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如何让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

毕坤

毕坤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响水镇中学553505

教育起源于生活,因而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新课改就是要强调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自主获取新知识;主张用富有生活意义的案例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活化知识;注重以学生生活逻辑为主导,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高、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根植于生活,将教学与生活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生活的背景、事件、经历和问题中自主探究、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明白“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从而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向学生内在需要的转化,使学生构建起面向生活的潜在性或现实性能力。怎样才能让思品课堂生活化呢?我认为可以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挖掘生活化的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教学生活化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依据,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才是更好的教科书。这种教学过程的设计不仅体现了“生活即教材”教材观,同时也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了新学校、新的初中生活,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比单纯的言语教育更重要,它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激发思维。教师在创设情境中必须注意选用的材料要贴近生活实际,而且要与课堂教学的内容有着内在的联系,所采用的形式必须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如音乐、漫画、小品等。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思想政治课难以得到师生喜欢,一方面是因为其内容的理论性强,使师生觉得它高高在上难教难学;另一方面在我们的教学中确实存在“从课本中来,到课本中去”的问题,缺少与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实际结合,使教学缺少“绿色”生机。定位课堂,应该通过引入生活事件,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场景,营造逼真的教学环境,变狭小的课堂为广阔的交际空间,使思想政治课教学不是孤立的死记硬背,而是活生生的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同时,思想品德课是陶冶学生道德品质的主阵地,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感知认识事物,进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与他人交流感受、想法和活动收获,不断丰富生活经验和情感。在教学中我就采用了以下的基本步骤:“生活(导入)——教学(分析)——生活(回归)”。“从生活到教学”,即课前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问题情境着手,学习研究学科知识,使课堂尽量成为学生学习体会、辩论反思、概括提升的场所。“从教学到生活”,则是将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生活化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生活

思想品德新课程基于案例,基于生活,基于情境,基于问题,适宜开展活动学习。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现实生活是动态的、复杂多变的,往往不能简单套用书上的事例来解决现实问题,所以只停留在分析别人的水平上是不够的。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自己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思想品德课上的认识。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达到知与行和谐统一

杜威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或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的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而思想品德课本身也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所学的道德知识、理论知识必须付诸实践,让自己到日常生活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在上《难报三春晖》一课时,我提前布置了一项预习作业:回家给父母炒个菜,并请你的父母对你烧的菜进行评价及谈谈感受。要求:A.将父母的评价及感受写成书面文字。B.由你父母密封后交上来,你不能事先偷看!第二天上课,请学生来介绍自己昨天炒的菜及炒菜感受,并评价自己的劳动成果。结果全班四十五人,有三十九人觉得炒菜太累,太麻烦了;有四十一人觉得自己炒的菜太难吃了,比如太咸的、太淡的、太生的、太熟的……而打开父母的感受,四十五位家长,齐刷刷地表示儿子(女儿)炒的菜真好吃啊!这下孩子诧异了,再看下去……整个教室鸦雀无声啊!“儿子,你烧的菜真好吃!我的儿子已经能炒菜给我吃了,我真高兴!”“一直都是我炒菜给你吃,真没想到我的雯雯炒菜给我吃,那是雯雯你爱我这个妈妈呀,用你的爱炒成的菜能不香吗!”“爸爸有你这样懂事的儿子,再苦再累也愿意。”……“炒”出来的一节课,“炒”出来的一段真情告白,“炒”出来了的一种心灵感悟,它必定能“炒”出学生的孝心、尊重、爱心。

这样的道德实践作业能使学生置于真实的情境之中,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波澜,触及心灵,生成情感,从而自发地形成自律的行动,养成良好的个性品德,起到了强化德育内容、淡化教育痕迹的效果,无形中就使学生领悟到孝敬父母并不是“说教”的道德,它需要我们的实践,需要我们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