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监护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3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监护进展

黄慧英

黄慧英

(马山县人民医院广西马山530600)

【摘要】从亚低温治疗颅脑颅脑损伤起源、研究结果争议、降温监护、复温监护、并发症监护进行综述,总结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监护技术进展,对亚低温治疗及监护进行展望。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监护

【中图分类号】R65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8-0072-02

重型颅脑损伤(SeverHeadInjury,SHI)是格拉斯哥系数值小于8分,昏迷6小时及以上的一种颅脑部位的损伤,病人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或者病人清醒后再进入昏迷状态,出现神经系统异常体征和生命体征变化[1]。SHI是神经外科损伤中最为严重的颅脑创之一,死亡率可达70~80%[2]。有深昏迷,出现血压、呼吸、脉博的生命体征变化,常同时有脑干受损、广泛脑组织挫裂伤或颅内血肿,病情复杂,变化快[3]。在损伤后的最初时期,SHI脑组织供血供氧常出现不足,血氧供给不足的水平可达90%,导致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对疾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而亚低温能使脑的氧耗量下降,减轻脑水肿[4,5]。全面了解重症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与护理技术及其应用进展,对神外医护人员来说不可或缺。现对SHI亚低温治疗法护理新进展综述如下:

1.亚低温治疗概述

20世纪中期,冬眠疗法就开始用于治疗SHI病人;80年代,临床应用与研究发现28℃~35℃低体温下能减少颅脑损伤的死亡,对血脑屏障具有保护作用;90年代初期,江基尧第一次提出亚低温治疗的温度区间为28℃~35℃,并率先用于临床治疗;继之,亚低温治疗在国内逐步推广应用[6]。亚低温主要通过阻断细胞的凋亡和组织坏死产生治疗效应[7]。亚低温治疗由物理降温和物理降温两部分组成,前者由具有冰毯、冰帽的亚低温治疗仪通过热交换达成,后者由中枢镇静药、镇痛药、肌松剂等的药物组成[8]。亚低温治疗适用于无循环衰竭的重型脑挫伤者,极度躁动、高烧、有丘脑或脑干创伤病人,还有脑水肿所致脑压控制不佳的病人[9,10]。当前,亚低温治疗对脑损伤的治疗作用还存有不少争议,赞同者认为可以降低死亡率,并能改善预后,反对者则认为亚低温治疗与常温治疗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美国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美国国家急性脑损伤II期研究(NABIS:HII)结果显示,亚低温治疗组患者预后和常温治疗组相比并无明显差异[11]。国外发表的一篇系统评价,只纳入英文文章且没有按照亚低温持续时间进行亚组分析,显示现有的证据不能确定亚低温治疗SHI能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12]。国内一篇以国外英文文献和国内三甲医院研究文献meta分析系统评价指出,亚低温维持3天是亚低温治疗产生作用的时间节点:治疗时程≤3天在降低病死率上并不产生效用,治疗时程达到3天时对神经功能预后才出现改善效果,亚低温维持在3天以上或持续至颅内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时,才可降低病死率、改善神经功能预后[13]。尽管当前亚低温治疗研究或系统评价存在争议,但越多的研究证实亚低温治疗对重型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并得到不断推广应用。

2.亚低温治疗护理

2.1基础护理

要做好患者的皮肤、口腔、尿道的护理,每天按时温水擦洗,定时翻身、叩背,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雾化及吸痰,保持胃管通畅注意有无消化道出血,保持床铺平整,使用气垫床,以防止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压疮的发生[14]。亚低温治疗要求环境的绝对安静,减少不要探视或应禁止探视,存在循环系统障碍等并发症,必须保证绝对卧床[15]。用监护仪对病人血压、呼吸、脉博及Sp02指数进行持续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利用[16]。注意维持液体量输入量与排出量的平衡,每天输入液体不能超2500ml,注意观察胃的排空、肠道排气、排便情况[17]。

2.2降温护理

实施降温前需进行环境与物品准备,并按先药物降温后物理降温的顺序进行降温。最好为患者准备单人房间,室温18℃~20℃,湿度50~60%,备氧气、吸引器、急救药品和器材、冬眠药物、体温表、毛巾等、经检查合格的备用亚低温治疗仪一套[17]。药物降温时将冬眠灵50mg,非那根50mg,盐酸哌替啶100mg加0.9%的氯化钠水溶液50ml,按5ml/h速度通过静脉泵入,一般在30分钟后使用亚低温治疗仪进行物理降温,肛温控制在32℃~35℃之间[18,19]。肛温控制不稳定时,不能随便加大冬眠药物的剂量,避免药物因素使机体调节功能失衡,可使用物理的方法加以调节,可在全身各大血管处、头部、腋下加放冰袋来恒定温度[16]。因冬眠治疗容易出现呼吸或者循环系统损害,持续治疗的时一般3~7天为宜[18]。颅内压正常后停止亚低温治疗,给予复温。

2.3复温期的护理

体温恢复采用自然复温法,复温过程应缓慢;复温时先停止物理降温,后冬眠合剂逐渐减量,直至完全停用;以每24h体温恢复不超过2℃为宜[17]。对极少数复温困难者,可适当使用热水袋,必要时给予50%的葡萄糖液静脉滴入或肌肉注射皮质激素[20]。在以上所有措施实施后复温效果较差时,可给病人管饲40℃~45℃温开水100-200ml,2h后可重复使用,肛温上升的速度应以0.30C~0.5℃/h为宜[16]。

