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务报表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新财务报表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李莎莎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莱芜供电公司山东莱芜271100)

摘要:财政部在发布的《财政部关于修订印发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财会[2017]30号)中指出,自2017年度和以后会计期间,企业需要启用新版企业财务报表格式。此项通知涵盖了除金融企业外的其他非金融企业,而金融企业可以根据经营活动的性质和要求,比照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进行相应调整。

关键词:新财务报表;企业;会计核算;影响

一、新财务报表格式变动

此次财务报表格式的修改虽然仅针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部分报表项目,虽然变动不多,但是却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其他方面产生了影响。主要格式变动是:资产负债表:资产项目中,流动资产项目下新增“持有待售资产”。负债项目中,流动负债项目下新增“持有待售负债”。利润表:新增“资产处置收益”项目、“其他收益”项目。净利润项目下,新增“持续经营净利润”和“终止经营净利润”两个项目。

二、财务报表的局限性分析

(一)财务报表应用方法上的局限性

在当今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财务报表分析者与制定者为同一人,或同一工作群体,造成当前企业内部财务报表分析的分工方法缺乏科学性,使财务报表分析会因工作人员思想意识等人为因素而出现失准的现象,从而会降低财务报表分析的科学性,使其成为别有用心者一味追求利益的工具,而非客观反映企业经营发展综合情况的科学数据。分析静态化也是当前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与应用层面上的局限性,导致财务报表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发展状况,无法与企业发展需求保持同步。缺乏市场导向的科学指引,就会增加人为因素的干扰,弱化财务报表应用成效。在当前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实践中,定量分析法出现频率远高于定性分析法,由于财务报表分析与使用的侧重点不同,所反馈的基础信息不尽相同,若单纯采用定量分析方法,无法保证其实用性,更加凸显比率分析法在现实应用过程中所显现出的滞后性。这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与市场经济发展实情呈现脱离状态具有直接关系,这种应用与分析方法无法满足财务报表编制实时性要求,导致财务报表出现滞后性。

(二)比率分析法的局限

比率分析法是利用两个指标的某种关联关系,通过计算比率来考查、计量和评价财务活动状况的分析方法,可分为相关比率、构成比率、动态比率三大类。我们常用的财务比率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等,因为比率分析法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所以适用范围极其广泛。但单纯地使用比率分析法只能对报表内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和其他能力等。每一类比率强调的是本身所反映的某一方面,综合程度较低。由于该方法单纯计算报表内的数据,而无视了对这些数据背后的实质性事物的分析与探讨,其结果可能会误导分析者。因此,运用比率分析法仅能提供某些线索,不可绝对。

三、新财务报表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持有待售项目核算方法发生变化

以往将处置非流动资产业务视为非日常经营活动,对其账务处理,是要将进入处置阶段的非流动资产在账面上终止确认,计算处置利得或损失,并将处置利得或损失直接确认为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那么在利润表列报时,也是将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或损失作为营业外收支项目列报,不影响企业营业利润,而是影响企业利润总额。现行会计准则中,企业将通过出售而非持续使用一项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收回其账面价值,就应当将其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即企业对即将立即出售,或预计将在一年内完成出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就应当划分为持有待售项目。此时,该项资产视为流动资产,而不再是非流动资产。

在对持有待售资产的核算方法上也与以往不同。

1、持有待售资产的初始确认

企业取得日划分为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应当在初始计量时比较假定不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情况下的初始计量金额和其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后的净额,以两者孰低原则计量其初始价值。

2、持有待售资产的后续计量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重新计量持有待售资产或处置组的账面价值。若账面价值高于其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后的净额的,应当将其账面价值减记至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后的净额。减记的金额应当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同时计提持有待售资产减值准备。即:当账面价值>(公允价值-出售费用)时,将按照其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差额=[账面价值-(公允价值-出售费用)]。

会计分录是: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持有待售资产减值准备

在后续资产负债表日,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价值转回的,以前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可予以转回,应当做与计提减值准备相反的会计分录。需要注意的是,在其确认的减值损失的金额范围内允许转回,超出部分不能增加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的账面价值。

(二)新报表项目对原有其他报表项目核算的影响

本次报表格式修订在利润表“营业利润”项目前面新增的“资产处置收益”和“其他收益”,直接影响了原报表项目“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项目的核算。对“营业外收入”项目,不再核算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对政府补助的核算,在现行会计准则下,仅核算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部分。对“营业外支出”项目,不再核算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但是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损失仍属于营业外支出的核算范畴。可理解为,企业对非流动资产处置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已脱离了非日常经营活动范畴,进入日常经济活动领域,而非流动资产的毁损报废仍然属于企业非日常经济活动,影响企业营业外收支,进而影响企业利润总额。

(三)对财务报表数据分析产生的影响

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角度看,在资产负债表中,将持有待售资产从非流动资产中剥离开,单独确认为一项流动资产项目,企业资产总额不变,但是流动资产金额增加,非流动资产金额减少。同时,在资产负债表的右侧,持有待售负债的出现使得流动负债金额增加,非流动负债金额减少,这将直接影响企业流动比率发生变化。由于流动比率=流动资产&pide;流动负债,假定企业仅确认持有待售资产,而没有与之相关的持有待售负债,那么在企业财务报表中,流动资产增加,流动负债不变,流动比率上升。从财务指标上显示,企业短期经营资金周转效率增加,企业短期内获利能力增强。假定企业在确认持有待售资产的同时,确认相应的持有待售负债,那么财务指标额变化将更加复杂。在利润表中,由于将“资产处置收益”和“其他收益”从原来的营业外收支项目中剥离出来,进而会对企业的营业利润产生影响。处置非流动资产及日常经营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不再被视为非日常经济活动,其都将对企业营业利润产生影响。在原会计准则下,企业如果处置某项大型机器设备产生巨额收益,将被确认计入营业外收入。在利润表中,营业利润一如往常没有什么实质性变化,但是营业外收入被大幅度增加,这样在报表使用者看来是“不务正业”的。而新报表格式下,将杜绝这样的误解,企业将处置非流动资产的损益直接计入“资产处置收益”,直接对企业营业利润产生影响,而且在报表项目的表述也是明确的,该项收益的出处是处置资产,不会对报表使用者产生误解和误判。

结论

财务报表分析具有为企业长久稳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监督执法部门提供监管依据等价值。为此,企业应通过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不断扩展财务报表披露广度,完善财务报表分析指标等方略,从而不断提升财务报表分析的价值,达到为企业获取更高经济收益、奠定基础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玲玉,李露.探析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7(1):19-20.

[2]刘康.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问题及解决方法[J].时代金融,2016(30):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