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电力企业员工“心力”发展模式探析

/ 2

促进电力企业员工“心力”发展模式探析

杨康

杨康

(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省保定市071000)

2019年,国网公司提出了建设“三型两网,世界一流”的新的战略目标,这对于国网公司来说是一次全新的自我“进化”。对于电力企业职工来说,这不仅要求其职业能力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提升和进步,更要求其在企业“进化”过程中保持并提升“心力”。“心力”是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在与已-己、人-己、人-人、人-事、人-物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的行为能力。

如何提升员工“心力”,促进员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国网公司基层单位迫切需要面对并处理的一个问题。本文拟从问卷调查,培训支撑,组织支持角度构建完整闭环,促进职工“心力”水平提升。

一、问卷调查

探讨并比较电力企业一线职工和管理人员心理压力状况,分析影响其心理状态的因素,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以及从组织支持角度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帮助。

目前针对的职业能力与发展领域的主流量表有工作倦怠调查表(MBI)、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等16种之多,我们仅以工作倦怠调查表为例说明问卷调查部分的功能与意义。工作倦怠调查问卷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Maslach和Jaskson开发的测试被试的职业倦怠水平的一套问卷,该问卷包括三个维度:情绪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具有良好的心理计量特性。通过提前设置年龄、工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社会支持程度等信息结合职工实际填写的工作倦怠量表分值,以SPSS统计学软件就可以计算出目标信息(如年龄、文化程度等)与工作倦怠情况的相关程度,进而对工作倦怠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这对于我们进行培训支撑,组织关怀与支持提供有力依据。

二、培训支撑

目前电力企业开展的培训主要以技能类培训、管理类培训为主,真正聚焦职工心理健康和心理状态的培训内容少之又少,且不能保证培训内容的针对性。通过第一部分的讨论我们可知,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可以搜集职工心理健康状态得分,通过统计学计算我们可以计算出职工心理健康状态与个人年龄、工龄、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等方面的相关性。针对强相关的内容,我们可以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培训,将有限的精力与时间聚焦在亟需解决的主题上。有针对性的培训不仅可以促使职工个体不断提升业务技能,消除自身能力与素质不适应工作需要的压力感,同时自身技术和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升自我效能感。更重要的是,持续培训能够促成个体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相契合,员工能与组织一起成长,最终达到双赢的结果。

三、组织支持

(1)岗位交流。在实际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职工在同一工作岗位过久后,会产生职业倦怠状况,尤其在40-50岁间的职工体现尤为明显。因此适当合理的岗位交流与人员流动能够帮助这部分员工重拾工作动力和激情。

(2)明晰工作内容界定。电力企业大部分属于传统国企,单位内部工作内容边界不清晰,相互重叠的现象比较严重,往往会有“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情况出现。这种现象会加重部门间内耗,消磨员工工作积极性导致其出现工作倦怠与疲惫感。

(3)人职匹配。任职匹配需要仔细审视岗位职责要求和职工能力情况,做到人尽其用。管理这在分配工作时,如能做到人职匹配,可以大幅度提升企业运转效率。

(4)完善职业发展通道。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部分年龄和工龄较大的职工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状况。当然部分原因是其个体错过了职业发展的窗口期,导致其岗位晋升无望,但从组织关怀和支持的角度来所,也可以考虑为其提供其他职业发展通道,促进其重新激发期工作热情,找寻自我工作价值。

四、结语

国网公司在高速发展的战略转型期过程中,积极建构促进职工“心力”发展的组织措施对于促进职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肯定,对企业目标的忠诚,对企业愿景的实现有积极的作用,进而促进电力企业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永鑫.工作倦怠及其测量[J].心理科学,2003,26(3):556-557.

[2]滕燕,电力企业一线职工和管理人员心理压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D].浙江:浙江大学,2008:8-12

[3]蒋晓艳.工作要求-资源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师工作倦怠的测量与归因模型的建构[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6-8.

[4]郭月平,许明智.通用版工作倦怠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33):4167-4173.

[5]李怀银,王祥等.铁路工电系统防护员心理健康调查分析[J].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2018,8(6)313-316.

[6]孙立新,张红胜等.科技工作者在工作倦怠中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的变化[J].临床医学,2019,39(4)20-22.

(上接第238页)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互助性”,作为住房保障的一项重要政策,更应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因此,应根据收入人群、购房需求的不同,分别制定贷款政策,对公积金贷款人加以区别对待。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首付比例可按照购房面积的不同,分梯次确定。还应对低收入缴存职工家庭首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可贷款额度计算后低于20万元的,在可贷额度基础上上浮30%,但最高不超过20万元。这样既解决了中低收入家庭缺少购房首付款的难题,又避免了“劫贫济富”的诟病。

(三)健全相关法律保障体系

根据目前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情况,应该尽快制订《住房公积金法》,使住房公积金的发展有法可依。《住房公积金法》应对住房公积金的基本制度、基本政策以法律条文形式明确出来。上升到立法高度后,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才会有足够的强制性和确定性,将极大有利于住房公积金制度强制覆盖所有应缴存人员,惠及更多百姓。有了足够的强制性,住房公积金的处罚力度将大大提升,更有利于监管工作的开展,将遏制住房公积金骗提骗贷、渎职、作假等违规违法行为;有了足够的确定性,住房公积金政策的制订才有法可依,才有利于住房公积金政策的贯彻和执行到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信息化技术推动智慧公积金体系的建设,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公积金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公积金管理与时俱进,为人们购置房屋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王纪洪.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智慧公积金”——来自江西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报告[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9,082(03):68-69.

[2]矫帅.“智慧公积金”提升住房公积金管理服务水平[J].中国房地产,2017(1):78-79.

[3]周宏,孙乐,张蕾蕾.新一代住房公积金行业信息化顶层设计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2013(2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