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小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研究初探——以册亨县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3

带状小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研究初探——以册亨县为例

吴海军

云南开发规划设计院云南昆明530000

摘要:通过科学合理规划,建立城市综合防灾体系,有效降低城市灾害给人及城市带来的伤害。因册亨县城的峡谷带状地形特征,城市综合防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代表性。县城主要灾种包括气象灾害、洪灾、地震、地质灾害以及火灾,各灾种防治现状均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城市空间防灾、防灾轴及防灾分区、防灾社区四个层面系统地进行县城综合防灾体系建设。针对县城防灾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5个专项防灾,为册亨县城及类似小城市的防灾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带状小城市;现状;综合防灾;专项防灾

0引言

城市是人类生存、繁衍、发展的载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遭受破坏,灾害频发。与此同时,城市防灾措施欠缺,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损失逐年上升。以往的防灾工作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而对于一些小城市,基本还没有针对其现状所做的综合防灾规划[1]。因此,希望能够通过对册亨县城的综合防灾现状分析,初步建立适应此类小城市特点的综合防灾体系,提高小城市的综合防灾能力。

1研究背景及现状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已进入高速城市化的阶段,城市问题日益凸显,城市灾害趋于多元化、复杂化。根据新的城市规模设定标准,我国有超过1800多个城市属于小城市,小城市数量占中国县城以上规模城市总量比例超过了85%[2]。而以往的防灾工作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但对于小城市,基本还没有相应的防灾规划,建立适应小城市发展的城市防灾体系迫在眉睫。

册亨县城属典型的中低山、丘峰地形地貌。西、南、北三面环山,地形高差起伏大,者楼河贯穿县城,境内沟谷纵横,峰峦起伏,形成了切割强烈的山地地貌。县城整体呈带状,城市未来只能往东西两个方向上的河流缓冲地带发展,整个县城将呈带状延伸发展。(图1.1)

图1.1册亨县城土地使用现状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县城降水量集中,暴雨、干旱、雷电等气象灾害、洪涝、火灾等时有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城区内地质构造复杂,自然地质环境脆弱,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1.2主要灾种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册亨县城所处的区域位置,地质、水文、环境条件及城建水平等综合因素出发,对册亨县城有较大影响的灾害可概括为“天、地、水、火”,共包括气象灾害、洪灾、地震、地质灾害、火灾等5大类。

近年来,虽然册亨县城的防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面对日趋严峻的防灾形势,当前的防灾能力与人民的发展需求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防灾体系建设较为滞后,缺乏系统性;各专项防灾均存在一定问题,且专项防灾间缺乏联系和统筹。

1.2.1气象灾害现状及存在问题

册亨县城易发生暴雨、雷电、高温三类气象灾害(图1.2)。者楼河穿城而过,在老城区河段走向蜿蜒曲折,有一定的行洪阻力,再加之老城区建筑密集、排水设施不完善,存在较大的暴雨灾害风险;城区现状高层建筑较少,现状建筑大多为砖混及钢混结构,建筑质量好,不易遭受雷击;根据历史灾害记录,高温未引发过严重的灾害。

1.2.2洪涝灾害现状及存在问题

由于受地形和水文条件的影响,册亨县城产生的洪灾主要是外洪。在老城区,部分单位和个人挤占河道的现象严重,致使河道行洪能力降低。在新城区,由于缺乏工程措施对河道加以控制,使得部分河段形成游荡型河床,产生大片的沙滩。已建防洪堤的河段达到规划设计二十年一遇的标准,未建的河道仍然受洪水的威胁。

图1.2册亨县暴雨、雷电、高温灾害风险区划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1.2.3抗震防灾现状及存在问题

册亨县城内整体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大部分用地属Ⅱ类场地,局部地段为Ⅲ类场地,总体地震活动较弱,地壳稳定性较好。从易损性来看,县城的一般建筑区中,职高片区和纳福新区的建筑群体抗震性能较好;老城南区和北区的建筑群体抗震性能一般,一般建筑区中有约10%的房屋不满足抗震要求。

1.2.4地质灾害现状及存在问题

册亨县城内大部分用地处于“者楼—岩架—达秧—路吉—百口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高易发区”,地质灾害多发。

城区现状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表沉降及地裂缝。据调查,册亨县城及其周边区域内存在滑坡12处、崩塌(危岩带)1处、泥石流1处、地表沉降1处、地裂缝2处,共17处现状地质灾害点。

