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

唐艳

(广元市青川县中医院四川广元628100)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不同分娩方式,将其分为剖宫产组与阴道顺产组,每组产妇均为60例,研究两种分娩方式对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顺产组产妇的子宫脱垂率、阴道后壁脱垂率以及阴道前壁脱垂率均高于剖宫产组(P<0.05);两组盆底深层肌力受损率、盆底浅层肌力受损率以及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并不会将产妇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与盆底肌力受损率降低,但是能够将产妇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降低,采用这种分娩方式能够在产妇早期康复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不同分娩方式;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影响

【中图分类号】R74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0-0116-02

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主要包括产后性功能障碍、POP(盆腔器官脱垂)、SUI(压力性尿失禁)以及FI(粪失禁)等[1]。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对其影响最为显著的为分娩以及妊娠[2]。本研究主要探讨剖宫产与阴道顺产对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影响,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0例初产妇来源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根据其不同分娩方式,将其分为剖宫产组与阴道顺产组。其中剖宫产组:60例,平均年龄(26.21±8.26)岁,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6.5±3.0)kg/m2。阴道顺产组:60例,平均年龄(26.05±8.12)岁,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5.9±3.5)kg/m2。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盆底功能障碍知识培训之后,成立一个专门的研究小组,由相关辅助科室主任以及主管护士组成组员,由护士长和主管医生担任副组长,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采用妇科的相关检查与检测方法,结合盆底功能诊断仪对两组产妇的盆底功能障碍情况进行诊断。以产妇一小时护垫实验以及临床症状为依据,对其压力性尿失禁进行诊断,当其大于1g时,则可以将其判定为压力性尿失禁阳性,进而进行确诊。为了将充溢性尿失禁排除,可以采用超声残余尿量结果排除法;对两组产妇的骨盆肌力可以采用Oxford骨盆底肌肋力评分法结合盆底功能诊断仪进行评价,分为0~5分,出现强有力的收缩,对手指进行强有力的压迫为5分,正常收缩,存在阻抗力,在下压手指时能够感受到收缩力为4分,收缩普通,出现了内缩上提感或者轻度压迫感为3分,收缩微弱,只能够感受到轻微的力量为2分,有微小抽动为1分,没有出现收缩现象为0分;对两组盆腔器官脱垂情况可以采用POP-Q分类进行评价,具体标准为:阴道基本上已经处于完全脱垂的状态,最远脱垂距离在两厘米以上为Ⅳ度,脱垂和处女膜之间的距离在1厘米到2厘米之间为Ⅲ度,脱垂和处女膜之间的距离小于1厘米为Ⅱ度,脱垂和处女膜之间的距离在1厘米以上为Ⅰ度。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产妇的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情况,主要包括肌力受损情况、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以及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情况。

1.4统计方法

使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将数据进行录入,然后再将数据转化为SPSS16.0数据库,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及齐性检验分析。

2.结果

2.1对盆腔器官脱垂的影响分析

顺产组子宫脱垂率为20%,阴道后壁脱垂率为33.33%,阴道前壁脱垂率为30%。剖宫产组子宫脱垂率为9%,阴道后壁脱垂率为16.67%,阴道前壁脱垂率为15%,顺产组产妇的子宫脱垂率、阴道后壁脱垂率以及阴道前壁脱垂率均高于剖宫产组(P<0.05)。详见表1。

2.3对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的影响分析

顺产组中10例出现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16.67%,剖宫产组中9例出现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15%。两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直肠、膀胱、子宫、阴道以及尿道等均属于女性盆腔器官,在神经、韧带、筋膜以及盆底肌肉群的作用下,才能够对其解剖位置进行有效维持[3]。现阶段,临床上还没有完全明确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盆底脏器功能异常或者位置异常可能是引发该疾病出现的主要原因[4]。所以临床上针对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响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5]。通常情况下,选择阴道分娩以及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在分娩之后,其肛提肌形态会在不同程度上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出现。选择阴道分娩的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胎头在骨性产道以及软产道中经过时,会在不同程度上牵拉或者压迫其肌肉组织与盆底神经,进而促使其盆腔脏器的解剖结构发生变化,或者直接出现移位的现象,这会对盆腔功能的正常运行造成一定影响,甚至会促使肛提肌的伸缩功能消失,出现肛提肌功能障碍之后,就会这导致盆腔器官脱垂。

本研究结果显示,顺产组产妇的子宫脱垂率、阴道后壁脱垂率以及阴道前壁脱垂率均高于剖宫产组。这说明剖宫产能够将产妇的子宫脱垂率降低。其次,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盆底深层肌力受损率、盆底浅层肌力受损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但是理论上而言,相对于阴道分娩,剖宫产对产妇的神经以及盆底肌肉损伤要小,但是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受到重力、胎儿、妊娠期激素以及遗传等因素的影响。最后,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因为受到胎儿激素分泌、解剖结构异常以及妊娠晚期膀胱活动度增加等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剖宫产并不会将产妇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与盆底肌力受损率降低,但是能够将产妇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降低,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旻,王少为,魏风华等.418例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力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刊,2016,51(5):78-82.

[2]王桂娟.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肌张力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4):65-66.

[3]杨焰,钟华,何凯平等.分娩方式对产后近期前腔室结构影响的超声观察[J].广东医学,2016,37(14):2141-2144.

[4]杨晓媛.观察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3,26(30):678-679.

[5]姜智慧,夏玉娟,薛华等.产科因素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6,20(4):703-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