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em自理理论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Orem自理理论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李秀亭路春敏

李秀亭路春敏(山东省阳信县人民医院251800)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6-0086-02

【摘要】目的应用Orem自理理论护理静脉输液的患儿,降低静脉输液的风险,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度。方法对53例需要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常规组25例。常规租给予常规静脉输液护理及相关知识指导,观察组运用Orem自理理论对患儿及母亲进行护理、评估。出院前对两组患儿母亲进行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知晓度比较。结果观察组母亲对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知晓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将Orem自理理论应用于小儿静脉输液中,可明显提高其母亲对小儿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熟知度,从而提高患儿静脉输液的安全性,降低小儿静脉输液的风险。

【关键词】自理理论静脉输液婴儿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1]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式,尤其是小儿。由于家长缺乏静脉输液的相关知识,患儿不配合都可随时改变液体的滴速,引起液滴不畅,液体外渗等。如何使患儿能准确、及时、安全的静脉用药,一直困扰着儿科医护工作人员。美国护理学家Dorothea.Orem[2]提出自我护理是人在每日的现实生活中为维持生命健康、正常的成长及完整状态而采取的一些有目的的活动。Orem理论认为,人与生俱来有照顾自己的能力、权利及义务,照护婴儿更是人类的职责、本能和天性,并且能通过学习老达到自己照护宝宝的需要。我们根据患病婴儿及家属的需求,在住院不同时间采用三个系统: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辅助教育系统,给予不同的护理指导,提高了患儿家属对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熟知度、家属照顾静脉输液婴儿的能力和婴儿静脉给要的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3例为2011年12月—2012年1月入住我科的患儿,男30例,女23例。年龄6月—3岁。肺炎28例,肠炎16例,病毒性脑炎10例。两组患儿均主要有母亲看护。两组患儿母亲在年龄,文化程度,智力,照护婴儿能力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常规组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静脉输液的护理并给于相关知识宣教。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自理理论评估患儿母亲的照护能力,根据每个婴儿的具体情况及母亲的照护能力采用不同的护理系统,对母亲进行静脉输液相关照护指导。

1.2.1完全补偿性护理

患儿初次接受静脉输液,母亲对孩子病情及静脉输液相关知识不甚了解,感到焦虑,不知所措[3]。小儿因生病不适,穿刺引起的疼痛等哭闹不安,加重母亲的焦虑情绪。母亲无心情参与孩子静脉输液护理。孩子所有的治疗需求都有护士来完成。护士应耐心观察,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患儿输液安全,减轻母亲的焦虑。

1.2.2部分补偿性护理

婴儿住院2-3天后,孩子病情有所控制,母亲情绪稳定。有进一步了解孩子病情并参与治疗的需求,但缺乏有关知识。护士应针对每个孩子的具体病情及母亲的接受能力,制定护理措施。耐心向母亲宣教。使母亲了解有关知识信息。主动参与孩子的治疗,协助护士做好孩子的各项护理。

1.2.3支持教育系统

无论患儿住院的任何时间,护士应随时向母亲及其他家属提供有关孩子病情及治疗的信息。我们给予患儿几母亲的情感支持及信息支持称为支持教育。

1.2.3.1情感支持

患儿生病不适,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治疗给孩子带来的不适和痛苦都使孩子在疾病的基础上似乎是雪上加霜。计划生育政策是一对夫妻一个孩子占多数,母亲没有照护孩子的经验,孩子都变成珍贵儿。孩子的每一声啼哭都疼在母亲心头。听到孩子哭声母亲更加焦虑不安,甚至情绪激动,尤其静脉穿刺不能一针见血的时候。护士应冷静客观对待,换位思考,理解母亲及家属,耐心解释,疏导家属情绪,给予母亲精神支持。使母亲正确认识孩子病情,正确面对治疗带来的损伤,积极配合协助医护人员对孩子进行治护。

