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工作氛围与照护质量相关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养老机构工作氛围与照护质量相关性分析

周玲玲冯辉

(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13)

【摘要】本文从养老机构工作氛围和照护质量的相关理论和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改善养老机构工作氛围,提高照护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养老机构;工作氛围;照护质量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2-0285-02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总体处于粗放式的初级发展阶段,照护质量普遍不高,难以满足老人日益增长的需求[1]。BeateAndréRN等[2]认为养老机构的工作氛围对提高养老机构的照护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养老机构领导者和护理管理人员应该采取措施改变工作氛围,以提高照护质量。

1.工作氛围及其对照护质量的影响

1.1工作氛围的概念以及组成

工作氛围是一种感觉、一种精神、一种无形的资产,最能影响一个团队的心情,也能改变一个团队的行为习惯,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的质量。构成工作氛围的要素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管理者支持、同事关系、团队合作、参与决策制定、自主性、专业及个人发展等[3]。

1.2工作氛围对照护质量的影响

养老机构照护人员作为老人的最直接照护者,不仅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生理上的照护,还可以为老年人实施精神上的慰藉。因此,照护质量的好坏直接受照护人员对老年人的态度和行为影响,而工作氛围能直接影响照护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行为[4]。相关研究表明[5],正性支持的工作氛围可以提高照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激发照护人员工作的能动性与主动性,提高照护质量。相反,负性消极的工作氛围会导致照护人员的职业倦怠和情感耗竭,进而产生消极的工作态度和行为,降低照护质量。

2.我国养老机构工作氛围和照护质量的现状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数量较少,硬件设施较差,照护人员数量配置不足、流动性较大、学历偏低、专业知识与技能缺乏、人本观念淡薄,因此服务水平与照护质量不高。只能基本满足最低层次的看护,不能给老年人提供专业的照护,更不能给老年人提供精神层面的照顾和安慰,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导致了入住老人对养老机构的满意度较低[6-7]。

特别是民办养老机构,作为我国养老产业的新生力量,尚处于萌芽状态,资金不足、规模较小,照护人员主要是女性下岗职工和农村妇女,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只是经过短期上岗培训后就工作,管理和照护水平较低,制约着养老机构照护质量的提升[8]。

3.借鉴国外经验,改善工作氛围,提高照护质量

3.1护理管理者对照护人员的支持

护理管理者作为照护人员最直接的管理者,可以通过管理技巧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人性化管理,给予照护人员人文关怀,站在照护人员的角度考虑问题,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尽量满足照护人员的需求,并为照护人员提供强有力的临床指导,给予照护人员情感和技术上的支持[9]。

3.2照护人员参与决策制定的自主性

养老机构管理者应营造信任的工作氛围,在工作中主动倾听照护人员的心声,鼓励照护人员积极参与机构的各项临床决策,并通过不同方式发表自己的想法[10]。每月开展照护人员代表会议,听取照护人员对照护工作及养老机构整体工作的建议和意见,涉及普遍性提议,管理领导们开会讨论,修订措施[4]。

3.3照护人员之间有效沟通,加强团队合作

密切的沟通和高效的团队合作,不仅能满足团队成员的情感需求,更能提高决策能力和自主性。因此,管理者应该多开展同伴支持活动,倡导照护人员之间互帮互助,相互支持,营造温暖团结的工作氛围,减轻照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建立QQ群和微信群,利用现代网络加强照护人员之间沟通[4]。

3.4合理安排专业培训,促进照护人员自我成长

根据需求制定培训计划,提高照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素质,使其能够在养老护理领域更多、更深入地学习,成为养老护理专家。针对照护人员在日常照护工作中应用到的知识、技能进行专项培训和指导,使照护人员能够针对老年人的需求,进行日常照料和心理护理,为老年人提供系统的照护服务[10]。

4.小结

工作氛围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照护人员的心理和行为,进而影响照护质量,而照护质量直接影响到养老机构的发展,是养老机构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养老机构管理者应该通过改善工作氛围,提高照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进而提高照护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娜,方卫华.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需求与机构养老取向[J].重庆社会科学,2016,258(5):56-65.

[2]BeateAndréRN.etal:“Theimpactofworkcultureonqualityofcareinnursinghomes-areviewstudy”.ScandinavianJournalofCaringSciences,2014,28(3):449-457.

[3]陈竞萌,尤黎明,郑晶,等.护理工作环境的内涵及构成要素[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8):89-92.

[4]汤菊萍,顾利慧.改善护理工作环境提升护士工作幸福感的行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32):153-156.

[5]周金娜,张春舫,赵亚敏,等.工作环境和临床护理人员共情能力的相关性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4):232-233.

[6]陈云华,彭宏伟,刘平.长沙市养老机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3):92-93.

[7]苗苗,张鹏俊,石柳琼,等.北京市老年人口及养老机构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4):984-985.

[8]陈文伟.我国民办养老机构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新西部,2015,(21):8-13.

[9]钟彤,陈沁,梁敏余等.护士沉默行为与工作疏离感、组织氛围的,关系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4):472-476.

[10]赵丹,肖品圆,王长兴,等.我国养老护理人才现状及再教育途径浅析[J].护理教育,2016.34(2):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