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探析

/ 2

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探析

姜军姜玲宋红霞

姜军姜玲宋红霞(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时代的进步,网络的普及,网络作为一种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什么是网络文化;网络文化的特征;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如何利用网络文化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都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学习兴趣;影响

1.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也称计算机空间文化或赛柏文化,是伴随着电脑网络这个新的信息传送媒体而产生的一切就现象和文化产品。由于对现代意义的“文化”尚无统一界定,所以对于网络文化的理解众说纷纭,有些人认为网络文化就是文化在网络中的体现;有些人认为网络文化就是网络与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还有一些人认为网络文化的发展打破了传统文化的各种局限,地球真正变成了村落,人与人之间没有了距离。网络文化为人类打造了全新的交流方式、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

2.网络文化的特征

大学的网络文化就是在信息化校园的背景下,校园文化和网络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2.1信息资源丰富化。

网络这种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便捷的传播特点使得人们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何人、无论何事只要用鼠标轻轻一按,大量有效的、宝贵的信息就会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这就是以往任何一种传播方式都无法达到的。

2.2信息内容多元化。

由于网络的覆盖面已经波及到世界各个角落,利用网络学习的人们可以用最低的成本、最简单的方式获得大量的知识;对于知识的引导者和传播者而言,也有了全新的平台和展示的契机。

2.3网络空间个性化。

在网络的世界里,可以秀真实的自己,也可以创造“另一个自己”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想做而又未敢做的人,做一些与现实生活状态中反差极大甚至于相反的事,网络充满了对个性张扬的保护,对创新和特立独行的宽容。

3.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影响

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是“一把刀两面刃”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无法回避的消极影响。

3.1调查情况。

3.1.1问卷调查。

为了要真实有效、准确地把握相关资料。我在借阅相关材料的基础上,专门设计了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的相关调查问卷。问卷共有10个问题,主要是基本情况、上网地点、时间等。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68份,其中男生120人,女生48人。

3.1.2基本情况。

个人电脑的拥有率高达81%,最普遍的上网地点是学生宿舍占到74%。另外在当地上学的学生会回到家中上网占到21%,利用学校的实验室上网的占到3.5%,在校外网吧上网的占到1.5%。85%的被调查的大学生上网时间达到5小时以上。

3.1.3上网动机。

大学生上网的时候很少真正是为了学习而查阅相关资料,有61%是看电影、电视。有21%是玩网络游戏、网上购物和其他占到18%。

3.2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的正面影响。

3.2.1有利于非线性思维方式的形成。

在网络中大量使用的超文本阅读方式是以网状形式来构筑和处理信息的。他是一种跳跃式的、综合的非线性思维方式。从非线性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的同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并透过这种网状的联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思维方式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拓展他们的思路,有利帮助他们正确的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2.2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

网络上的信息极其丰富,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网络使年轻人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无论是在创新观念、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内容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的智力得到了升华。有些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找到了自信、尊严甚至就业的机会。

3.2.3沟通、交流的需要得到了满足。

网络这种方式非常方便于年轻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它快速、准确、私密性等特点一下子就抓住了年轻大学生的心,在网络中,他们无所顾忌的倾诉、展示、甚至发泄。他们年轻的冲动找到了良好的突破口,他们的视野、心胸也与以往大不同。

3.3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负面影响。

网络在为人类进步提供了历史机遇的同时,也为社会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对正在成长的大学生而言,这些影响更加严重。

3.3.1在认知方面。

网上的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准确性无法考证,集中注意的时间太短。加之网络诱导他们用“看”的思维方式来认知世界、而排斥“想”,因而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会有一定的影响。思维有广度而缺乏深度,想象过于虚幻,与生活背离。

3.3.2在人格方面。

网络世界里没有年龄、身份、外貌、才华等现实世界交往中的真实压力。现在的大学生极富好奇心和冒险精神,但自我监控能力又不强。在学习、工作的重压之下,为了宣泄、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网络成为其沉迷的地方,有些时刻难免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3.3.3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由于大学生上网时间过长,有些大学生甚至整夜上网,不改变姿势、不吃饭、不睡觉。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兴奋的状态。不断挑战身体的极限,直至发生各种身体的不适乃至患病。

4.利用网络文化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4.1提高学生的志向水平。

学习兴趣和学习志向是紧密联系的,学习志向水平高的学生,对自己的没标设置就高;对学习保持较高的期望,也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愿意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学习以实现自己的目标。高校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帮助学生提高志向,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了解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从而努力刻苦地投入学习。

4.2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

学习的需要处于较高层次的生长需要,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首先要满足他们的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重要,高校要在教育过程中,把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内在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与大学生的需要直接相通,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4.3增强教师的感染力。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课堂上旁征博引,谈吐不凡,而又不乏风趣幽默,必定会有极高的个性魅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够注意改进教学方法,教学中创设平等互动的教学环境和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寓教以情,以情感人,使学生以热爱的心态来进入学习,其结果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4.4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市场经济条件下才优胜劣汰的法则对大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也给大学生带来无助的情绪。许多大学生在这种状态下,感到前途渺茫,淡化了学习兴趣。还有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学习上遇到障碍而无法逾越,致使自信心受挫,产生了学习焦虑。高校要加强心理教育的力度,系统地开展心理辅导,及时解决大学生身心方面的困扰。在就业方面,要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心理辅导和具体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促使他们更加刻苦地学习,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在学习方面,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中,经常举办学习心理讲座,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调试,帮助学生进行正确归因,树立学习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

总之,高校的教学、管理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而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这一目的的成效。网络文化作为当今大学校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该更好的利用它的优势而回避它的锋芒。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