2.4意识状态监护

亚低温一般不损伤脑组织,可因低温掩盖颅内血肿症状,易导致漏诊,应注意观察[21]。SHI患者意识变化早于瞳孔变化,应每间隔30min观察患者瞳孔1次,出现两侧或者一侧瞳孔进行性扩大示出现脑疝,需立即通知医生并进行处理[18]。

2.5生命体征监护

应用床旁监护仪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护。亚低温治疗期间密切监测血压的变化,成人血压在120mmHg左右,平均动脉压在80mmHg以上[22]。心率控制在60次/min-100/次min之间;稳定肛温,并保证≥32℃[23]。保持患者的四肢温暖,脸色红润,Sp02指数不得低于95%[18]。冬眠合剂对呼吸系统有抑制作用,呼吸整齐而缓慢;呼吸频率太慢或不齐、点头样呼吸时,立即停用降温合剂,必要时予呼吸中枢兴奋剂静脉滴入或行呼吸机械通气[16]。

3.亚低温治疗并发症护理

亚低温环境下可使SHI患者出现心律失常、肺部病原体感染、钾钠代谢紊乱、呼吸肌麻痹、冻疮及压疮、凝血障碍等并发症[14,23]。可通过下列措施对并发症进行监护:持续心电监测与电解质监测,心率维持在60次/min~100次/min,稳定肛温,且不低于32℃;微循环障碍时,应立即停用冬眠药物并给予保暖,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早期留置胃管,并通过其观察胃液的性状、颜色及pH值,发现出血倾向及时处理;加强皮肤护理,1h-2h更换体位和局部按摩1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用气垫床,保持床单平整、清洁、干燥[25]。应用波动透气式褥疮防治床垫、Ⅰ号烧伤油涂抹,能有效地降低患者身体与床垫接触部位的湿度,促进气血流通,在降温毯的使用过程中防治压疮起重要作用[26]。

4.结语

亚低温治疗方法可操作性强、安全、并发症轻的特点已经大量临床研究所证实,并得予推广应用[6]。至于改善预后和降低死亡率方面存有的争议,可能源与各研究的病人样本量、病人纳入标准、分析评价方法的不同有关。当前,国内研究样本量多不超过100例,病人的纳入标准也不一样,多数还没有按亚低温维持时间段分成不同亚组进行比较。因此,需进行随机的、大样本、前瞻性、系统性的研究,阐明亚低温维持时间与治疗效果关系。随着研究与应用不断深入,亚低温治疗与护理存在的争议将逐步消弭,进而促进其推广应用,更好造福SHI病患者。

【参考文献】

[1]吴数德.外科学(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90.

[2]刘小红,刘小艳.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炎的机制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0,14(4):151.

[3]黄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J].2010,华夏医学,23(5):638-640.

[4]江基尧,朱诚,卢亦成.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创伤杂志,1997,13(1):13.

[5]ClifronGL,MillerL,R,ChioSC,etal.Lackofinductionofhyperthermiaafteracutebraininjury[J].NEnglJMed.2001.344:556-563.

[6]徐晓筑.亚低温治疗的现状及展望[c].第七届学术交流会暨神经外科新进展学习班,贵州省神经外科学分会.贵州贵阳,2006.

[7]苏里张安龙张春阳.亚低温调节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进展[J].北方药学,2014,11(3):50-51.

[8]谢润月.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的护理进展[J].医学信息,2010,3(7):1967.

[9]马哈什.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患者治疗疗效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283.

[10]周锦明.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患者治疗疗效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9(12):25-26.

[11]CliftonGL,ValadkaA,ZygunD,etal.Veryearlyhypothermiainductioninpatientswithseverebraininjury(theNationalAcuteBrainInjuryStudy;HypothermiaII);arandomizedtrial[J]LancetNeurol,2011,10(2):131-139.

[12]GeorgiouAP,ManaraAR.Roleoftherapeutichypothermiainimprovingoutcomeaftertraumaticbraininjury:asystematicreview[J].BrJAnaesth,2013,110(3):357-367.

[13]宋向奇.陈通.付爱军等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7期):1136-1140.

[14]刘桂玲.重型颅脑损伤32例亚低温治疗并发症的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6):755-756.

[15]李明玉,舒宝军.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08,3(30):131-132.

[16]闵金凤,重型颅脑损伤配合使用亚低温治疗效果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上半月版),2009年,6(9):56-57.

[17]巫桂芬,苏璇亚.低温治疗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J].河北医学,2012,18(8):1152-1154.

[18]王园园.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护理措施[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第2014,5(05):98-99.

[19]崔恩东,张宗杰.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和常温治疗下回顾性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6):4663-4664.

[20]杨芳.重型脑损伤亚低温脑保护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33):320.

[21]肖霞,亓红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36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2):65-66.

[22]李学增.外科护理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35.

[23]史倩.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的护理[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5.30(2).:172一173.

[24]王晓燕.亚低温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c].2013年河南省神经系统疾病护理新进展学术会议河南省护理学会河南郑州2013.

[25]甘晚芳,张贤芳.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J].全科护理(中旬版),2011,9(2):391-392.

[26]陈雯妮,黄少娅.重型脑损伤患者应用降温毯预防压疮的方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0):2839-2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