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文艺创作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文艺创作思考

李智勇

东莞市大岭山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广东东莞523000

摘要: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今天文艺工作者的各方面条件更好了,但绝不能离开人民群众的生活。本文论述看了文艺创作与人民群众不可分割的关系,进一步提出了文艺创作如何以人民群众为出发点,服务人民群众的建设性建议,以供广大文艺工作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文艺创作;人民群众;服务;中心

随着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大众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加上文化信息传播手段的变革,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越来越高,对作家艺术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处理好文艺与人民的关系,如何正确对待个体创作与时代要求之间的关系,如何确立文艺作品的社会价值,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和复杂的课题,成为一个必须廓清的问题。文艺创作如脱离了人民,就会误入歧途,导致文艺创作中出现各种问题。过度崇拜西方的文艺理论,脱离人民的现实生活,唯洋是从,只会误导人民的价值取向。为此,要坚持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中国精神,坚持为人民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1.文艺创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1.1文艺创作活动源于人民群众之中

必然是枯燥、生涩、难以引入入胜以及无法激起观众或读者共鸣的。因此,作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而言,要将人民大众视为文艺创作活动的给养之地,要俯下身来,深入到人民大众之中,从人民大众的奋斗历程与生活实践之中去汲取文艺创作的养分,进而使其所创作的文艺作品能够真实地反映人民大众的精神文化诉求。

1.2文艺创作活动反映了人民群众面貌

从文艺作品本身来看,之所以一些文艺作品自其问世之后,便能够长盛不衰,在人民大众之中拥有良好的文艺口碑,尽管时光荏苒,但却历久弥新。原因即在于:这些文艺作品取材于人民大众的生活场景,讴歌了人民大众的奋斗精神,展示了人民大众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坚毅精神,彰显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因而可以说,这些文艺作品在具备了前述创作因素之后,使其经受住了时间与历史的考验。

1.3文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群众

回溯国内优秀的文艺作品来看,这些作品的创作共性即在于对人民大众奋斗精神与抗争精神的讴歌,从而将这些伟大精神以文艺作品的形式实现了历史的传承,进而让无数后来者为之受到鼓舞。作为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而言,在文艺作品的创作过程之中,应当将人民大众作为作品讴歌对象,通过实地写生以及走访调查等方式,实现对人民大众生活状况以及思想活动的精准把握,确保所创作的作品内容是人民大众所熟稔的、作品的艺术格调是高尚的,进而借助先进文艺作品的创作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进而推动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现持续地进展[1]。

2.文艺创作如何以人民群众为出发点,服务人民群众

2.1文艺创作的原则要以人民群众为主

2.1.1密切关注现时代的人民群众精神文化诉求,以此为文艺创作的源动力

文艺工作者要善于走入人民大众之中,以此作为文艺创作素材搜集的方式,进而依托文艺采风的形式,实现对现时代人民大众精神文化诉求的精准把握以及对人民大众艺术审美格调的精准洞悉,还有就是实现对人民文艺喜好的掌握,通过这些举措,将确保文艺工作者所创作的文艺作品能够真正地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好与追捧。

2.1.2尊重群众首创,就是文艺创作要做到“一切依靠群众”

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把人民群众当作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善于从群众中汲取创作的灵感与力量;要把群众当作“导师”,向他们学习如何抒写、抒情、抒怀。在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创作素材,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2.1.3使文艺创作活动能够真正地植根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使文艺作品更为“接地气”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确保自身所从事的文艺创作活动能够真正地植根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即,文艺工作者要以将人民群众作为文艺创作活动的给养之所,同时,文艺工作者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于所创作的文艺作品之中,从而确保所创作的文艺作品能够实现向人民群众的正能量浸染,使人民群众在通过这些文艺作品获得慰藉与鼓舞的同时,一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于自身的价值观之内。

2.2文艺创作的方法要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表达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

根据实践经验表明,所有先进的文艺作品,其文艺共性即在于实现了将现实精神同浪漫情怀的完美契合。现实精神即指文艺作品要实现对特定时期历史面貌的客观呈现,而浪漫情怀则是指文艺作品要使观众或读者从作品当中感受到真、善、美的存在,进而能够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期望与憧憬。真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艺家,对生活,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对人民,是不会丧失信心的,总是会在哪怕不尽如人意的生活中,发掘和展示真善美,传播和激发正能量,从而在入木三分的还原生活的真实描写中,想象着未来,进而给人民以希望,让人民看到前途。同样,真正伟大的浪漫主义文艺家,绝不会只仰望星空,而不低头看看自己脚踩的大地,更不会突发奇想地想象着能够扯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2]。虽然文艺工作者通常会在其所创作的作品之中任由想象力尽情挥洒,但在想象力挥洒的背后,源自其文艺创作活动中所深深根植于其中的现实情结。

2.3文艺创作的根基上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于文艺创作工作者而言,其应当深切地意识到的是:任何文艺创作活动都必须彰显出人民性,也就是说,文艺工作者的文艺创作活动,不但要善于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去获取创作养分,更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之中去寻找文艺创作方向,如此方才能够使其所创作出的文艺作品同时兼具中华传统美德与现代价值,进而使之能够成为人民大众所喜爱的文艺作品,从而使自身所创作的文艺作品能够同时兼具文艺性、时代性以及人民性。这是现时代每一名文艺创作工作者所应当为之努力的方向。

3.结语

文艺创作在现实中对人民主体性的价值取向具有形象的、生动的、具体的指导作用。在文艺创作形态日益丰富、文艺传播方式日益多元、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强烈多样的今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用优秀文艺作品点亮人民心中那盏灯,才能不断提高文艺创作的质量,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仲呈祥,张金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J].中国政协,2014(20):11-13.

[2]孙慧琳.“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最高方法论[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3):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