1.2.3.2信息支持

WHO指出21世纪个体家庭和社会在决定和满足其健康需求方面将扮演着重要角色,自我护理已成为一个新的发展趋势教会人的自理知识和技术是对护理人员新的要求[4]。我们根据每个婴儿的具体病情及母亲的接受能力,指导母亲自己照护患儿,提高母亲照护宝宝的能力,提高婴儿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1)输液速度相关因素。液体的输注速度和疾病的性质,药物的作用性质,个体耐受力等有关系。心脏肺部疾病输液速度要慢。腹泻脱水者则要快速补充血容量。脑炎用甘露醇降颅压时,一般要求20%甘露醇静点时间不超过30分钟,若滴速过慢则起不到降低颅内压的效果或效果不佳。每次给病人换液体瓶时告诉母亲该瓶液体的大约输注时间,及注意事项。

(2)输液速度影响因素。液体瓶与输液部位之间的垂直距离影响输液速度。患儿的姿势,挣扎,哭闹不安,经常变换各种姿体位,容易引起输液管道挤压,扭曲等,液体滴速也随之受影响。要随时观察,注意调整,保证液体相对均速输入。

(3)液体不畅的原因。小儿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孩子躁动导致的输液管道打折,扭曲,挤压等,其次是液体并位置过低,输液部位自行抬高使液体静压降低。还有针头阻塞,针头脱出血管外,输液局部温度过低所致静脉痉挛。

(4)液体外渗及静脉炎。婴儿皮下脂肪相对较多,皮肤比较松弛,液体外渗观察有一定难度。尤其穿刺部位在四肢的时候,冬天有衣服覆盖。护士指导母亲经常轻轻抚摸患儿的穿刺肢体,如发现穿刺部位温度明显降低,比平时肉多时要挽起衣裤袖进行两侧肢体对比,发现穿刺侧肢体比对侧粗大时说明有特体外渗。穿刺局部有硬解、红肿,疼疼说明可能有静脉炎发生。

1.3评判标准

出院前对孩子母亲进行相关知识测评。测评内容包括4项,即孩子病情、输液速度、液体不畅、液体外渗。每项内容有熟悉、了解、部分了解3个标准,有责任护士给予评判。

1.4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2结果(见表1)

表1出院前两组患儿母亲对静脉输液了解情况

3讨论

3.1Orem自理自理学说原理

Orem自理的自理学说是一种护理哲理,阐明自理是人类的需求。照护幼儿更是人类的本能和天性。为了宝宝健康成长,每个家长尤其母亲都有自己照护孩子或获得自己照护孩子能力的需求。Orem理论的人类三种自理需求在这里归纳为:一般照护需求、健康不佳时的照护需求、促进健康的照护需求。Orem自理学说强调护士的任务在于增进母亲自我照护婴儿的能力,调动和激发母亲的主观能动性,结合患儿病情及母亲的接受能力给予知识和技术上的指导,使其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治疗护理中来。

3.2Orem理论可明显提高母亲对患儿疾病及静脉治疗知识的认知度,从而提高患儿静脉治疗的安全性。

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母亲对各项知识的熟知度明显高于常规组。说明运用自理理论指导母亲参与患儿静脉治疗,根据患儿住院部同时期及母亲的接受能力,提供相应的护理系统,尤其是部分补偿和辅助教育系统,可充分调动母亲的主观能动性,使从焦急的等待治疗转换到主动参与孩子的治疗护理中来。自理学说强调护士的工作在于增进母亲的照护能力。同时母亲照护婴儿必须有专业护士传授给母亲所缺乏的照护知识和技术,要求护士必须耐心指导传授,直至母亲满意。

4小结

在这里自理学说强调母亲自我照护婴儿的能力,帮助母亲正视自己的照护缺陷,发掘母亲照护孩子的潜能,引导母亲参与到孩子的治疗及护理中来,成为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主体。我们利用Orem自理理论引导母亲参与到孩子的静脉治疗中来,使其从焦急的等待孩子治疗到主动参与孩子健康维护,和谐了护患关系,明显提高了患儿静脉治疗的安全性。

参考资料

[1]李小萍主编.基础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4.

[2]李小妹主编.护理学导论[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9—132.

[3]王欢,郭文毅,席淑新.先天性青光眼母亲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11,46(7):644.

[4]沈宁.2000的护理展望[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