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线性设计,淡化课堂痕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打破线性设计,淡化课堂痕迹

叶茜

金华市荣光国际学校浙江金华321000

摘要:“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语)从叶教授的话中我们领悟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全面施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究竟如何优化我们的教学设计,体现“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理念?这是值得广大一线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打破线性设计淡化课堂痕迹

“动态生成式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不能机械地按一种思路直线式展开,而应在课堂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设计多角度、多层次的曲线型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动态生成式教学,不图省事和形式,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让学生能想、能干、能看、能谈。

本文力求站在教学第一线,从分析课堂教学设计的现状着手,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一些得与失,谈一些思考。

一、设计很完美,实际很骨干

当下的一些课堂教学,尤其是一些公开课,我们不难捉摸到诸如此类的现象:教师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是完美无瑕,每一个板块都能很好地体现新课标的要求,然而,如此完美的教学设计依然无法顺应学生学习的需求。具体表现如下:

1.“完美无瑕”的教学设计,捆绑了教师的“操纵自如”。众所周知,教学设计作为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然而很多教师在上课前忧思不安,担心教案记不住,惶恐遗漏细节……如此一来,老师在课堂上只好把自己装进已经做好的套子里,如履薄冰地行进在预先设计好的剧本上,上课时放不开手脚,一心想套用现成的教学设计,面对课堂上出现的备课时没有预设到的情况,不敢临场发挥,生拉硬拽着学生往先前设计好的方向走。教师的课堂上因没有了“操纵自如”,左右逢源,也就没有了应变能力,更加谈不上教育智慧;学生自然失去了鲜活,课堂如同嚼蜡。

2.“照本宣科”的教材处理,缺失了教学的“灵活张力”。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媒介和物质载体,其力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来构建教材体系。但教材仅仅是教材,无法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基础学生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解读教材,进而驾驭教材,但是不能规避学生的实际情况过于忠于教材,按照《教参》的要求严格设定教学程序,认为不属于该课时的内容一概不讲,属于该课时内容的一定得讲。殊不知这样的课堂在不经意间抹杀了一个孩子的求知欲望,扼杀了一个孩子的创新意识。

3.“一成不变”的教学设计,遏制了学生的“自主鲜活”。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我们的教师都深知这一点,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也能思考学生的学习进程,但总觉得过于单一。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在设计教案时没有充分了解到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把学生当作一张白纸。显然,对于这样的课,遏制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在这节课上,他们没有达成知识的叠加,没有得到能力的提升,更没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拔节。

二、打破线性设计,回归真实自然

上述现状表明,目前许多教学设计与过程实施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与教师的教案设计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优化教学设计”应该动动刀子了。

1.教学设计“自如化”。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经验,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作为教师不可能准确地预见学生在课堂上的种种表现。而且,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需要在课堂上拥有更多的自主空间,去探索和追寻,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正因为如此,我们的课堂才会气象万千、精彩纷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尽量避免主观臆断学生思维,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知识储备入手,提出有一定思维力度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去思考,避免师生一问一答的枯燥模式。

2.教学实施“灵活化”。教材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时应从实际出发,灵活处理教材。

(1)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有一定的层次性,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层次要让基础好的学生“吃不了,兜着走”,让基础相对差的学生“吃得香,不肯走”。另外,许多教师在课堂中设计的一些拓展练习和分层练习也正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满足学生的认知实际。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控处理。

3.促成学习“自主化”。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面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始料未及”的情况,如果我们还是一如既住地采用直线型的设计结构,便会产生前文提到的“不能顺着学生思路走”的问题。对此,我们可以试着在设计每个环节中构造多个可行性方案,组成一个非直线型的教学流程。

这样便于教师在教学实施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及时的调控,从而有效促成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总而言之,在关注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们更应时刻关注自身的教学设计,打破线性的教学设计,让动态生成式教学设计成为高效课堂的起点,使动态的教学设计与过程实施真正接轨,淡化课堂的痕迹,全然进入课堂的每一个当下,和学生情情相融,心心相映,尽量规避课堂教学的无效和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