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与防护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与防护措施研究

段从然

段从然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由旺中心卫生院云南保山678206)

【摘要】为增强广大护理人员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加强职业防范意识,本文从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心理等方面阐述了护理工作的职业暴露问题,分析了目前我国护理人员职业危害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便对护理人员预防职业伤害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护士;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7-0244-02

目前,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及监测手段主要针对于患者,而对于经常与患者接触的护理人员却没有完善的预防措施。各种职业暴露损害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严重者甚至威胁到其生命。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了解职业暴露,并掌握对于职业暴露的防范措施。

1.职业暴露分类

1.1物理性职业暴露

1.1.1锐器伤针刺伤是引起护士职业损伤的主要原因。全球每年至少有100万次意外针刺伤事件发生,可造成20余种血源性疾病传播。我国是HBV、HCV感染高发地区,当发生锐器伤后发生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危险性非常高。当受伤者接触到0.004ml被HBV污染的血液便可能感染,HIV污染的锐器刺伤之后感染的几率约为0.3%、HCV污染的锐器刺伤后感染的几率为1.8%[1]。

1.1.2负重伤护理进行工作当中,肌肉骨骼损伤,特别是脊背损伤是护理人员所面临的突出问题。长期使用电脑造成的腕管综合征也较十分常见;护理人员久站造成下肢静脉曲张的几率也较其他人群高。

1.2化学性职业暴露

1.2.1化学消毒剂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都要接触化学消毒剂。如在接触过程中未做好防护措施,会造成头痛、鼻炎、关节病、哮喘、记忆障碍、呼吸急促、接触性皮炎、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生殖系统疾病。

1.2.2水银水银广泛应用于体温计、血压计当中。因其非常常见,所以常常被护理人员所忽视。处理不当会对人体产生神经毒性和肾毒性。

1.2.3麻醉废气长期处于微量麻醉废气污染的环境中,可能引起流产、胎儿畸形和生育力降低。

1.3生物性职业暴露

传染疾病大多数可经呼吸道和血液等途径传播。当护理人员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很容易发生生物性职业暴露。HBV、HCV和HIV是最常见的传染病毒,其他还有流感病毒、支原体和变异冠状病毒等。精液、羊水、伤口分泌物、血液及其成分、阴道分泌物中病毒含量较高。眼、鼻腔、口腔暴露于污染血液或体液后感染HIV的几率为0.1%[2]。

1.4社会、心理因素

护理人员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其职业角色与多种生活角色经常发生冲突,构成了护理工作的应激因素。工作中存在的诸多负面因素,如长期处于危重患者、意外伤害以及死亡的环境中,生活不规律、工作负荷重、心理压力大,护患关系紧张,甚至遭到漫骂和威胁等,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到护理人员的心理和工作行为。

2.对策与措施

2.1加强安全教育,培养职业防护意识

对护理人员实施安全教育能够有效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医院应定期组织在职培训和安全教育,全面落实预防标准,制定各种预防职业损伤的工作指南、防范制度,转变护理人员松懈、散漫的思想,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行为,并将职业安全作为护理人员在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考核内容。将护理安全文化确定为一种护理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的护理安全氛围,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同时,医院还应为护理人员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定期的健康体检以及必要的预防接种,通过多方面配合保障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

2.2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缓解缺编问题

护理人员在没有解决编制问题的时候常常出现工作散漫、松懈、担心失去工作而造成过重的心里负担等问题。解决护理的编制问题有助于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为其创造相对轻松的工作环境,减少其在工作中的紧张状态。加大护士安全工作环境建设的投入,改进医疗设施,完善防护制度,是减少职业损伤的有效途径。

2.3规范护理工作行为,减少锐器伤发生

是护理人员熟练掌握锐利器械的操作规范。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是造成针刺伤的最主要原因,应禁止将污染的针头回套到针帽内,必要时尽量单手操作;禁止直接用手分离污染的针头,静脉输液完成拔针后,将头皮针立即放入锐器盒中;输液、穿刺失败时,不要将污染针头悬挂在输液管的茂菲氏滴管上,应立刻更换针头[3]。当患者出现不配合治疗时,应寻求患者家属的配合,以防止误伤的情况出现。合理的操作习惯能够有效避免锐器伤的发生,传递锋利物品时不要直接用手接,而应用弯盘传递,锐器合的使用能够使针刺伤的发生率降低50%,值得推广使用。

2.4掌握戴手套指征,规范洗手

当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或皮肤黏膜时,均应佩戴手套。研究证实:当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手套后,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要比未戴手套减少50%以上[4]。但要注意,不能认为戴手套可以代替洗手。正确洗手是预防感染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2.5正确掌握锐器伤处理流程

挤压伤口→肥皂水+流动水反复冲洗(当粘膜被污染时,需要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消毒(2%碘酒、75%酒精)→包扎→报告→相关抗体检测(接种疫苗或服用预防性药物)→心理干预[5]。

护理工作在医疗卫生工作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护理人员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在工作当中具有高度的风险性。护理人员不断提高护理工作技能的同时,还应不断提高自身防护意识,进一步加强自身防护,确保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士新.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针刺伤调查及预防对策[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01):218.

[2]程雯,唐敏霞.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能力调查[J].现代实用医学,2012(07):29-30.

[3]张伟平,李蠡,刘冬梅.护理人员针刺伤感染的防护[J].中国护理管理,2012(4):128.

[4]孙伯英.李明艳.医院护理人员锐器伤防护教育依从性的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7):82.

[5]吴丽军,何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5(2):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