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1

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价值研究

庄宇亮

庄宇亮

(福建省南安市医院消化内科362300)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价值。方法68例消化道早癌患者,均进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分析内镜诊断符合率,并与同期行传统开腹手术的33例消化道早癌患者比较分析治疗结果。结果内镜诊断符合率为100%;内镜治疗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传统开腹组(P<0.05);内镜治疗费用显著少于传统开腹组(P<0.05)。结论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准确可靠,疗效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消化内镜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5-0151-01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及内镜检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被发现[1],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本文探讨了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1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68例消化道早癌患者,包括男39例,女29例;年龄48-79岁,平均59.14±11.63岁。33例消化道早癌患者包括男18例,女15例;年龄49-80岁,平均60.22±13.0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1)病灶染色放大,确保手术范围白色管观察很难发现病变部位并经行治疗。2)在病灶边缘标记;3)粘膜下局部注射药物,使病灶隆起,从而与固有肌层保持距离,以防止穿孔。4)在标记点外0.5cm进行四周切开。5)利用IT刀进行病灶完整剥离,利用IT刀进行病灶完整剥离。针对不同的病情使用不同的刀具,其中IT刀,Hook刀,三角刀等。6)切除病变组织,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大的切除。创面止血,必要时可利用金属夹将创面封闭,起缝合作用。7)取出标本,化验。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内镜诊断符合率为100%;内镜治疗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传统开腹组(P<0.05);内镜治疗费用显著少于传统开腹组(P<0.05)。

表1内镜诊断符合率及治疗结果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对于消化道“早癌”,如食管病变、胃病变、大肠病变等的治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等内镜下治疗技术不仅减轻了患者治疗胃病的痛苦,更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对于各种良性肿瘤、早期癌、年老体弱、有手术禁忌症或疑有淋巴结转移的黏膜下癌拒绝手术者,也是非常适合的手术方法[2]。此外,对ESD术后取得的病灶的病理取材处理方式,还能达到精确诊断的作用。本组数据显示,内镜诊断符合率为100%;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传统开腹组(P<0.05);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费用显著少于传统开腹组(P<0.05)。经本研究我们将消化内镜术用于消化道癌诊断治疗的优点总结为以下几点:(1)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内镜具有侵袭小的优点,充分体现微创治疗的优越性;病人无需剖腹手术,住院天数少,手术费用较传统手术低。(2)内镜切除术具有获得完整病理标本的优点,有利于明确肿瘤浸润度,分化程度,血管和淋巴浸润情况,评估患者预后,并决定是否需要追加外科手术。内镜下切除病变的基本要求是完整切除,没有病变残留。(3)个体化治疗,针对性强。ESD治疗可以根据EGC的部位、大小、形状和组织类型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既能保证肿瘤的彻底切除,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组织及其功能。(4)创伤小,患者易耐受。(5)同一患者可接受多次ESD治疗,同时一次也可以进行多部位治疗。(6)ESD可以把较大面积的、形态不规则或合并溃疡、瘢痕的肿瘤一次性完整地从固有肌层表面剥离下来,一次性完整切除率高,有助于减少肿瘤的残留和复发。

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消化道癌患者都能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它有严格的适应症:第一,患者病灶要在胃粘膜下层浅层1/3以内。第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零,并不存在脉管浸润现象的高中分化腺癌患者,才能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同时,还需要指出,若患者癌变已侵犯至黏膜下层深层,或呈溃疡状态,则须要进行胃切除术,不能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参考文献

[1]令狐恩强,卢忠生,冯佳,等.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24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11):964-966.

[2]卢忠生,令狐恩强,黄启阳,等.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8,25(11):578-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