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射频消融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小肝癌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局部射频消融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小肝癌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覃保文

贵港市覃塘区人民医院广西贵港537121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局部射频消融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原发性小肝癌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进行局部射频消融术,B组患者进行开腹手术。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A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B组的30.0%。P<0.05。2组1年复发率相差不大,P>0.05。结论:局部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具有微创、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其临床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当,在一定条件下,可替代开腹手术。

关键词:局部射频消融术;开腹手术;小肝癌;临床效果

射频消融术(RFA)是一种经皮肝血管介入治疗的新技术。其优势包括微创、费用低、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等。当前,RFA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大量临床医学事实表明,对于小肝癌(肿瘤直径≤5cm)的治疗效果[1]。甚至可获得与手术切除相媲美的疗效。为了给小肝癌病人临床治疗提供安全、有效的方法,本文对比分析了局部射频消融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小肝癌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小肝癌病人80例。研究经由我院管委会审批,病人均经过严格的标准筛选,且全部知情同意。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A组:40例,年龄(35-70)岁,平均(58.0±10.1)岁;男21例,女19例。B组:40例,年龄(36-69)岁,平均(58.5±10.4)岁;男20例,女20例。病人入组后,对2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对比,P>0.05。

1.2纳入标准

入组患者均符合下列指标:①病人接受血清标志物(AFP(甲胎蛋白)、AFP-L3(甲胎蛋白异构体)等)与影像学检查(B超、CT等)确诊。②病人符合小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2]:2cm<肿瘤结节直径≤5cm,若为单发病灶,直径≤5cm,若为多发病灶,每个直径≤3cm。③肝功能分级为Child-PughA或B。

1.3排除标准

当病人出现以下指标之一予以排除:①肝内大血管侵犯。②淋巴结、肝外转移。③合并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疾病;④合并感性脑病;⑤合并严重性腹水或腹水病史。

1.4方法

1.4.1A组

对A组病人进行局部射频消融术治疗,采用仪器为美国RTC公司提供的RF2000型射频治疗仪。治疗时,病人体位为平卧位,局部浸润麻醉,常规消毒胸腹术野。术中切开穿刺点皮肤,大小约2mm,在B超引导下,将射频电极针刺入肿瘤,并依据个体肿瘤大小释放电极,开启射频。设置初始功率为(30-50)W,以后以10W/min的速度增加,逐渐增加至90W。当阻抗>300Ω时,计算机控制功率自动降低到<10W,可停止治疗。为了尽可能减少肿瘤热凝不完全的问题,停止治疗后原位收回电极,旋转射频针30°再次进行消融治疗,重复(1-2次)。

1.4.2B组

B组病人行开服手术治疗,左卧位,身体左倾(30-45)°。气管插管全麻,于右肋缘下做反“L”或弧形切口。入腹探察,酌情分离三角韧带、冠状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逐步钳夹肝实质和肝内血管、肝胆管,并依据肿瘤位置进行切除。

1.5观察和评定指标

记录2组病人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年,统计病人1年复发率。

1.6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软件,统计学检验方法为χ2或t检验。临界值α为0.05,检验值P<0.05,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若P<0.01,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住院时间

A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见表1。

表12组住院时间对比

2.2并发症

治疗期间,A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2组并发症对比

2.3复发

A组1年复发率与B组相当,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3。

表32组治疗效果对比

3讨论

研究指出,肿瘤直径的大小是病人预后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3]。分子病理学也指出,直径≤5cm的小肝癌主要为膨胀性生长[4]。血管侵犯和肝内转移发生较少,生长相对缓慢。随着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小肝癌的检出率大幅提升。早期确诊,个体化治疗是提高临床效果,改善预后的关键。

以往,对于小肝癌病人主要选择手术切除,其疗效理想[5]。但是存在较大创伤,术后恢复慢等缺陷。尤其是部分高龄、不耐受、不愿意进行手术的病人,开腹手术治疗并不适用。此时,非手术的姑息性治疗便是一种良好的选择。射频消融术是经皮无水酒精注射后的一种微创、非血管介入治疗技术[6]。原理在于通过电极的作用,在组织中的离子周围产生高频震荡形产生热能,当温度高达一定范围时,可以是组织凝固坏死。简单来说,就是将电磁能转化为热能,以凝固作用杀灭肿瘤。射频消融针针尖面积小、能量集中,与体外大面积具有能量分散差别。能够实现体内电机温度的明显升高,继而产生蛋白热凝固坏死作用。当消融温度在(50-100)℃时,可使得肿瘤组织立即凝固坏死,线粒体和溶酶体出现不可逆损伤[7]。

本文结果显示,B组病人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冉江林等人报道的结论基本一致[8]。而术后病人的1年复发率与开腹手术相当。表明对于小肝癌病人来说,局部射频消融术能够取得与开腹手术相当的临床效果,并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综上所述,局部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具有微创、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其临床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当,在一定条件下,可替代开腹手术。

参考文献

[1]肖金成,郭雷鸣,康鑫鑫,等.射频消融术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比较[J].肿瘤防治研究,2017,44(12):831-835.

[2]钟仕杰,侯勇,姚翰林,等.射频消融术与肝切除术对治疗米兰标准小肝癌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17,25(2):107-114.

[3]王冰,贾佳,张绍庚,等.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与单纯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比较[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6,37(1):1-4.

[4]李柱,乔安意,王翀,等.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7,34(10):1058-1063.

[5]王军,彭磊,崔海宁,等.射频消融及手术治疗不同大小小肝癌的无瘤生存率及复发转移率[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7):2851-2853.

[6]殷运林,刘会春,潘洪涛,等.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中小肝癌的疗效比较[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2):154-157.

[7]朱海林.肝癌射频消融术与切除术分别联合脾切除治疗小肝癌伴脾亢进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安徽医药,2016,20(1):98-101.

[8]冉江林,袁春旺,尹小勇.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探讨[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7,22(10):770-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