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外治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中药内服外治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胡继勇

胡继勇(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中医院内科四川乐至641500)

【中图分类号】R28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1-0379-02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治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原发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随机分2组,治疗组中药内服外敷季德胜蛇药,对照组用秋水仙碱治疗。2组治疗10天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副反应。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组用中药内服外敷季德胜蛇药未见副反应,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副反应(P<0.01)且关节肿胀缓解时间上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药内服外敷季德胜蛇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药内服外敷季德胜蛇药秋水仙碱

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人类寿命的延长,痛风的发病率日益增高,成为当今社会,尤其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笔者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以中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按197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1]:①急性关节炎发作1次以上,在1天内即达到发作高峰。②急性关节炎局限于个别关节。③整个关节呈暗红色。④第一拇趾蹠关节肿痛。⑤单侧跗关节炎急性发作。⑥有痛风石。⑦高尿酸血症。⑧非对称性关节肿痛。⑨发作可自行终止。凡具备该标准三条以上,即可确诊。

1.2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无血白细胞计数低下及肝肾功能异常。

1.3排除标准①继发于其他疾病,包括血液系统疾患、慢性肾脏疾病及长期使用利尿剂、阿司匹林、抗结核药等。②痛风明显但血尿酸正常。③血白细胞计数低下及肝肾功能异常者。④有糖尿病者。

1.4一般资料全部108例来自2003年至2007年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按纳入标准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4例,男50人,女4人;年龄27—70岁,平均年龄42岁;首次发作43例。对照组:54例,男50人,女4人;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5岁;首次发作43例。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可比性。

1.5治疗方法

1.5.1治疗组①口服中药以化瘀清热,解毒止痛为法:土茯苓40g、萆薢20g、地龙15g、苍术15g、黄柏15g、赤芍15g、银花藤15g。每日1剂水煎2次,混匀后分2次服用。②外敷季德胜蛇药用水调成糊状,涂敷于患处。

1.5.2对照组秋水仙碱首次口服1mg,以后每2小时0.5mg,第一天总量不超过3mg,疼痛缓解后每日0.5mg,服至有胃肠道反应或疼痛消失为止。

1.5.3疗程2组均10天一疗程,一疗程后统计疗效。

1.6疗效标准根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制定[2]。治愈:症状消失,尿酸含量正常;好转:症状缓解,血尿酸含量下降;无效:症状未缓解,血尿酸含量未下降。

2结果

2.12组疗效对比2组治疗后血尿酸值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2组间血尿酸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均有良好疗效,总有效率均为100%,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在止痛时间的先后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在关节肿胀改善时间的先后上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2.22组安全指标观察2组比较:治疗组未见任何不良反应,血白细胞计数及肝肾功能正常;对照组:用药后血白细胞计数下降6例,胃肠道反应10例,皮疹4例,2组比较均有差异显著性(P<0.01)。

3讨论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每次发作患者痛苦不堪,如何达到安全的临床治愈是首要任务。西医一般选用秋水仙碱,止痛效果好,但毒副作用显著,此次临床研究可看出其副作用高达37%。中医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列为痹症范畴,多因平素酗酒或过食肥甘厚腻,滋生湿热浊邪,流注关节经隧,壅塞脉络;或受风寒,过度劳累,使浊邪凝聚,生湿助热,气血郁滞。病机为:湿热瘀滞,内阻经脉。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我们以化瘀清热,解毒止痛为法。方中土茯苓解毒除湿利关节,萆薢祛风湿、利关节、分清浊,二药伍用祛风除湿,分清别浊,通络之力更佳。现代药理研究土茯苓、萆薢能增强肾血流量促进血尿酸的排泄;地龙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之功;苍术健脾利湿,黄柏有燥热利湿之效;赤芍凉血解毒祛瘀,银花藤清热通络,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祛浊、解毒通瘀除痹之功。季德胜蛇药由重楼、地锦草、蟾酥皮等10多味中草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其外敷有明显的消肿止痛的功效。故中药内服,外敷季德胜蛇药使用达到良好疗效,无副反应,安全性优于对照组,尤其是关节肿胀的消退明显优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邓兆智,熊曼琪.分泌科专病与风湿病中医临床诊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69-307.

[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