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频率快慢为补泻的治疗方法对小儿便秘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推拿手法频率快慢为补泻的治疗方法对小儿便秘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

王志刚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8

【摘要】目的:分析推拿手法频率快慢为补泻的治疗方法对小儿便秘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收治的便秘患儿中随机选择82例进行临床研究,按照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1例。对照组单纯使用便秘推拿疗法,实验组使用以推拿手法频率快慢为补泻的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儿治疗后有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距,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推拿手法频率快慢为补泻的治疗方法对小儿便秘有明显疗效,可广泛运用。

【关键词】推拿手法;频率快慢;补泻;小儿便秘

小儿推拿疗法主要出自于传统推拿手法的分离过程,其中包括了专门治疗小儿疾病的一系列推拿手法。小儿推拿疗法有悠久历史,早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便有记载,而小儿推拿疗法由传统推拿手法分离而来主要在《针灸大成》中提到的《小儿按摩经》可充分表现出来[1]。我院分析了推拿手法频率快慢为补泻的治疗方法对小儿便秘临床疗效的影响,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收治的便秘患儿中随机选择82例进行临床研究,按照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1例。对照组中男患儿20例,女性21例;年龄半岁-5岁,平均年龄(3.4±0.6)岁;病程5天-7周,平均病程(3.3±1.2)周。实验组中男患儿18例,女性23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5±0.4)岁;病程4天-6周,平均病程(3.1±1.3)周。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基本资料均无显著差距,可进行比较(P>0.05)。

1.2方法

实验组使用以推拿手法频率快慢为补泻的治疗方法;主要治疗环节为:捏脊两遍,双侧足三里按揉次数为一百次,摩腹二十遍,两手分推七节骨五十遍,丹田按揉二十遍。针对实证患儿,在增强手法补泻过程中主要以快速为泻法特征;其中足三里点按速度为2次/s,摩腹速度为1次/s,七节骨推法速度为1次/s,丹田按揉速度为2次/s,从而增强泄邪实作用。针对虚证患儿,转换为手法补泻中的补法治疗;其中足三里点按速度为0.5次/s,摩腹速度为0.25次/s,七节骨推法速度为1次/3s,丹田按揉速度为0.5次/s,从而提升手法补虚作用;其他手法基本不变。

对照组使用固定频率推拿疗法;主要治疗环节为:捏脊两遍,双侧足三里按揉次数为一百次,摩腹二十遍,两手分推七节骨五十遍,丹田按揉二十遍。针对实证患儿,足三里点按速度为1次/s,摩腹速度为0.5次/s,七节骨推法速度为1次/1.5s,丹田按揉速度为1次/s。针对虚证患儿,足三里点按速度为1次/s,摩腹速度为0.5次/s,七节骨推法速度为1次/1.5s,丹田按揉速度为1次/s;其他手法基本不变。两组患儿均一天治疗一次,连续治疗一周为一个疗程。

1.3疗效评价

通过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证候积分变化情况来评价其临床疗效,患儿临床疗效主要分为其彻底治愈、显效、好转和无变化四项;其中彻底治愈:证候积分至少降低90%,显效:证候积分降低程度在70-90%范围内,好转:证候积分下降程度在30-70%范围内,无变化:证候积分下降不到30%。有效率=康复+显效+好转。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数据均通过SPSS15.0统计学软件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由发生率比较,采用x2检验;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距,具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对照组患儿治疗后有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距,具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3、讨论

根据近几年的资料显示,小儿便秘发生率在逐渐递增,而该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征,严重影患儿的生活质量[2]。国内国外的专业医师经过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小儿便秘在发生过程中若未及时控制和治疗,可导致粪便长时间潴留,毒素大量吸收极易诱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对患儿的消化系统功能极其不利,同时可直接引发直肠炎和直肠溃疡等疾病。如今,西药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微生态制剂和胃肠动力药物来改善患儿便秘情况,但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腹胀和脱水等不良反应。而给予便秘患儿使用推拿疗法的优势在于简便、安全性高等,与药物治疗方式比较之下临床效果更明显,无明显毒副反应,且对患儿的脏器损害性低,因此易被患儿和家属认可。因小儿推拿手法在临床上的流派存在多样化,而大多数手法的临床疗效无准确理论,故需进一步证明;特别是关于推拿手法补泻方面的相关理论,缺少临床实践证明。在推拿手法的治疗过程中,力的大小和方向、作用时间的长短和速度等条件必不可少。而有学者提到,摩腹方向问题长时间处于分歧状态,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幼科推拿秘书》中的传统推拿理论、第五版《推拿学》教材[3]。两书中提到的摩腹手法补泻相关方向理论是完全相反的,因此影响了大部分临床医师的手法选择。在我院研究中,对照组患儿治疗后有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距,具统计学意义(P<0.05);望为未来小儿便秘手法的补泻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综上所述,以推拿手法频率快慢为补泻的治疗方法对小儿便秘有明显疗效,可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尤卓,关睿谦,塔娜等.小儿推拿手法中频率快慢补泻对小儿便秘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6,33(1):85-87.

[2]陈梅兰,汪芳俊.四步推拿法治疗儿童实证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6,23(3):283-286.

[3]方晶,唐娅琴.腹部推拿结合神阙穴贴敷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便秘的疗效观察[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z1):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