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医妇科临床活血化瘀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2

浅析中医妇科临床活血化瘀法

尚淑琴

尚淑琴

(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222100)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淤血与妇科疾病的关系及其活血化瘀法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活血化瘀法是祖国医学中独特的治疗方法之一。妇女之生,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血是经、孕、产、乳的物质基础。血液旺盛,运行流畅,才能维护妇女正常的生理活动。若女性血行阻滞、瘀塞不通,则可产生以疼痛、肿块、出血等为主症的多种妇科疾病。所以妇女的各项生理活动与血的盛衰、畅滞息息相关。故活血化瘀法之运用在妇科中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瘀血学说;活血化瘀法;妇科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9-0246-02

1血的生理功能及女子以血为本

1.1血的生理功能

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础物质之一,血行脉中,营灌全身,周流不息,内至脏腑,外达皮肤筋骨、五官九窍,沟通表里内外,输精排浊,滋灌脏腑百骸,奉养全身,调节脏腑经络阴阳平衡,促进基础物质相互依存、转化、输布,稳定内环境,生命活动须臾不能离开。古代医籍中对血的生理功能有着详细的论述,如《灵枢·本脏》曰:“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养而周于性命者也。”《素问·五脏生成》曰:“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景岳全书·血证论》有云:“故凡为七窍之灵,为四肢之用,为筋骨之和柔,为肌肉之丰盛,以致滋脏腑,安神魂,润颜色,充营卫,津液得以通行,二阴得以调畅,凡形质所在,无非血之用也。是以人有此形,唯赖此血,故血衰则形萎,血败则形坏。”另外,血还是人体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如《灵枢·营卫生会》所说“血者,神气也。”《灵枢·平人绝谷》说“血脉和利,精神乃居。”《素问·八正神明论》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瑾养。”因此血是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物质之一,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女子以血为本

女性的生理特点主要是月经、带下、妊娠、分娩、哺乳等。而妇女经、孕、产、乳的生理功能又均以血为物质基础,若血行通畅,冲任充盛,经、孕、产、乳则正常,所以妇女以血为主,故古有“女子以血为本”之说。人身之血由肝脏贮藏和调节,肝与血海密切相关,故谓“女子以肝为先天”。

2对妇科疾病中瘀血及活血化瘀法的认识

2.1瘀血及活血化瘀法的历史源流

瘀血是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于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瘀血在祖国医学领域中涉及面较广,是临床辩证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2瘀血形成的原因

凡瘀血者皆可定义为离开经脉的血液,未能及时排出或消散,而停留于某一处或血液运行受阻,奎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呈凝滞状态,失去生理功能者,均属瘀血。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因此,瘀血形成的原因很复杂,可因风、寒、热、虚、气、离经之血等各种因素形成。故妇人,血之病症亦可由多种原因所导致,论述如:1因风致瘀;2因寒致瘀;3因湿热致瘀;4因气致瘀;5因血致瘀;6因损伤致瘀

3现代医学对妇科疾病中瘀血及活血化瘀法的认识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一直是传统中医药学和中西医结合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近年来,随着中医实验研究的出现并日臻完善,以及现代医学中生物及细胞分子生物的发展,对瘀血学说及活血化瘀法作用机理的研究更为深入和透彻,从而为临床运用活血化瘀法提供了依据。

祖国医学对于血瘀和血瘀症的论述,可以认为血瘀的本质是在于血和脉共同构成的“血行”,即血在脉中的循行方面,概括地表现为“血行失度”。在人体正常生理条件下,血是在脉中循行的,但当经脉因受到某种因素影响而致损伤、破裂时,可造成血液溢于脉外,而导致血行失去了在脉内循行的正常之度。由此可见,祖国医学所指的“血脉”或“血行”大体相当于现在医学科学中的“血液和血管”或“血液循环”。因此,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血瘀证与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血液高粘滞状态、血小板活化和勃附聚集、血栓形成、组织和细胞代谢异常、免疫功能障碍等多种病理生理改变有关,同时也是组织细胞炎症、水肿、糜烂、坏死、硬化、增生等继发性改变的一个因素「51]。若血粘度增高、血流缓慢等,血液处于“浓、粘、聚、凝”的高凝状态、从而使全身或局部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发生障碍,则可产生一系列疾病。

