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方式对椎体后凸成形术疗效影响的比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麻醉方式对椎体后凸成形术疗效影响的比较研究

周训校

(常德市第一中医院麻醉科湖南常德415000)

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方式对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OVCF患者,根据手术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局麻组(n=41)和全麻组(n=41),局麻组患者在局麻下行PKP手术,全麻组患者在全麻下行PKP手术,观察两组疗效情况。结果术后,两组后凸角度、VAS主观满意度及椎体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而全麻组脊柱后凸及椎体高度改善均显著优于局麻组(P<0.05);全麻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长于局麻组(P<0.05);全麻组神经并发症较局麻组显著要高(P<0.05)。结论麻下行PKP术与局麻下相比,前者术中神经并发症发生风险高,且术后康复时间、手术时间延长,但可获得更为满意的椎体复位效果,在选择麻醉方式时,术者应根据患者情况决定。

关键词:疗效;PKP;麻醉方式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目前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主要手段,其能恢复伤椎的解剖学形态,缓解患者的胸腰背痛,使患者早期离床活动。但影响PKP疗效的因素较多,如充填材料的灌注量、骨质疏松症严重程度等。但关于目前麻醉方式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报道较少,为此,本文通过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术麻醉方式对PKP疗效的影响,现作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82例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OVCF患者,累及T10-L3共105个椎体,致伤原因均为跌伤或无明确外伤史,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腰背疼痛,体检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X线或CT显示椎体压缩呈楔形变,伤椎后壁无损伤,胸腰段脊存在后凸畸形,脊髓无压迫,为单纯压缩性骨折。排除椎体肿瘤性疾病,患者均存在中重度骨质疏松,均无明确手术禁忌。将入选患者根据手术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局麻组(n=41,52椎)和全麻组(n=41,53椎)。局麻组中,女20例,男21例,年龄56-76岁,平均(66.5±3.4)岁,全麻组中,女18例,男23例,年龄55-78岁,平均(66.8±3.1)岁。在年龄、性别等资料上,两组OVCF患者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局麻组患者在局麻下行PKP手术,全麻组患者在全麻下行PKP手术,两组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术后2-3d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使用鲑鱼降钙素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规范使用鲑鱼降钙素2-3个疗程,每个疗程持续12w。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术前、术后2d对患者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其中评分范围0-10分,评分越高,VAS主观满意越低。同时行脊柱标准正侧位摄片,测量胸腰段脊柱后凸Cobb角和椎体高度。同时观察两组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时间等手术指标。

1.4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以卡方检验,当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以t检验。

结果

2.1手术疗效

术后,两组椎体高度、VAS主观满意度及后凸角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而全麻组脊柱后凸及椎体高度改善均显著优于局麻组(P<0.05),见下表

3.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多发病,其发病率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而逐渐增高,其极易发生脆性骨折,其中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为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PKP是一种新型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其主要通过球囊液压撑开的力量复位骨折椎体并形成一个空腔充填骨水泥,使椎体的刚度和强度增强,以达到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和缓解疼痛的目的[1]。PKP治疗OVCF恢复椎体形态和止痛的疗效是确切的,但影响疗效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骨折的类型及压缩程度。研究表明[2],单个椎体骨折、新鲜骨折以及塌陷程度较轻的骨折分别较陈旧性骨折、多发椎体骨折及严重塌陷的骨折术后疼痛缓解明显。(2)球囊的液压撑开体积及压力。球囊的撑开体积及扩张压力应适度,撑开过度会造成椎体裂隙增大,会增加骨水泥的渗漏率,撑开不足则会影响椎体复位效果;(3)骨水泥的充填量。研究显示[3],骨水泥过量注射会增加渗漏的发生率且还会增加单体的毒性。一般推荐骨水泥注射量为4-6ml,可降低渗漏,保证疗效。(4)后继抗骨质疏松治疗是否规范及骨质疏松程度。研究显示[4-5],抗骨质疏松治疗是否规范与骨质疏松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可影响再次骨折的发生率。

另外除上述因素外,麻醉方式包括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也可能会影响疗效。本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全麻组与局麻组术后胸腰背痛均明显缓解,表明PKP术可显著改善OVCF患者疼痛症状,但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可见麻醉方式与止痛效果无相关关系。全麻组后凸角度及椎体高度显著优于局麻组,可见全麻组获得的椎体复位效果更佳,这可能与全身麻醉麻醉诱导中肌肉松弛剂的使用以及术中体位复位有关。在PKP术后并发症上,两组骨水泥渗漏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全麻组的神经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局麻组(P<0.05),考虑原因与术中手术医生缺乏与全麻患者进行语言沟通,因而很可能在术中因骨水泥渗漏或器械误伤到神经,造成术后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相比于局部麻醉,由于全身麻醉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较明显,相应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都要长于局部麻醉,但术中出血量与麻醉方式的选择无关。

综上所述,全麻下行PKP术与局麻下相比,前者术中神经并发症发生风险高,且术后康复时间、手术时间延长,但可获得更为满意的椎体复位效果,在选择麻醉方式时,术者应根据患者情况决定。

参考文献

[1]陈翔,邓明,黄晖等.全麻或局麻行椎体后凸成型术的疗效对比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3):323-324.

[2]王松,康建平,王清等.局麻下胸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致脊髓麻醉1例报道[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22(12):1131-1132.

[3]茹选良,蒋增辉,宋柏杉等.局麻下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中国骨伤,2013,26(10):824-828.

[4]张加芳,郑召民,钟继平等.局麻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中疼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2,01(1):38-40.

[5]廖兴志,刘宇芳,全耀晨等.右美托咪定在局麻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5,41(3):28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