1.2.5消防现状及存在问题

册亨县城建成区两端直线距离11.8公里,实际距离至少19公里。目前其消防站位于纳福新区,无法满足接警5分钟之内到达火场的要求。县城消防用水不能满足少数高层建筑和高程较高点用水水压,部分供水管网管径偏小。老城区部分消防道路狭窄,城市管理混乱,占道经营,消防通道堵塞现象严重。城区部分消防道路不畅,无专用应急通道。

2综合防灾体系

2.1综合防灾空间

重点建设县城绿色、蓝色及地下三类综合防灾空间。绿色防灾空间即构筑册亨县城内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系统,形成册亨“一带、多节点”的绿化格局。

蓝色防灾空间即在保留城市现有河流水系的基础上,通过疏浚、整治、恢复、建设防洪堤等措施,形成布局曲直、贯通的城市水系结构,其中者楼河、洛晚河、坝朝水库、册亨水库等工程需具备防洪蓄洪等防灾功能。册亨县城人防工程应结合商业开发的“地下过渡空间通道”,将现有地下空间有效联通,在引导人流的同事,能够将人流疏散到城区各个避难场所。

2.2综合防灾轴

根据城市结构特点和建设现状,结合城市道路系统设计,册亨县城形成“局部成网,整体串联”的防灾轴体系。

2.3综合防灾分区

结合册亨县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时序及功能需要,将册亨县城城市防灾划分为四个分区,分别为:者孟组团、纳福组团、老城组团、东部组团。(图2.1)

2.4建设安全防灾社区

社区是构建安全城市的基本单位,在安全城市建设过程中册亨县城迫切需要构建防灾社区[3]。将册亨县城防灾社区分为两个层次:过渡避难圈,由多个紧急避难圈组成,以过渡避难场所为中心,疏散半径为2000m左右的圈域范围;紧急避难圈,以紧急避难场所为中心,疏散半径不得超过为500m的圈域范围。

2.1防灾分区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专项防灾

专项防灾作为城市防灾承上启下的环节,至关重要。依据册亨县城防灾现状,进行气象灾害防御、防洪、抗震防灾、地质灾害防治、消防五个专项防灾的探讨。

3.1气象灾害防御

3.1.1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防御平台建设

形成统一业务、统一服务、统一管理的气象灾害预警平台[4]。通过建立天气气候监测网、预报预警系统,将气象观测设施纳入册亨县城整体发展规划。横纵向结合,形成以气象预警中心、气象预报发布点、气象观测站、人影炮站为主的气象灾害防御应急体系。

3.1.2提高暴雨洪涝防御能力

制定防御方案,充分利用中小学校校舍、体育场馆、影剧院等公共设施,在全县乡(镇)设置临时灾害避难所,安置转移人口。在暴雨、浓雾影响期间开放高速公路沿线的服务区,供过往车辆避灾。

3.2防洪

3.2.1防洪工程

①针对者楼河的治理内容主要包括拓宽主河槽,沿河道两岸修建防洪堤,加强河道沿岸防护绿地建设,提高泄水能力。

②册亨县城防洪堤工程应按照7度标准进行抗震设防。

3.2.2排涝工程

①雨水排水分区划分。沿垂直于者楼河的主干道设置雨水截流干管,以主干道围合而成的区域作为雨水排水分区单元,使雨水以最快速度排入附近河流;②雨水排水管网布局。对现状城区的雨水管沟进行改造,按照雨污分流的原则,以雨水管的形式统筹建设城区雨水管网系统。局部地段设置雨水管困难的,采用雨水沟,以暗沟为主。雨水排放以重力自流为主,抽水泵辅助排水。③者楼河泄洪涵洞打造。在者楼河河道曲折度较大的河段,设置直线泄洪涵洞,减少由于河道过于曲折造成的泄洪困难。

3.2.3防洪抢险救灾

将城区划分为8个抗洪抢险分区,实行分区疏散。各分区防洪撤离点详见表3.1:

表格3.1抗洪抢险分区

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3.3抗震防灾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5]划定册亨县城所处地区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值均为Ⅵ度区,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

3.3.1基础设施设防

①将册亨两座110kv变电站、通信枢纽楼、医疗点等重要设施纳入重点设防类。②应尽量避免于不利地段敷设管网。采用环状布置,并宜多设阀门控制,便于遭受震害后分隔、抢修。③确定城市防灾应急基础设施供水、燃气主管道的抗震设防标准,同时在抗震构造措施上建议管道接头宜采用柔性连接。

