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门诊、住院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心血管内科门诊、住院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

王汝亚

王善荣

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哈尔滨15004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心血管内科门诊、住院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对1200例心电图检查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分析研究了他们的临床资料以及心电图的检查结果,从而对患者动态心电图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通过对12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发现患者心电的异常的检出率72%,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常规心电图进行分析,发现患者的心电异常检出率为11%,由此可见,动态心电图检出率要高于常规心电图的检出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动态心电图的心电异常检出率要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的心电检出率,对于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动态心电图;门诊

近年来,动态心电图常被应用于诊断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1]。常规心电图检测仪能记录受检者在平卧时短时间内的心电图状态,对动态时的心电图变化难以准确记录。而动态心电图检测仪能连续记录受检者在动态、静态状态下的心电图情况,对受检者一过性的心电图异常均能准确的检出[2]。因此,动态心电图是临床心血管内科重要的心电检测手段。对2012年4~6月在心血管内科进行心电图检查的1450例门诊、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动态心电图检查特点,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4~6月心血管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450例,男734例,女716例,年龄18~85岁,平均53.9岁。所有患者均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在检测期间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胸闷。

方法:使用动态心电图分析仪对受检者进行24小时连续心电图检测,同时对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受检者心电异常检出率的差异。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450例心血管内科门诊、住院患者中,动态心电图检测发现1035例(71.38%)发生心律失常和ST—T改变,其中,房性心动过速260例(25.12%)、室性心动过速161例(15.56%)、窦性心动过缓172例(16.62%)、房室传导阻滞141例(13.62%)、ST段压低273例(26.38%)、短暂性窦性停搏28例(2.71%)。1450例心血管内科门诊、住院患者中,常规心电图检查发现159例(10.97%)患者发现心电异常。动态心电图对145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心电异常的检出率71.38%,常规心电图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心电异常的检出率10.97%,动态心电图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动态心电图检测仪能连续记录受检者在动态、静态状态下的心电图情况,对受检者一过性的心电图异常均能准确地检出,因此在心血管内科体检中广泛应用。对2012年4~6月在心血管内科进行心电图检查的1450例门诊、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动态心电图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心悸胸闷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病时临床常见的症状,但并非心血管疾病的特异性症状。患者若长期反复发作心悸胸闷,则说明患者可能存在某种心脏疾患,进而可导致患者精神压力增加,而生活质量下降。因此,临床寻找患者临床发病原因是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合理有效治疗方法的关键。动态心电图检查能有效分析患者发病的原因。

动态心电图能有效记录受检者在活动状态时的心电图变化情况。临床医生可通过动态心电图记录,结合受检者所处状态及其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患者疾病发生的原因。通常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可结合以下参考标准:①心率:24小时平均心率参考值59~87次/分。当受检者处于活动状态时,心率最高可达180次/分。随着受检者年龄的增加,其心率逐渐降低,高龄受检者活动状态时心率最高,<130次/分。睡眠状态时,受检者心率常<60次/分。若受检者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其心率可<45次/分。②心率失常受检者可出现如下心电图表现:窦性心律不齐,常见于年轻人,P—P间距差值最大可达1倍以上;窦性停搏,可见于各年龄段人群,通常>2.0秒即为异常;室上性期前收缩为24小时<200次。正常人中约有一半以上可出现室性期前收缩,随着受检者年龄的增加,其发生率出现增多现象;③ST—T改变,受检者在剧烈活动状态下出现J点下移,ST段抬高,T波改变。

综上所述,动态心电图较常规心电图而言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电异常的检出率显著增加,对其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培良,袁龙,沈菀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QT间期变异性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分析探讨[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8,2(2):45—47.

[2]陈葵,黄从新,王唏,等.我国健康人群心率振荡的初步研究及其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4(34):372—373.

[3]巴蕾.北京市朝阳区5岁以下流动儿童贫血及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4):357—359.

[4]季成叶.中国乡村学生群体营养不良流行状况20年动态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17(1):11—14.

[5]4季成叶.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的应用[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125—128.

[5]5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childgrowthstandards:methodsanddevelopment[R].DepartmentofNutritionforHealthandDevelopment,who,Geneva:Switzerland,2007:9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