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社区输液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付迎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2

探讨社区输液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付迎新

付迎新

付迎新(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远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黑龙江大庆163000)【关键词】社区护理;社区输液室;医疗安全;对策【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533-01

社区输液室是对病人直接进行输液治疗和预防保健的一个重要场所,在输液中如果管理不到位就会出现各种不安全因素,引发各种矛盾与纠纷。为此,深入探讨有效的预防对策,使社区输液室的工作更加顺利、安全。

1社区输液室潜在的不安全隐患

1.1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制度:如患者药液瓶上未贴输液治疗单,输液室一人管理,护理不周;观察患者不细心,未能及时处理患者病情变化或恶化。

1.2护士岗位职责落实不到位:部分护士对工作缺乏责任感,在输液过程中不按要求调整输液滴数,或更换液体后仍按上瓶液体滴数进行;未对患者做健康教育,患者擅自调整输液滴速,导致不安全事件发生。

1.3在社区输液的老年患者无家属陪同:护士服务无主动性,不能热情关心患者困难;常常因为是社区居民彼此过分熟悉而忽略严格护理操作。

1.4上岗前未进行系统的沟通技巧培训:有的护士缺乏沟通技巧,不重视健康宣传教育;患者对输液过程中及输液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意识,更无思想准备;有些问题往往由家属首先发现,易导致患者及家属对护士工作的不满。

1.5医疗条件受限:由于患者多、病种繁杂,空气流通差,而老年患者不让开窗,直接影响输液室的空气质量,易引发交叉感染。

1.6护士操作技术存在的问题

1.6.1加药与加药针头:护士习惯使用较粗针头加药,空气中异物或切割安瓿的玻璃屑可通过加药过程进入输液内,有人通过9组不同的复方输液检验发现,70%以上输液微粒超标准[1]。

1.6.2止血带:曾有医院对静脉穿刺用的止血带进行细菌培养,调查表明,止血带携带病菌数量是惊人的,无疑是重要的传染源[2]。然而,很多社区输液室很难保证一人一带。

1.6.3护士手的污染:护士双手在治疗操作中与病人频繁、广泛直接接触,工作中既接触无菌物品又接触污染物,手上带有很多细菌,若无消毒观念,即形成接触-污染-携带-传播的过程,给患者带来感染的威胁。曾有医院报道,护士手携带的菌种分为病菌及条件致病菌,甚至在接触患者2~5小时后仍可检查出病原[3]。这个问题在社区应引起高度重视。

1.6.4室内空气污染:空气中微粒及病原体通过输液器的进气孔造成药液污染。有的社区护士为了方便更换液体,不进行严格消毒,造成药液污染引发医疗安全事故。

2防范措施

2.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及无菌制度:加强质控管理,强化护士职责与责任心。

2.2进行岗前培训:加强健康宣教,强化护士防范意识,让患者遵守输液制度,以减少纠纷的发生。

2.3增强社区护士的沟通技能: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防范医疗纠纷的意识,增加巡视的频率,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时时融入工作中。

2.4保持环境卫生清洁:降低室内细菌被污染的可能性,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每日定时室内通风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在进行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必须停止打扫地面,减少不必要的人群流动。每日用消毒拖把拖地1~2次,每日用含氯的消毒剂擦拭工作台。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一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并做记录,每支紫外线灯管使用时间不能超过1000小时,并定期监测消毒效果。每月进行一次空气细菌监测,以监测空气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5静脉穿刺用的止血带必须保证一人一带,用一次性用品前认真检查,防止过期、不合格、监测破裂及污染等,保证一用一换,不得重复使用。

2.6规范加药操作:加药时进针角度要正确,针头斜面向上并与瓶塞呈75°轻轻刺入,缓缓注入药液,避免重复多次穿刺瓶塞,防止药液瓶内不溶微粒污染。

2.7切断传播途径:护士在进行操作或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手部清洁,用肥皂水揉搓双手、指尖、指缝、指关节等部位,时间不少于10秒,用流动水冲净并用消毒液擦手及修剪指甲等,不定期进行手部细菌监测,防止交叉感染。

在国人的观念中,护理从属于医疗,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不仅社会上的人们有这种认识,就连医务人员也这样认为,这种观念不仅远远落后于国外,阻碍了护理学的发展,同时也势必影响到社区护理的开创与发展。护士职责被认为是以协助医生完成医疗工作为主,未被提升到促进和维护医人类身心健康的高度,对于护士的社会价值不能充分认可,尤其对于护士独立自主的护理服务持怀疑态度。因此,患者的从护性低,影响了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

总之,社区输液室在社区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减少污染环节,预防交叉感染,预防医疗纠纷,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对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形象有着积极的意义。参考文献

[1]李明.临床输液微粒的来源及防范[J].实用护理杂志,1990,6(7):27.

[2]翁梅英,杜小倩.止血带带菌调查[J].实用护理杂志,1988,4(5):30.

[3]王介禄.医院护士手带菌状况调查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1,12(5):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