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鼻窦囊肿手术治疗47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鼻内镜下鼻窦囊肿手术治疗47例分析

张友伟

张友伟(江西省安福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343200)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窦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9月—2010年8月47例鼻窦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CT检查,均采用鼻内镜下囊肿摘除或开放术(造袋术)。结果术腔1—4月上皮化,随访8月—5年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下鼻窦囊肿摘除术(开放术)具有简洁、微创、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该病治疗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鼻窦囊肿鼻内镜术

鼻窦囊肿在鼻科疾病中占相当部分的比例,鼻窦囊肿可以分为粘液囊肿和粘膜潴留囊肿。鼻窦粘液囊肿最常见于额宽、筛窦,偶见于上颌窦,少见于蝶窦。粘膜潴留囊肿多见于上颌窦[1]。现对我院2002年9月—2010年8月的鼻窦囊肿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27例,女20例,年龄16—73岁,平均45岁。其中上颌窦粘膜潴留囊肿12例,上颌窦粘液囊肿7例,单侧筛窦粘液囊肿16例,双侧筛窦粘液囊肿2例,额窦粘液囊肿8例,蝶窦粘液囊肿2例。伴鼻塞、间歇性流黄水19例,面部肿痛麻木9例,溢泪4例,眼球移位6例,视力下降4例,头痛及牙痛7例。所有患者要前均行轴位和(或)冠状位CT检查,有骨质破坏者22例,突入眼眶者9例,突入颅底者2例,合并鼻窦炎18例。

1.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局麻加表麻下手术。各窦粘液囊肿的手术步骤与鼻内镜手术基本方法相同[1]。针对不同鼻窦囊肿的鼻内镜手术要点及手术处理原则是:①筛窦粘液囊肿:在0°镜将钩突切除,开放筛泡,将前、后组筛窦的粘液囊肿底壁开放,并尽可能扩大;②额窦粘液囊肿:将前筛彻底开放,特别是鼻丘气房开放后,可充分开放额窦开口,引流额窦囊肿,并在30°或70°镜下将额窦底壁扩大咬除,充分造瘘引流,必要时可切除部分中鼻甲,以利于额窦开放和引流;③上颌窦粘液囊肿: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用反张咬骨钳和粘膜剪将自然口开放并扩大。巨大囊肿将鼻腔外侧壁内移使鼻腔变窄,则经下鼻道上颌窦开窗,并将窗口扩大至2cm左右;④蝶窦粘液囊肿:经筛窦开放蝶窦前壁,若骨壁厚硬,可用骨凿凿开前壁;单纯蝶窦囊肿则用wigand法,即将中鼻甲后端1/3部分切除,暴露蝶窦前壁,直接开放蝶窦“造瘘”;⑤上颌窦粘膜潴留囊肿:视囊肿的位置,采用中鼻道自然口开放或下鼻道开窗术两种术式,若囊肿位于上颌窦外上或自然口周围,则采用中鼻道开放术;若囊肿位于上颌窦底或前壁,则多采用下鼻道开窗术;若单纯中鼻道或下鼻道开窗术不能满意摘除囊肿则采取中、下鼻道联合经路。

术后处理:术后定期清理、冲洗术腔,直至术腔粘膜上皮化。

2、结果

随访8月—5年,全部患者术腔上皮化,无一例多发,病理报告提示为囊肿。

3、讨论

鼻窦粘液囊肿的形成是由于粘膜慢性炎症或变态反应所致粘膜水肿、窦口阻塞、窦内分泌物潴留,蛋白含量逐渐增加致窦内渗透压增高,窦腔粘膜和骨壁间有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激活前列腺素E2,白介素-1,肿瘤坏死激活因子,使骨壁的破骨细胞活性增加,导致骨壁破坏[1]。

手术中操作和处理原则:①保留粘液囊肿囊壁:囊肿壁为鼻窦原内衬粘膜,有助于手术后愈合;对许多伴有骨质缺损囊肿,则可避免有些并发症的出现。②囊壁忌强行撕脱:术中造瘘口尽量用咬钳切除,避免因骨质缺损,周围器官与表壁粘连造成严重并发症。③窦口开放要适度:尽可能扩大造瘘口,防止瘢痕粘连闭锁,继发囊肿形成。④窦口粘液应用鼻窦切割吸引器将游离粘膜缘切整齐,防止粘连。⑤保护相邻鼻窦自然孔。⑥缓放粘液:对突入颅底粘膜囊肿,术中造瘘时放液要小心,因局部骨质吸收,缺乏保护,应警惕快放液引发脑疝可能。⑦定期内窥镜检查清理术腔,将水肿粘膜、血痂及囊泡及时清除,防止复发。

参考文献

[1]韩德民.鼻内窥镜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6—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