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贝拉唑治疗胃溃疡50例临床观察

/ 1

雷贝拉唑治疗胃溃疡50例临床观察

王文娟

雷贝拉唑治疗胃溃疡50例临床观察

王文娟(黑龙江省巴彦县人民医院黑龙江巴彦151800)

【中图分类号】R57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9-0066-02

【关键词】雷贝拉唑西米替丁胃溃疡(GU)

雷贝拉唑是2-4-(3-甲氧基丙氧基)-3-甲基吡啶基甲基亚磺酰基-1H-苯并咪唑,是苯并咪唑的替代品。作为一种新型的质子泵抑制剂,具有特异性抑制胃壁细胞的H+—K+ATP酶,从而对胃酸分泌产生强而持久的抑制作用。口服吸收快,能够显著抑制基础和最大胃酸分泌量,为溃疡愈合创造有利的条件。我们采用随机抽取对照分组治疗胃溃疡9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方法

1.1.1病例标准(1)两组病人均为门诊治疗患者;(2)均经胃

镜证实是活动期胃溃疡;(3)采用随机抽选的方法;(4)年龄均在18—45岁之间。

1.1.2排除病例标准(1)有胃部手术史者;(2)有原发病肝,肾,心脑血管疾病且不稳定或活动期;(3)妊娠和哺乳期妇女;(4)正在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及皮质激素类药物。

1.2两组病例一般情况雷贝拉唑纳治疗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在18—45岁之间,平均年龄35.5岁。西咪替丁对照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在18—45岁之间,平均年龄35.1岁。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溃疡大小,和症状无明显差异。

1.3治疗组雷贝拉唑纳(济诺:江苏川制药有限公司的,每粒10mg)20mg,每日一次,晨服。对照组:西咪替丁800mg,每日一次,晨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

2结果

2.1疗效判定标准

2.1.1疗效评定疗程结束后3天内复查胃镜,按照卫生部消化系统药物疗效判定标准判定溃疡疗效,(1)溃疡痊愈:溃疡愈合创面消失;(2)有效:溃疡面直径缩小>50%;(3)无效:溃疡面直径缩小<50%。

2.1.2症状评估及腹痛消失率雷贝拉唑纳治疗组溃疡愈合率为97.2%,总有效率为100%,显著优于西咪替丁组溃疡愈合率为71.1%,总有效率为87.3%(P<0.01)。雷贝拉唑纳治疗组在用药后3d内腹痛消失率为91.7%,1周内腹痛消失率为100%;西咪替丁对照组3d内腹痛消失率为56.8%,1周内腹痛消失率为78.6%。治疗组腹痛消失率明显高于西咪替丁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均在正常范围。

3讨论

胃溃疡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胃粘膜经常接触高浓度胃酸,使粘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去平衡。胃溃疡的治疗过程中,保持胃内低酸状态对溃疡的愈合十分重要。胃酸从壁细胞

的最终分泌过程与酸泵有关,这个泵在分泌小管的膜上,由特异性的ATP酶进行H+和K+的交换,雷贝拉唑纳属于抑制分泌的药物,是苯并咪唑的替代品。它能附着在胃壁细胞表面,此酶系统被看作是酸质子泵,故雷贝拉唑纳作为胃内的质子泵抑制剂阻滞了胃酸的产生。此临床观察应用雷贝拉唑纳治疗胃溃疡无论治愈率还是症状缓解率均较H2受体阻滞剂疗效高。雷贝拉唑是目前应用于临床最新的质子泵抑制剂,与同类药物相比,疗效快,安全性高。雷贝拉唑选择性地与胃壁细胞泌酸过程最终环节的H+转运工具H+K+-ATP酶结合,使其活性丧失,能阻断作用于壁细胞受体的任何刺激,因而发挥强大的抑制酸分泌作用,从而完全阻断胃酸的分泌;能24h显著地抑制胃酸分泌,溃疡的愈合率与24h胃内酸度密切相关,24h内抑制程度越高,溃疡的愈合率也越高。同时由于抑制酸后的负反馈作用,引起高胃泌素血症,增加胃粘膜血流量,加快胃溃疡的愈合。说明雷贝拉唑能较快促进溃疡愈合,迅速缓解疼痛症状,疗效好,疗程短,建立了医患的治疗信心。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84—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