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急诊科护理管理模式的转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新形势下急诊科护理管理模式的转变

卢衍萍

卢衍萍(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山东临沂276000)

【摘要】随着急诊医疗体系的建立,急诊护理专科的快速发展,亟需转变急诊科护理管理模式,建立一种适应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现代护理管理模式,加强急诊科的护理管理,调动护士的工作和学习热情,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确保急诊科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并为培养品质高尚,业务精湛的护理队伍创造良好的氛围,从而适应和推动现代护理学的发展。

【关键词】急诊护理;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013-02

急诊科(EmergencyDepartment)是医院中危、急、重症最集中、抢救任务最繁重的科室,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1]。随着急诊医疗体系的建立,急诊护理专科的快速发展,对急诊专科护士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由于急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患者多、流动性大、病种复杂,遇突发事件多,要求护理工作岗位多,如果护理工作不能及时到位,容易诱发各种矛盾与纠纷[2]。为此,亟需转变急诊科护理管理模式,建立一种适应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现代护理管理模式,加强急诊科的护理管理,调动护士的工作和学习热情,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和主观能动性,确保急诊科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

1急诊科护理工作特点

1.1随机性、突发性强急诊科除担负一般急诊患者的诊疗工作以外,还要负责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这些患者往往起病急骤,来势凶险,没有明显的时间规律,所以一切工作突出一个“急”字,要分秒必争、迅速处理。

1.2医患冲突发生率高急诊医疗是最敏感的问题之一,由于到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发病急骤,患者及其家属通常情况下无任何思想准备,往往心情焦虑,要求高,甚至言辞过激,对于医护人员的解释不予接受,不理解急诊工作突出“抢救”的轻、重、缓、急,认为自己或者自己家人的病情最急、最重,希望立即得到医生、护士的关注。

1.3患者多、流动性大、病种复杂,要求护理工作岗位多,急诊科设有抢救室、观察室、清创室、换药室、输液室、治疗室、手术室等,护理分组繁杂,设有院前急救组、输液组、重症监护组和护送组等。

1.4承担功能繁多:承担出诊任务、院前急救、急诊分诊、急诊清创手术、危重症患者监护、全院门急诊输液、急诊患者检查、入院护送等。

1.5对护士的业务能力及素质要求高:急诊科护士必须具有较强的急诊护理能力、急救技术的正确应用能力、急救设备的安全使用与管理能力、急救技能的实践操作能力,以便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医生并参与抢救工作。

2护理管理模式的转变

2.1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让每一位护士明确我们的服务宗旨: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康复为己任。通过开展急诊优质服务路径活动,让急诊患者通过“绿色通道”进入医院就可享受到全程优质服务。热情接诊患者,需要抢救的患者送入抢救室,怀疑有传染性的患者要做好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一般的观察的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积极做好健康宣教。需要马上解决的护理问题和心理问题应在急诊室及时解决(例如洗胃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做好记录,再转送至住院部时对病房护士交代清楚。对入院、检查、手术的患者,护士要带齐各种护理记录单及相关的医疗文件陪同前往,并做好交接工作,让患者及家属感到每一环节都得到了重视和周到的护理,使患者感到医护人员对其的关爱。

2.2加强急救知识的学习与培训:每周安排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为急诊急救知识,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新动态,熟练掌握抢救药品种类、名称、用途、剂量,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鼓励积极撰写论文、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和新技术、新业务的培训,支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和网络学习。

2.3加强法律知识学习: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中的执业部分、《民法通则》中有关公民的权利、侵权行为及民事责任等内容。使每一位护士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减少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护理纠纷的发生。同时加强对急诊科患者及陪人的法律知识宣教,利用宣传栏、匾等形式,在急诊科的醒目位置以表格形式列出医、护、患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处罚条款,使他们在医疗过程中明白自己权利与义务,维护医护患各方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2.4制度及职责落实到位:健全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是杜绝差错事故的关键。根据急诊科存在的安全隐患,结合医院整体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建立健全急诊科各项制度,如抢救工作制度、查对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医嘱制度、抢救器械药品管理制度;健全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护士长职责、主管护师职责、护师职责、护士职责,使每位护理人员明确职责并认真履行。

3成组护理管理模式

3.1实行带班组长负责制:组长对小组工作负全责,有解决技术难题及护理质量控制的责任;同时,还有小组人员合理支配的权力。各小组人员负责急诊科急诊患者的出诊、接诊工作,参加患者的救治,护送危重患者检查,配合医师完成急诊患者清创缝合,同时还担负观察室患者的治疗工作。小组成员需紧密合作,互相帮助,共同按质按时按量完成班内工作任务,不能互相推诿。

3.2组员优化组合:每个组长下设组员,允许组长和组员之间双向选择,最后护士长根据每组组员的年资、业务能力、协调能力等实际情况进行最后定组,达到既人性化又能优化组合的目的。

4人性化管理的实施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级可分5个层次,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与被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的,是层次需要论的核心[3]。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他人重视,被社会承认,而这种被重视、被承认就是一种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标志。在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以及社会对广大护理服务对象和范围的呼唤,都对护理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护士的工作压力也日益增加,护士渴望能被理解、尊重和信任,而护士长的信任和鼓励,会带给护士一种神圣的责任感。在日常工作中,护士长善于观察、深入调查,捕捉每位护士的闪光点,且不失时机地充分给予肯定、表扬、鼓励,对于上进心不强而又心存怨气的护士,护士长先从感情上接近并发现和肯定她们的优点,然后再晓之以理,指出其存在的不足,挖掘其内在的潜力,激发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5小结

急诊科的护理管理工作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缺乏强有力的管理,就容易发生忙乱现象,影响护理、治疗的顺利进行。这不仅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也影响到急诊科的护理质量,因此,在新的医疗形势下,必须转变急诊科护理管理模式,以适应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机制,与护士建立起理解、支持、和谐友爱的关系。在护士中营造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谐有序的工作环境和温馨氛围,从而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适应和推动现代护理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钰梅.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护理缺陷防范之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2,5(12):964-965.

[2]黎小群,郑碧霞急诊成组护理弹性排班模式的成效研究[J]南方护理学报,2006,13(3):

[3]成翼娟.整体护理实践.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