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例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24例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体会

曹丹丹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第二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的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1月之间收治的2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的临床治疗观察分析。结果:本组2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经有效治疗后,显效者16例,有效者8例,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实行分型对症治疗,可得到满意疗效。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4-0045-02

功能性消化不良指的是食欲不振、胸骨后痛、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早饱、嗳气、烧心、反胃等一组临床症状,通过钡餐、胃镜、腹部CT等检查,将器质性疾病排除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患儿病程通常超过1个月,因本病对患儿的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且医疗费用较高,故应尽早治疗缩短病程。本文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1月之间收治的2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对其临床治疗观察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患儿共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在5~15岁之间,平均年龄(10.21±3.46),全部患儿均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其中运动障碍型患儿11例,溃疡型患儿8例,非特异型患儿5例,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腹胀、早饱、喛气、恶心呕吐等。

1.2方法

1.2.1一般治疗①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禁用非甾体抗炎药,禁止接触生活中可能诱发症状的物品。运动障碍型患儿需禁止食用产气过多或可诱发症状的食物,例如土豆、红薯等[2]。另外,因大量蛋白质与脂肪均对胃排空不利,应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②注意不同患儿的心理特点,根据不同的心理方法进行治疗,对患儿家属说明病情,嘱咐其安抚患儿的情绪,避免精神过度紧张而影响病情。③如患儿合并抑郁症状时,可使用抗抑郁药,例如阿米替林、氟西汀、多塞平等;如患儿合并焦虑症状时,可使用抗焦虑药,例如阿普唑仑、地西泮等[3]。

1.2.2对症药物治疗①溃疡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抑制胃酸分泌药,根据消化样溃疡的治疗方法操作,疗效明确,通常无需维持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质子泵阻滞剂、H2受体拮抗剂等[4]。除此之外,还可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常用药物包括前列腺素E、胶体铋、硫糖铝等。②运动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促动力药物,有助于促进胃排空,使近胃端张力增强,以此提高患儿胃肠运动功能,临床常用药物包括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具体使用方法如下:多潘立酮,作为多巴胺受体拈抗剂的一种,不易渗透血脑屏障,并无锥体外系等不良反应,缓解患儿症状的概率为60%~80%,可有效增强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促进胃的收缩,特别是胃窦的收缩,从而提高胃排空力,扩大幽门,以此促进胃的排空,并对胃窦十二指肠运动有协调作用,每次使用10mg,每日3次,于餐前口服[5];莫沙必利,是一种全胃肠道促动力药,有助于促进肠肌间神经丛中乙酰胆碱的生理性释放,对胃肠排空工作有协调并加强的作用,缓解患儿症状的概率达80%~90%,每次使用5~10mg,每日3~4次,于餐前15min口服,但因其易引发心脏方面的副作用,故应谨慎使用;红霉素,作为胃动素受体激动剂的一种,可于患儿空腹状态下增加其胃窦部动力,加快胃排空,增强患儿餐后状态的胃窦十二指肠的动力学协调作用,还可促进胆囊收缩,并使食管下括约肌张力增加。③非特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应根据不同患儿的临床表现,实行个体化原则,采用促动力药物、黏膜保护剂、抑酸剂等药物,并联合心理疗法进行治疗[6]。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儿于治疗3天后自觉症状有所缓解,7天后自觉症状消失,随访1个月时间无复发;有效:患儿于治疗1周内自觉症状好转,2周内自觉症状消失,或成功治愈后于随访期间复发;无效:患儿自觉症状无任何改变甚至加重,或病情反复发作[7]。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2.结果

本组2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经有效治疗后,显效者16例(66.67%),有效者8例(33.33%),故治疗有效率为100%。

3.讨论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症状群,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精神心理障碍、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内脏感知过度、胃酸分泌异常、胃肠动力失衡等均相关。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常伴有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喛气、早饱、反酸、餐后腹胀等临床症状,并且至少持续4周以上,其临床分型为三种,即溃疡型、运动障碍型、非特异型。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进行治疗时,首先应判断其疾病分型,再根据其实际情况,协同患儿家属对其实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消除患儿的紧张情绪,并指导患儿家属应注意哪些饮食禁忌。对患儿实行分型对症药物治疗,如溃疡型患儿应采用质子泵阻滞剂、H2受体拮抗剂等药物,如运动障碍型则采用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促动力药物,如非特异型则遵循个体原则,选用针对性药物[8]。总而言之,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进行治疗时,首先明确其疾病分型,再据其实际情况,与患儿家属协同进行心理治疗,并选用对症的药物治疗,视情况调节药物剂量,多数患儿可成功治愈且复发率低。

【参考文献】

[1]吴柏瑶,张法灿,梁列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学[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01.22(01):85-90.

[2]罗金波.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22):3431-3434.

[3]李建.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3):2599-2601.

[4]韩瑞,张春晖,范宏宇.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5(7):137-138.

[5]李紫红.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90例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5):612-613.

[6]杨健,陈高红,彭颖,王汉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内科治疗现状[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1.31(04):198-200.

[7]仝甲钊,曲波,王蓓蓓,白梅.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9):785-790.

[8]付遥垚,刘诗.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的若干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0.30(04):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