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样本检验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血液样本检验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及效果分析

才建华

才建华(赤峰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024000)

【摘要】目的探析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应用于血液样本检测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11月~2013年9月期间接收的248份血液标本,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每组124份,对照组血液标本按照常规处理,实验组则行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对比分析两组血液标本检测误差率。结果实验组误差发生率6.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03%(χ2=11.0434,P=0.0009)实验组血液标本在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误差发生率分别为4.84%、1.61%、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2%、7.26%、6.45%(χ2=7.5178,P=0.0061;χ2=4.6613,P=0.0309;χ2=8.2667,P=0.0040)。结论血液标本检验中应用全程质量控制管理,能有效降低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误差发生率,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进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血液标本质量控制管理误差效果

【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0-0144-02

伴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医学检验质量和准确性也有了显著的提供,在临床中,血液检查作为一项常规检测项目,是诊断疾病、治疗疾病、评估病情、评价疗效、评估预后等重要的参考依据[1]。随着血液分析仪器的研发和应用,血液标本检测水平也不断提供,主要体现在检验效率和质量,但是在血液标本检验过程中仍受到各个环节的影响,严重影响检验的准确性。因此,加强血液标本检验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医院和血站检验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血液标本检查过程主要包括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三个阶段,由此全程质量控制管理至关重要[3]。本研究笔者为探析全程质量控制管理的效果,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9月期间接收的248份血液标本并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性全程质量控制管理,效果极为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标本来源

本研究笔者随机选取我院检验科2011年11月~2013年9月期间接收的248份血液标本,均为需要接受血液检查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124例中男68例、女56例,年龄4~78岁,平均年龄43.57±14.58岁;实验组124例中男65例、女59例,年龄5~82岁,平均年龄44.26±15.2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等基线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质量控制管理方法

对照组124份血液标本行常规管理措施[4],实验组124份血液标本则行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1.2.1检验前质量控制管理

首先,通过以往工作中发现的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并进行评估,同时阅读最新的文献报道,制定检验前、检验中及检验后的全程质量控制管理措施。选择资深的护士采集血液标本,争取一次性成功,并嘱咐在采血前要空腹12h,切忌服用药物;在送检过程中要保存好血液标本,避免光反应、细胞代谢和微生物反应影响血液标本的质量;标本送检之后由临床医师和检验科医师充分沟通,明确此次检查的目的、具体项目以及指标,临床医师要认真跳鞋检验申报单,检验科医师在核对信息无误后开始检验工作。

1.2.2检验中质量控制管理

根据检验的项目及相关指标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并在检验开始前校准各项仪器设备,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验使用的试剂必须为专业配套试剂,检验用水要经过净水设备处理,在操作中要严格遵循仪器相关的操作要求,并设置对照组。

1.2.3检验后质量控制管理

血液标本检验后,检验人员要再次核对患者相关信息以及检测结果,发现疑问或者异常之处,要和临床医师联系,重新采集血液再次检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要对检验结果备份,以备不时之需。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误差发生率6.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03%(χ2=11.0434,P=0.0009)实验组血液标本在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误差发生率分别为4.84%、1.61%、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2%、7.26%、6.45%(χ2=7.5178,P=0.0061;χ2=4.6613,P=0.0309;χ2=8.2667,P=0.0040),详见表1。

表1两组标本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误差发生率对比分析[例(%)]

3讨论

检验科工作中,血液检测结果质量控制要贯穿血液标本检验的全过程,包括检验前的标本采集、处理、运送、保存等,检验中方法选择、试剂选择等,检验后的工作三个阶段,并要针对各个环节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控制,确保标本从采集、保存、送检、检验、结果处理等各个环节均不会出现误差,降低误差发生率,提高血液检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5],为临床医师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措施、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提供真实的参考数据。

表1数据显示,实验组误差发生率6.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03%(χ2=11.0434,P=0.0009)实验组血液标本在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误差发生率分别为4.84%、1.61%、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2%、7.26%、6.45%(χ2=7.5178,P=0.0061;χ2=4.6613,P=0.0309;χ2=8.2667,P=0.0040)。

综上所述,血液标本检验中应用全程质量控制管理,能有效降低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误差发生率,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进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廖仕生.血液样本检验全程中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和措施[J].中外医疗,2013,32(7):82,84.

[2]丁静.关于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的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25):320-321.

[3]张光英,王群.探讨分析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结果的因素[J].中国医药指南,2013,(36):287-288.

[4]林美梅.体检血液标本采集质量控制及护理干预对策[J].光明中医,2013,28(7):1461-1463.

[5]柴晓俊.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的探讨[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0):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