3.3.2建筑抗震

将县城建筑划分为重点建筑、一般建筑、高易损性建筑和新建建筑四种类型。对于县城重点建筑,启动抗震设防性能评价,进行建筑抗震质量控制,甄别加固建筑、拆除重建建筑类别。(表3.2)

表3.2册亨县重点建筑一览表

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一般建筑包括老城南区、北区、纳福新区、职高片区的大部分现状建筑,需结合抗震加固一并进行;待改造的旧城区及危房不考虑加固,但应制定拆除改建的计划。高易损性建筑区主要是县城内的村庄建成区,提出抗震建设和改造要求。新建建筑的选址定点选择有利于抗震的场地条件。

3.3.3避难场所

充分利用可利用资源,结合总体规划合理布置避难场所,共计20处。

3.2避难场所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①固定避难场所4处,包括者茂农职业高中、册亨县第三中学、册亨县民族中学以及东部片区规划学校及滨河公园。

②紧急避难场所16处,包括各个片区内现状有效避难面积大于0.1公顷的部分中小学、广场、停车场、绿地等;结合服务半径要求在适合的地段规划广场、停车、绿地等开场空间作为紧急避难场所的补充。(图3.2)

3.4地质灾害防治

3.4.1地质灾害防治分区

根据全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特征及灾后造成的经济损失程度,将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三级[6]。

3.4.2地质灾害防治

册亨县城内重点防治区采取工程治理或搬迁措施;老城次重点防治区采用监测或搬迁措施。中心城区东北部一般防治区采取监测或搬迁措施,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格3.2册亨县城及周边区域地质灾害防治表

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3.5消防

3.5.1消防安全布局

3.3消防安全布局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①将册亨老城南区、北区、坡荣工业仓储区划定为消防重点保卫区域。②对新建的易燃易爆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单位确定其布局和建设要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内加油加气站级别。③将公园绿地、学校操场、广场等开敞空间作为火灾应急疏散场所。(图3.3)

3.5.2消防站布局

按照《乡镇消防队标准》相关要求,结合原者楼镇政府设置一级乡镇专职消防队。

3.5.3消防市政设施

①城区消防通道。高速公路、过境路和主干道为消防主干道。②消防给水。采用生活——生产——消防合用的低压消防给水系统,自然水体作为消防补充水源。③消防供电。加强城区电站建设,全面更新老、旧及小截面线路,更新陈旧设备,提高输电容量。④消防通信。将册亨县公安消防大队、者楼镇消防队及各企业专职消防队全部纳入册亨县城119火警总调度平台统一建设,形成与县消防指挥中心的直接联通[7]。

4结论

①强化和完善综合防灾系统,从防灾空间、防灾轴、防灾分区及安全防灾社区四个层面出发,点、线、面统筹发展,局部成网,整体串联,形成一个高效、综合的防灾系统。

②建立完善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防御体系,提高气象灾害精细化预警、暴雨洪涝防御能力。通过指定防御方案,为各级防汛机构实施指挥决策、防洪调度和抢险救灾提供依据。

③完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建设,结合水土保持,以整治河道、护岸兴建护堤工程措施为主。通过排水分区划分、管网布局、泄洪涵洞打造,划分抗洪抢险分区,提高城市排涝能力。

④强化基础设施、建构筑物抗震设防,因地制宜布置避难场所。加强防灾应急基础设施设防,突出设防重点。启动建构筑物抗震设防性能评价,明确建构筑物抗震设防能力,分级保护。充分利用资源,合理布置固定避难场所及紧急避难场所。

⑤结合地质灾害分布现状,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三级,分级提出高效的防治措施。

⑥建立和完善消防体系,结合城市现有水体,进行消防安全、消防站、消防市政设施统筹布局。划分消防重点保卫区域,合理布置避难场所,分级设置消防站,保障城市消防通道、给水、供电、通信畅通。

参考文献

[1]易立新,陈世杰,王晓荣,郭家伟.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12):1-2

[2]胡小武.中国小城市的死与生[J].党政视野,2016,02:1

[3]瞿翎,林姚宇.深圳城市防灾构建研究[会议].城市规划学会,2013

[4]谢国庆,《嘉兴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技术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10-12

[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国家标准],2015

[6]黄理军王辉张文萍潘景副.湖南山洪灾害成因及防治区划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04:1

[7]徐放蕊,消防支队级一体化业务信息系统指挥调度平台可视化改造[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