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输血患者输血指征评分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大量输血患者输血指征评分的临床研究

涂源泉,陈均张婵

云南昆明血液中心,650106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邮编650032。

摘要:目的:对大量输血患者的指征评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60例外科围手术期间患者进行研究,且所有患者为我院在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之间收治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抽取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每组的例数是30例。采用常规方法对对照组的患者输血指标进行评价,采用输血指征评分指导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评价,将两组患者术后24hHb水平,引流量、术后拆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24hHb水平,引流量、术后拆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相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共有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表现为发热,并发症发生率3.3%,对照组共有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表现为3例发热、头痛和肺损伤各1例,并发症概率16.67%,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输血指征评分对大量输血患者进行评估,有明显的效果,安全性高,适合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大量输血;输血指征评分;有效性;安全性

在4小时之内输血量大于总血容量的1/2,或者在24小时内输血量大于自身血液总量,即可称为大量输血。临床上针对大出血的情况需要给予悬浮细胞进行治疗,输注悬浮细胞后会降低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的稀释作用,严重时导致患者直接死亡。因此临床上需要采取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指导方法。本研究针对大量输血患者的输血指征评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展开了分析,并选取60例患者进行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下面是本研究的具体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60例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进行研究,且所有患者为我院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之间收治的患者。纳入标准[1]:(1)血红蛋白值在10g/dL以下;(2)年龄在30岁到65岁之间;(3)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2]:(1)有血液系统疾病;(2)精神状态异常;(3)Hb携氧能力缺陷;孕期及哺乳期女性。观察组患者中包括16例男性和14例女性,其中最年轻的患者30岁,最年长的患者63岁,平均年龄(47.39±4.33)岁;对照组中包括18例男性和12例女性,其中最年轻的患者31岁,最年长的患者65岁,平均年龄为(47.03±4.51)岁。在年龄、性别等有关信息上,两组间的情况相似,可以进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参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3],并结合患者的基本病情和医生的经决定输血Hb水平,一般在7到10dL之间。观察组采用输血指征评分指导输血,将输血指征评分作为Hb在6到10g/dL之间的红细胞悬液输入的指征,同时对患者的输血指征进行评分,之后按照评分的结果给予患者同种异体红细胞悬液输入和决定输血量。精确按照标准计算所需要的红细胞悬液并输注。输血指征评分标准:不加分:体温低于38度摄氏度、维持血氧饱和度≥95%所需吸入氧气浓度≤35%,不需要注射肾上腺素维持体征、无心绞痛。加一分:体温在38到40摄氏度之间,维持血氧饱和度≥95%所需吸入氧气浓度≤36-50%、肾上腺素输注速度不超过0.05ug/(kg.min),激烈活动时发生心绞痛;加三分:体温超过40摄氏度、维持血氧饱和度≥95%所需吸入氧气浓度>50%,肾上腺素输注速度>0.05Ug/(kg.min)、静息发生心绞痛。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24hHb水平,引流量、术后拆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使用均数标准差和百分比分别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采用t和x2检验,当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情况

两组患者的术后24hHb水平,引流量、术后拆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相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共有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表现为发热,并发症发生率3.3%,对照组共有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表现为3例发热、头痛和肺损伤各1例,并发症概率16.67%,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血液约占人体体质量的7%左右,若人体发生大量出血的情况时,血压就会严重下降,导致身体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此时需要输送大量红细胞悬浮液进行治疗,纠正失血现象。输血是一种临床上的辅助治疗手段,能够为人体的健康保驾护航,但是关于输血治疗和输血量的多少,在临床输血治疗中需要严格的把关。大量输血虽然可以纠正患者的贫血和失血状态,但是也会造成血小板急剧减少,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发生再出血的概率较高。

临床上对于输血的安全性十分重视,利用同种异体输血保证来了外科手术的安全性,但由于血源比较紧张,血液供需矛盾越来越严重,并且存在输血并发症、感染等安全人体,且输血对导致外科患者预后不良,因此最大可能的减少同种异体成分血是医学界默认的规则。保护血液的核心和重点就是输血指征的评估。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24hHb水平,引流量、术后拆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输血指征评分对大量输血患者进行评估,有明显的效果,安全性高,适合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海涛,胡旭梅,王敬波,等.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后凝血指标变化情况分析[J].华西医学,2015,21(9):1692-1694.

[2]吴春梅,陈凯.输血指征评分在妇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7,30(6):109-110.

[3]李灿泉,陈美权,张燕,等.大量输血前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表达水平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Z2):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