综合分析近年来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活血化瘀药的作用机理是:1.改善血流动力学。许多活血化瘀药有扩张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的作用。2.改善微循环。微循环障碍是许多疾病发病的中间机制,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而活血化瘀药可以改善微血流,使流动缓慢的血流加速;改善微血管的形态,解除痉挛,减轻微循环内红细胞的瘀滞和汇集,减少微血管攀顶瘀血;降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3.改善血液流变学及抗血栓形成。活血化瘀药一般均能改善血瘀患者血液的浓、粘、凝、聚状态,有利于血液流动加快,促进微循环血流。此外,许多活血化瘀药对血栓形成和溶解的许多环节都有影响,它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增加纤溶酶的活性而发挥其抗血栓形成的作用。4.具有解除内脏平滑肌痉挛起到止痛的作用,还能兴奋子宫平滑肌,具有加强子宫收缩的作用。5.促进组织修复再生,促进增生性病变的转化和吸收。6.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即有免疫增强作用,又有免疫抑制作用。7.具有抗菌抗感染的作用。8.可调节内分泌。9.还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4运用活血化瘀法的辨证思路

因瘀血的病因不同,病位各异,兼夹之邪不同,故在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妇科疾病时应做到“审证求因,用药精当”。首先应辨病因:形成瘀血的原因各不相同,因此在治疗上应力求祛除瘀血之根源,辨因施药。如因气虚致瘀者,可加用党参、黄芪等益气活血;因气滞致瘀者加用川楝子、香附等行气活血;因血虚致瘀者,可选用丹参、当归、阿胶等养血活血;因痰阻而致瘀者可加菖蒲、郁金等化痰祛瘀;阴虚致瘀者可投以生地等养阴活血之品;血热致瘀者,可选用丹皮、玄参等以凉血祛瘀;因寒致瘀者,可用桂枝、肉桂等以温经活血。其次应辨病位:瘀阻下焦的腹痛之证可选入下焦的少腹逐瘀汤;瘀阻全身的干血痨之证,可选用大黄蛰虫丸以求峻药缓图之效。最后应辨轻重: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时还应综合瘀血病变程度与机体素质情况而筛选用药。活血之药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具有养血活血作用的和血类药物,其作用较缓和,如当归、赤芍、三七、鸡血藤等。二是具有活血、行血、通瘀作用的活血类药物,如川芎、红花、蒲黄、五灵脂、益母草、泽兰、乳香、没药、王不留行等。三是破血类药,如水蛭、蛰虫、桃仁、三棱、莪术、血竭等,具有破血消瘀攻坚的作用,其药力较峻猛。同时,还要注重引经药的使用,因妇科疾病病位多集中于下焦,故选药多选用入下焦、胞宫、肝肾之品。如牛膝既能活血又能引血下行,兼能补肝肾;山甲入肝胃之经,胃经通冲任而系胞宫,肝经连督脉而系胞宫,且其性善窜,专能行散,通经络,达病所,故引胞宫常用山甲。

5结语

随着祖国医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和逐步发展,以及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对于活血化瘀这一治疗大法的研究会越来越多,且更加成熟,从而为它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提供更为确凿的依据,使其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丽娜,杨宪煌.论活血化瘀法在妇科临床的应用[J].光明中医,2009.24(1)

[2]胡群莲.活血化瘀法在妇科临床治疗的体会[J].当代医学,2012.18(22)

[3]侯敏、辛琛.祛瘀汤治疗产后恶露不绝132例[J].陕西中医,2008,29(11):1451

[4]刘金淑.祛瘀止血法治疗产后恶露不绝60例[J].四川中医,2008,26(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