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李卫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民用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李卫平

李卫平

广州祥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510280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在民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现代民用住宅建筑中占到了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分析了民用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并就大体积混凝土“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提出了一些要点。

关键词:民用;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引言

在我国,混凝土的施工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掌握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一些原因,以及掌控施工质量,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混凝土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广泛应用于工程建筑领域中,特别是在高层的建筑形式中,进一步为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大体积混凝土具有体积较大、表面系数小、内外温差较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内部升温较快,从而导致内外具有较大的温差,进而产生裂缝。

1民用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1.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1)技术准备阶段管理控制

根据图纸设计标高,复核柱、墙标高线,确保底板混凝土浇筑标高的准确。对照施工图纸、规范及有关验收标准等,明确质量控制目标和要求,按照专项浇筑方案,编制相关技术交底文件。

施工前,项目工程师组织质检员、施工员、工长对参与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其熟悉混凝土浇筑操作要点、质量节点管理控制标准、测温养护措施等,以便统一操作工艺、统一质量标准、统一验收方法。

(2)人员组织准备

建立有关部门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质量职责,责任落实到人,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各司其职,避免人浮于事的状况,做到质量管理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管。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项目部有计划的对相关班组进行专项技术交底,做好操作人员的技术准备。

1.2混凝土输送

混凝土运到现场后,及时检测混凝土坍落度,验证具体的运输时间,超过初凝时间的混凝土一律不得浇筑。

1.3混凝土入模与拆模温度控制

为了达到控制温度的温度,降低温度应力效应,最好将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在25℃以下。具体措施:保持通风良好,通过洒水降低混凝土温度,控制好搅拌水温度,将混凝土入磨温度保持在25℃以下,同时要在混凝土温度在9℃以下的时候拆模。加强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质量的检验、试验、计量等技术管理工作,定时检查各项技术指标,认真记录各项数据。做好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具体的准备工作不仅包括机械设备、人员等,还要做好面对恶劣环境的准备,在预案方案中考虑清楚各种不利于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因素。为此,在混凝土浇筑工作正式开始前应召开技术交流大会,仔细研讨各项需要准备的工作。具体事项包括:电源及备用电源、振捣棒及备用振捣棒检查等;提前半小时准备班组交接工作;采用泵送方式浇筑混凝土时应做好塔吊配工作;如果遇到雨天,应做好防雨准备;准确估计每一车混凝土数量,确保浇筑工作的连贯性。

1.4大体积混凝土的搅拌工艺质量控制

在这一阶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使用减水剂或以粉煤灰取代水泥来减少水泥用量。同时,在浇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大骨料粒径

(2)向骨料堆中均匀地洒冷水,以促进蒸发冷却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如果用地下水湿润,则冷却效果会更好,在湿度较高时尤其如此。但同时要严格控制好水灰比,确保混凝土在高温季节下的和易性、粘聚性和保水性。

(3)在炎热季节大体积混凝土,可以用冷水或用冰来代替部分拌合水。

1.5混凝土的浇筑方法

混凝土的浇筑采用一个坡度、斜面分层、一次到顶的浇筑方法。每层厚度约500mm左右,可按1:6左右的坡度分层浇筑,上层混凝土应超前覆盖下层混凝土50mm以上,上下相邻两层浇注间隔时间不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1.6混凝土的振捣方法

在每个浇筑带的前后布置三道振捣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的卸料点,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捣实,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的中部,第三道布置在混凝土的坡脚处,确保中、下部混凝土的密实。浇筑方向由远离拖式泵方向退着进行浇筑,振捣棒也相应跟上,振捣点的距离为500mm,插点距模板不大于200mm,呈梅花形进行振捣,以确保整个砼的浇筑质量。待第一砼振捣完成20~30min并已浇筑出一定面积后,在砼初凝前再进行第二次振捣。在振捣过程中,避免触及钢筋、模板,以免发生移位、跑模现象。

1.7泌水处理

泌水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结构的密实性,为其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了严重威胁,为此一定要注意泌水处理。具体措施:混凝土垫层施工时形成一定的坡度,及时排除掉泌水。

1.8混凝土表面处理

由于泵送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较厚,在混凝土浇筑到顶面后,及时把水泥浆赶走,初步按标高刮平,用木抹子反复搓平压实,搓实遍数不少于3遍。最后一遍抹压要掌握好时间,以终凝前为准,终凝时间可用手压法把握。

1.9养护

养护阶段是混凝土结构性能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质量控制的重要阶段。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期间,通过温度测试仪器24小时监测混凝土内外部温度,及时掌握内外部温度变化,一旦发现温度超过合理的温度值,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除了温度监测外,还要采用合理的养护方式。混凝土养护通常包括保温、保湿等几种常用方式。具体措施:采用塑料薄膜与草袋相间覆盖方式。首先,在混凝土表面覆盖2层塑料薄膜,用于防止水分蒸发。然后,在塑料薄膜上面覆盖3层以上的草席或麻布,减少混凝土内外部温差。如果水分蒸发过多、过快,可以在下层薄膜与底板接触表面洒水,补充混凝土水分,同时注意不要洒水过多。

2大体积混凝土“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许多民用建筑出现裂缝基本包括三个活动期。钢筋混凝土结构承受的温差有气温、水化热温差及生产散发热温差。结构出现裂缝与降温和收缩有直接关系。工程实践说明,一些现浇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大多在“早期裂缝活动期”。特别是施工条件多变,回填不及时,养护较差等情况下。更易出现“早期裂缝”。结构长度是影响温度应力的因素之一,为了削减温度应力,取消收缩雏,把总温差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温差经历时间、把结构分成许多段.每段的长度尽量小一些,并与施工缝结合起来.可有效地减少温度收缩应力。在施工后期,把这许多段浇成整体。再继续承受第二部分温差和收缩,两部分的温差和收缩应力叠加小于混凝土设计抗拉强度,这就是利用“后浇带”办法控制裂缝并达到不设置永久伸缩缝目的。

2.1后浇带间距

后浇缝间距首先应考虑能有效地削减温度收缩应力,其次考虑与施工缝结合。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后浇带的间距为20一30cm。

2.2后浇带保留时间

对后浇带的施工应在40天以后进行。

2.3后浇带的宽度及构造

后浇带的宽度考虑施工方便及避免应力集中,一般设置为700—1000mm左右。后浇带处钢筋连续不断.也可断开钢筋.后浇带可做成企口式,无论采用什么形式,后浇带施工前都必须凿完清理干净。

3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应该从其根本原料组成的质量开始做工作,选择适合施工的,质量可靠的混凝土材料,并且利用良好的科学技术和人工技术,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的特性,做好裂缝的防范工作,对其进行浇筑工艺的细致化,采用科学的施工措施,严格控制好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加强混凝土的养护等,保证整个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良好运行

参考文献:

[1]王新虎.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及施工工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

[2]高明德.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J].铁道建筑,2007,(3):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