI在1989年经美国匹兹堡大学精神科医生Buysse博士等研制,SCL-90由L.R.Derogatis在1975年研制,此两个量表经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对象符合两个量表的适用人群范围,因此可以分别将其用于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的评价。所有调查由经统一专业培训的调查员进行,并获取调查对象的知情同意。

1.3统计学方法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

2结果2.1睡眠质量外训官兵在高原和平原时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训官兵在高原时的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显著较高,睡眠时间显著较低,具体见表1。

3讨论高原地区的气候环境恶劣,以低温、低氧、低气压的气候条件为主,昼夜温差较大,晴雨变化多端,对高原官兵的身体有着明显的影响[2]。而高原地区独特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宗教习俗以及部队的工作性质,使官兵的心理上也与平原地区有着明显的不同。而官兵在部队和家属距离遥远,见面次数少之又少,不良情绪得不到释放和缓解,持续危害着官兵的心理健康,因此关注高原外训官兵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3]。本研究对236例高原外训官兵在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的心理情况和睡眠质量进行问卷调查,根据PSQI量表设计,睡眠时间>7小时为0分,<5小时为3分,由结果可见,官兵在高原时的睡眠时间评分为(1.26±0.77)分,显著低于他们在平原时的睡眠时间评分,说明外训官兵在高原地区的睡眠时间并不比平原地区时减少,说明高海拔的训练使官兵的睡眠模型发生了变化。但是同时在结果中可见,外训官兵在高原时的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得分却显著的高于平原地区,说明虽然官兵的睡眠时间有所提升,但是睡眠质量并无相应的改善,相反睡眠质量却变得更差,这可能是由于官兵在高原地区受缺氧、寒冷等影响,虽然能保持一定时间的睡眠,但是常受寒冷、头痛等刺激的困扰,无法得到舒适的睡眠,这也导致官兵在白天训练的精力明显比平原地区不足,在训练时常感到疲乏无力,严重影响了训练的质量,与其他研究的报告结果一致[4]。这提示我们要根据官兵进入高原的时间、年龄、工作性质制定一套干预措施,改善官兵的睡眠质量,减少因睡眠质量低下引起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外训官兵在高原和平原时的躯体化、焦虑、SCL-90总均分、SCL-90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化评分表示官兵主观的身体不适感,其得分显著较低,这与高原外训官兵的工作强度和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有关,官兵在缺氧环境下剧烈运动,导致其身体更容易感到不适[5]。外训官兵在焦虑评分上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主要表现为官兵很多人是独生子女,身处偏远的高原地区,与家人隔离较远,担忧家人的身体健康和家庭琐事却又无能为力,长此以往就演变为了焦虑心理。而焦虑情绪与睡眠质量呈密切的负相关关系,白天过度的焦虑会使官兵在夜晚的睡眠质量降低,建议应关注高原外训官兵的焦虑情绪,通过心理疏导、压力释放等技术降低官兵的焦虑情绪,以歌舞、乐器、相声、小品、读书等多种方式丰富高原外训官兵的文化生活,让官兵在生活上感到与平原时没有特别大的差别,逐渐习惯在高原的训练生活。还可以通过射击训练、项目竞赛等训练方式提高官兵的内在专注力和工作乐趣,减少官兵的不确定性心理,提高官兵的自我调控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从而帮助提高睡眠质量,达到促进训练质量和训练效率提高的目的[6]。另外,部队还应做好官兵家属来队探访和探亲休假的后勤工作安排,改善军营的居住环境,确保官兵能在高原地区感到放心,保障部队的战斗力。

综上所述,高原外训官兵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其睡眠质量也造成了明显的影响,应进一步改善官兵的物质及文化条件,改善官兵的心理状态,提高其战斗力。

参考文献[1]张继刚,杨维玲,杨蕾等.驻藏官兵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水平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133-134.[2]李鹏翔.西藏高原部队睡眠质量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D].昆明:昆明医学院,2008.[3]赵静波,许军,谢亚宁等.高原军人的睡眠质量及其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6):401-403.[4]王宏运,蒋伟,蔡斌林等.高原军人睡眠状况调查[J].临床军医杂志,2010,38(3):428—430.[5]刘枢晓,汪洪,符丽艳等.符丽艳云南高原寒冷地区和低海拔亚热带地区战士的抑郁焦虑情绪和睡眠质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2)134-135.[6]余海鹰,杨春,高志勤,等.驻岛官兵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11,24(6):41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