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食物干预及连续健康教育干预儿童特异性皮炎140例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早期食物干预及连续健康教育干预儿童特异性皮炎140例临床研究

王非

王非

武汉市汉口医院湖北武汉430012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食物干预及连续健康教育干预对儿童特应性皮炎(AD)临床症状改善的效果。方法:根据不同干预方法将140例AD患儿分为两组各7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同时给予早期食物干预及连续性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不干预,追踪1年,然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2.53%和79.8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的同时开展早期食物干预及连续性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患儿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有助提高疗效。

【关键词】皮炎;儿童;食物干预;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758.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694-01

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简称AD)多于婴幼儿期发病,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西方发达国家患病率达到20~30%,终生患病率达16%,其中90%于5岁以内发病,这一时期是儿童心理和生理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该病的反复发作、慢性病程,使许多患儿出现了心理过度依赖、性情执拗及害怕等心理失常现象,影响着患儿的健康成长,连续健康教育干预是很有必要的。通过特应性皮炎的体外过敏原检测,明确特应性皮炎发病与食物的相关性,饮食对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及病情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将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140例AD患儿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将入选的140例AD患儿根据不同治疗干预

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0例,患病时间均为6个月到8年。对照组患儿70例,男性45例、25例,年龄2~14岁;试验组患儿70例,男性41例、29例,年龄2~14岁。两组患儿的年龄、患病时间、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所有患儿采用Williams的AD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40例均为门诊就诊者,年龄2~14岁。由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参加临床观察。

1.3研究方法

1.3.1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抗组胺药(扑尔敏)治疗和局部保湿治疗,不予禁食,疗程为1个月,以后出现症状即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早期饮食干预及实施连续性健康教育。

1.3.2健康教育干预方法主要教育措施:①避免诱发AD和加重因素,尽量避免一切可能的刺激;②避免皮肤过度清洗,特别是热水烫洗和过度使用肥皂;③避免接触屋尘、粉尘、螨、动物毛、汽车尾气、烟雾;④不要饲养宠物,家居环境通风干爽,避免变应原吸入,特别是伴有哮喘、鼻炎的患儿;⑤避免皮肤瘙抓和摩擦,保护皮肤的屏障功能;○6针对流行病学及过敏原检测结果,禁止接触相关过敏原等。

1.3.3观察方法与疗效评价分别于治疗第1、6、12个月治疗结束日对患儿进行随访。根据瘙痒。红斑、丘疹苔藓采用AD评分(SCORAD),临床治愈:瘙痒消失,皮损完全消退;显效:瘙痒明显减轻,皮损大部分消退;有效:瘙痒减轻,皮损部分消退;无效:瘙痒未减轻或进一步加剧,皮损无变化。

1.4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疗效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2.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两组患儿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P<0.05),见表1。

3讨论

AD患病率30年来呈上升趋势,但患儿及家长常因缺乏有关AD的知识和对自身病情严重程度认识不足,不能配合有效治疗影响治疗效果,而出现反复发作。任发亮等认为健康教育和心理治疗是AD治疗非常有益并且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经过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长掌握一定AD防治知识配合治疗,消除相关的危险因素及患儿的抑郁焦虑情绪,从而改善患儿的机体状态及减轻瘙痒症状,减少“瘙痒-搔抓-瘙痒”所致的恶性循环。达到保护皮肤屏障作用。同时在缓解不良情绪后减轻患儿的症状,增强药物的疗效,从而改善皮损和提高生活质量,比单纯应用药物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可见,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是提高AD疗效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在12个月的研究期后提示试验组有效率为92.83%,对照组为78.57%,试验组明显比对照组单纯应用药物的疗效更明显,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AD的同时开展早期食物干预及连续性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患儿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和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MegroartyJA,TomeczekL,PondDG,eta1.Hydrogenperoxidepro-ductionbyLactobacillusspecies:correlationswithsusceptibilitytothespermicidalcompoundnonoxynol-9[J].JInfectDis,1992,165(6):1142—1144.

[2]曾忠铭,潘令嘉,周殿元,等临床微生态学及其理论基础[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9,11(6):321—328.

[3]PavlovaSI,KilieAO,KilicSS,eta1.GeneticpersityofvaginalLactobacillifromwomenindifferentcountriesbasedon16SrRNAgenesequenees[J].ApplMicrobial,2002,92(3):451—459.

[4]任发亮,顾恒.中外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比较[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27(2):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