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2015-2016年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咸阳市2015-2016年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王莹莹张俊君秦龙杨囡王丽娟

陕西省咸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目的了解咸阳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全市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和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2015年陕西省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方案》、《2016年陕西省食品微生物风险监测工作手册》中规定的标准操作程序,对所采集的食品样品进行前处理、增菌培养、可疑菌分离纯化、并运用各种生化鉴定仪器及试剂包括API20E和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致病菌鉴定。结果2015年和2016年共采集15类食品407份,检出致病菌57株,总检出率为14.00%。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22株,沙门氏菌6株,蜡样芽孢杆菌3株,副溶血性弧菌2株,致泻大肠氏菌和弯曲菌均未检出。结论2015-2016年咸阳市市售食品存在一定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建议加大对生畜肉等高风险食品和霍乱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等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控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和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已成为遍及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1】。食源性疾病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重要问题【2】。为了了解咸阳市市售食品中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状况,确定生物性危害因素的分布及其可能来源,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为食源性疾病监测和预警以及食品安全的危险性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分别在2015年和2016年对咸阳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进行了主动监测。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采集

根据2015年和2016年陕西省食品风险监测计划,综合各县(区)食品流通与销售特点及地理位置等因素,在咸阳市区和所属13个县区中选择大型超市、农贸市场、餐饮饭店,流动餐饮经营点为主要采样点,按照采样计划进行随机采样,2015年和2016年共采集生畜肉30份、生禽肉20份、动物性淡水产品30份、动物性海水产品30份、半固体和液体复合调味料20份、裱花蛋糕20份、三明治20份、沙拉22份、鲜蛋30份、专项流动早餐30份、速冻米面生制品40份、速冻米面熟制品40份、地方食品-凉拌米面制品30份、学校周边即食儿童食品15份、街头流动快餐30份共计15类407份样品。采样时严格无菌操作,采样后妥善保存样品,并保证在最短时间内送达实验室,实验室当天就进行检测。

1.2检测项目

根据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2015年陕西省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方案》、《2016年陕西省食品微生物风险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确定本次监测的主要致病菌检测项目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弯曲菌。

1.3方法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和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2015年陕西省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方案》、《2016年陕西省食品微生物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规定的标准操作程序和方法对致病菌进行增菌培养、可疑菌分离纯化、生化鉴定并在必要时进行血清学实验。按要求对检测出的阳性菌株进行保存,并及时送至陕西省疾控中心进行复核。

1.4试剂和仪器

增菌培养所用干粉和液体培养基及其添加剂,触酶、氧化酶、冻干血浆购自北京路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一次性成品平板分别购自郑州博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青岛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东环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API20E生化鉴定条、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配套卡片均购自法国梅里埃生物公司;沙门氏菌诊断血清购自宁波天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1.5质量控制

所有培养基和试剂在实验前均用省疾控中心发放的标准菌株做了验证试验。每次实验时均加用标准菌株作为对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所用试剂均在有效期限内,所有仪器设备经过计量部门校核,均为合格。分离出的阳性菌株经陕西省疾控中心微生物研究所复核结果均一致。

2.结果

2.1食源性致病菌检出情况

2015-2016年全市共监测15类407份食品样品,检出致病菌57份,总检出率为14.00%。各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霍乱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和弯曲菌均未检出。见表一。

2.2不同种类食品中致病菌污染状况

15类食品中有11类共56份食品检出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为13.76%(其中一份生禽肉中同时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见表2。半固体液体复合调味料、裱花蛋糕、速冻米面熟制品、学校周边及是儿童食品等4类食品中未检出食源性致病菌。

3.讨论

有资料表明,在引起食源性疾病的诸多原因之中,食源性致病菌占据了首要地位,因此对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3】。

以上监测结果显示咸阳市市售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微生物污染。监测的15类食品中有11类共56份食品检出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为13.76%。其中生畜肉中致病菌的检出率最高,达50.00%,可能是本市个别牲畜肉加工场所环境卫生条件差,在冷藏、运输等环节存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导致生畜肉的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动物性淡水产品中也存在较高的致病菌污染问题,建议从原料、储存运输及加工环节考虑,强化监管力度。

在各类食源性致病菌中,霍乱弧菌的检出率最高,为10.0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出率为6.16%,排在第二位,主要在速冻米面生制品和生畜肉中检出。排在第三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5.68%,主要在生畜肉、生禽肉和沙拉中检出。其他食源性致病菌如副溶血性弧菌在动物性水产品中检出,蜡样芽孢杆菌在凉拌米面制品和流动快餐中检出,沙门氏菌生畜肉、凉拌米面制品、鲜蛋、动物性淡水产品中检出。

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生畜肉等高风险食品和霍乱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等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力度,强化对食品源头、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监控,切实有效的防控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事件。

作者简介:

[1]永宁.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积极参与国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7):581-583.

[2]赵怀龙,付留杰,唐功臣.我国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J】.医学动物防制,2012,28(11):1212-1216.

[3]王君,胡序建,王俊.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4):3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