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2

如何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张向群

镇江市江滨中学张向群

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很重要。经常阅读,可以扩充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等。

阅读的主要目的是理解作者用文字表达的思想。阅读理解的程度可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次:表层理解(literalcomprehension)、深层理解(inferentialcomprehension)和评价性理解(criticalcomprehension)。表层理解只是懂得文章字面的意思;深层理解则要求读者能清楚地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评价性理解则需要读者对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

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往往只满足于课文的表层理解,对后两个层次的理解很少问津。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多年来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把大部分时间与精力放在解释生词、词语搭配、造句训练上,过多地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了内容的理解,结果课文被肢解得支离破碎,影响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思想;在设计练习时,教师又常常局限在对课文的表层理解,设计一些正误题、多项选择题和回忆性问题。另一方面,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唱主角,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没有充分的思考和参与语言实践的活动。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

一、根据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来设计教学

首先,表层理解阶段。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读者在阅读时,头脑中已贮存的与读物有关的基础知识有助于文章的理解与保持。鲁姆哈特也指出,读者在进行阅读时,他先前存入的知识往往会随之与文章中的符号产生联系,这对于读者了解文章中的信息内容至关重要。阅读是读物内容与读者背景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而阅读理解则是读者利用自己的背景知识(含语言知识)对读物内容进行思维的过程。教师可以由问题导入课文,先了解学生掌握的背景知识;然后,对课文中的难句略加解释;为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可用板书设计图表,让学生根据图表复述课文。

其二,深层理解阶段。深层理解的问题具有创造性,它要求学生利用作者所传递的信息,凭借自己的社会背景知识、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和吸收读物中没有明确表述的却又与主题有联系的思想与信息,即“弦外之音”。这是一种合乎逻辑、超越读物文字符号所传递的信息而进行的思维推理活动。教师在学生对文章表层理解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并启发他们在文中找到有利于回答问题的线索。

其三,评价性理解阶段。在设计这一层次的问题时,教师应注意挖掘文章的思想性,兼顾语言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寓思想教育于外语教学之中。适当为学生补充交际中急需使用的词汇;指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用英语展开讨论,允许同学间不同意见的争论,创设一个自由、宽松、活泼的讨论气氛,使学生逐步实现由知识到技能再到交际能力的转化,从而达到理解的最高境界。

二、课堂教学中精读与泛读紧密结合

每教一篇新课文时,坚持限时阅读训练,先让学生用10到20分钟进行快速阅读;接着选用一篇150个词左右难度适中的短文,再设计5到10个理解检测题,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迅速读完全文,完成阅读理解题。老师要检查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率,并进行辅导讲评。然后,再按精读要求给学生指定段落,让他们自己研究,鼓励他们提问和讨论。

三、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与辅导

(一)精选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活动,我向学生提供了较多而且题材较广的短小精悍的阅读材料,也鼓励学生相互交换各自不同的阅读材料,要求每人每天课外阅读400个词左右的短文。所选读物适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难度与课文相当,内容尽可能与课文相联系,生词率控制在2%到3%。这些读物内容健康,思想性强,题材多种多样,语言质朴生动,学生读起来爱不释手,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了扎扎实实地搞好课外阅读,我除了对阅读量、阅读速度严格要求并记录在案进行评比以外,还注重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验初期,我发现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带有一些不良习惯。如有的学生阅读时爱出声;有的学生用笔和尺之类的东西指点着助读;有的用眼不科学,每次只能看到一个单词;有的则咬文嚼字,边读边查词典,一词一句地分析;有的学生“回视”的现象太严重,在阅读时,眼睛往往往回看,重读一个词、短语和句子,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而且不利于把握整个句子、段落、全文的意义。我帮助学生逐步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默读习惯以帮助他们尽力减少眼停次数,扩大视力范围,能在单位时间里捕捉更多的语言信息。

(三)阅读中抓重点

指导学生阅读时抓住文中重点段、段中主题句和句中的关键词,教给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意义的办法。阅读中难免碰上生词,让学生碰到生词不惊慌,因为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可以通过一定线索或可根据构词法、同义词、反义词、等同关系、因果关系或上下文暗示猜出词义。

(四)“依纲”阅读

这个“纲”就是文章的理解题,每篇材料都配有相应的阅读理解题,既可以作为理解检查题,又可作为阅读的提纲。一般来说,学生都是先阅读短文,再看问题,回头看短文,然后选择答案。我指导学生采用另一种方法,先看问题,后读短文,再选择答案,这样使学生的阅读速度大大地提高了。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言学科的重要板块。阅读是读者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沟通、平等的对话。掌握了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坚持训练,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