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方汤剂与中药配方颗粒的疗效对比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外感方汤剂与中药配方颗粒的疗效对比观察

申介华

申介华(江苏省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225411)

【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2-0288-02

【摘要】目的本文分析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普通感冒患者临床资料,探讨中药配方颗粒与方药汤剂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10月门诊与住院患者126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做为颗粒组和汤剂组。两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在年龄、性别、病情与体温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疗程、止咳天数、咽痛消失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汤剂组的退热时间与颗粒组相比较,明显较长(p<0.05)。讨论外感方汤剂与中药配方颗粒相比,都具有吸收快、显效迅速、疗效显著的特点,而颗粒剂在退热方面效果更为显著,中药配方颗粒在保持汤剂优点的基础上,保存时间更长也更方便,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外感方汤剂中药配方颗粒疗效

感冒,是以喷嚏、流涕、比赛、恶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脉象浮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疾病,多因感受冒触六淫、时行之邪、卫表不和、肺失宣肃所致。本文分析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普通感冒患者临床资料,探讨中药配方颗粒与方药汤剂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10月门诊与住院患者126例,患者均符合外感风寒的感冒症状,且以《重要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诊断标准。中医症候诊断标准:汗泄不畅、发热恶寒、鼻塞咳嗽、头痛咽燥、痰黏黄、脉象浮朔、舌苔微黄薄白。西医诊断标准为:流行感冒接触史;主要为局部症状,可有全身症状或者不明显;血液白细胞正常或偏低。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做为颗粒组和汤剂组。颗粒组患者,男32例,女31例,年龄13~74岁,平均年龄(41.2±12.7)岁;病情分级为轻18例、中33例、重12例;入院平均体温为(37.82±0.96)℃。汤剂组患者,男31例,女32例,年龄14~72岁,平均年龄(40.9±13.1)岁;病情分级为轻18例、中32例、重13例;入院平均体温为(37.91±0.92)℃。两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在年龄、性别、病情与体温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柴葛银翘散方:葛根15g,柴胡10g,连翘10g,银花10g,薄荷6g,桔梗10g,荆芥10g,淡竹叶10g,淡豆豉10g,芦根15g,甘草6g[1]。

汤剂组一副药煎成汤剂400ml,每日两次,每次200ml。颗粒组以剂量相等的中药颗粒冲成400ml,每日两次,每次200ml。一疗程为三天,治疗过程中不使用其他药物和抗生素。

1.3疗效评定[2]

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退热与止咳时间、咽痛消失与疗程。疗效评定分四级:痊愈:3天内症状全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显效:3天内症状大部分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有效:3天内主要症状消失,体温有所降低;无效:3天内症状无改善,体温升高或无变化。总有效率为显效率、痊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单位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单位以x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指标疗效、退热与止咳时间、咽痛消失与疗程的对比结果见表1。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疗程、止咳天数、咽痛消失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汤剂组的退热时间与颗粒组相比较,明显较长(p<0.05)。

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指标的对比结果(x-±s)

3讨论

感冒的病因主要是由于六淫、时行病毒。因起居不慎、寒温失调、或过度劳累致卫表不固、腠理疏松,外邪从口鼻、皮毛乘虚侵袭人体而发病。若素体虚弱,卫表不固,也易感邪为病。“风为百病之长”,故风邪常兼夹寒、热、暑、湿等外邪,其中尤以寒、热两者最为常见[3]。肺上系咽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故外邪侵袭人体,肺卫首当其冲。卫表不和,则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肺失宣肃,则鼻塞流涕、咳嗽咽痛。治疗应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义,采取解表达邪的原则。

柴葛银翘散主治温毒外侵,客于少阳、阳明经络,聚积于腮,一侧或两侧腮部肿痛,甚者漫肿及面颊、耳之前后,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苦,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浮弦数。其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宣发温邪;柴胡疏散少阳之热;葛根宣发阳明之热;山栀子皮、夏枯草清宣肝胆热邪;薄荷、白蒺藜疏风消肿;板蓝根解毒散结;赤芍活血消肿;甘草和胃解毒。本次临床研究中,汤剂与颗粒均取得超过90%的总有效率,疗程、退热时间、止咳时间、咽痛消失时间等也均有显著疗效,可以证明柴葛银翘散此方对于外感为主的普通感冒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中药颗粒剂系指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药材细粉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颗粒状制剂。按其溶解性能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性颗粒剂和泡腾性颗粒剂。按成品形状可分为颗粒状和块状,以前者应用最多[4]。可溶性颗粒剂绝大多数为水溶性冲剂,如抗感颗粒、板蓝根冲剂。中药颗粒剂是结合汤剂、酒剂、糖浆剂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中药剂型。它既保持了汤剂吸收快、显效迅速等特点,又克服了汤剂服用前临时煎煮,久置易霉败变质的缺点。颗粒剂中的药材全部或大部分经过提取精制,去除部分杂质,体积缩小,运输、携带、服用方便,并可掩盖某些中药的苦味,味甜适口,患者乐于服用,儿童亦愿意接受。但包装不严密时易于吸潮,甚至潮解,成本相对提高。本次临床研究中,中药颗粒组总有效率、平均疗程、止咳天数、咽痛消失天数均与汤剂组相差不大,而退热时间明显缩短,可以证明中药颗粒很好的保持了中药汤剂的临床作用,而短期吸收见效的速度上相比汤剂更快,更容易为患者吸收。因此,本次临床实践证明,外感方汤剂与中药配方颗粒相比,都具有吸收快、显效迅速、疗效显著的特点,而颗粒剂在退热方面效果更为显著,中药配方颗粒在保持汤剂优点的基础上,保存时间更长也更方便,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晓东,高中方.外感方汤剂与中药配方颗粒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04(12):124-124.

[2]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8-60.

[3]张丽琛,张慧媛.中药免煎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之优势[J].中医儿科杂志,2009,5(1):157-158.

[4]李卫东.浅谈传统煎药法中药煎煮机和免煎中药颗粒之优缺点[J].中国实用医药,2011,(16):1909-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