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无创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

朱苏月

(宿迁市人民医院儿科江苏宿迁223800)

【摘要】目的:分析无创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8年3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NRDS入组。选择经鼻持续正压(NCPAP)为主的方式治疗对象46例,纳入对照组。同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DUOPAP)结合俯卧位、间歇湿化加热80例,纳入观察组。结果:观察组转插管、气管切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的9.0%、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支持时间、氧疗时间、NICU停留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UOPAP结合俯卧位、间歇湿化加热,可以缩短疗程。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无创通气;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5-0220-01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住院、死亡主要病因,多见于新生儿肺炎、胎粪吸入、早产、新生儿脓毒血症有关,近年来有关于其起效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证实致病基因、微量元素缺乏也是该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NRDS是新生儿死亡、住院时间延长常见病因之一,治疗方法较多,呼吸支持是最基本的治疗方式。有创机械通气起效速度快,但具有明显的创伤性[2]。无创通气治疗可能更适合NRDS,但也有报道显示其失败中转气管切开率较高。本文采用对比研究,对比两种无创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6年1月—2018年3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NRDS入组。纳入标准:(1)明确诊断为NRDS,出生后6h内出现表现为进展性呼吸困难,呼吸频率>60次/min,同时伴有呻吟、三凹征等症状表现,胸部X线显示双肺透亮度降低;(2)临床资料完整,采用机械通气治疗;(3)单胎;(4)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家属拒绝研究,提前出院、转院;(2)立即选择气管切开;(3)临床资料不完整。机械通气的意见,征询家属的意见。其中选择NCPAP为主的方式治疗对象46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25例、女21例,胎龄(34.6±3.5)周。体重(2.41±0.35)kg。使用过肺表面活性物质(PS)24例,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技术8例。肺炎类型:吸入性肺炎17例,医院获得性肺炎25例,社区获得性肺炎4例。并发败血症8例。肺部X线表现:Ⅰ级29例、Ⅱ级11例、Ⅲ级5例、Ⅳ度1例。同期选择DUOPAP80例,纳入观察组,其中男50例、女30例,胎龄(35.1±3.8)周。体重(2.47±0.32)kg。使用PS药41例,使用过促胎肺成熟技术14例。肺炎类型:吸入性肺炎30例,医院获得性肺炎45例,社区获得性肺炎5例。并发败血症13例。肺部X线表现:Ⅰ级52例、Ⅱ级21例、Ⅲ级5例、Ⅳ度2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胎龄、体重、PS使用率、促胎肺成熟技术开展情况、肺炎类型、并发症败血症发生情况、肺部X线分级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包括抗炎、促肺成熟、营养支持等,呼吸支持选择NCPAP,鼻插管,吸气峰压12~15cmH2O,呼气末压力4~6cmH20,Ti0.35~0.5s,FiO20.3~0.45,流量(Flow)8~10L/min,呼吸参数30~50次/min(bpm),1622cmH20,直至纠正低氧血症,转位头罩吸氧,严重对象改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观察组:DUOPAP,部分对象评估俯卧位的条件,26例达到俯卧通气标准。同时联合加热湿化,间歇湿化,鼻导管氧疗,流量2~8L/min,维持整个呼吸周期内气道压力正压。

1.3观察指标

呼吸支持时间、氧疗时间、N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转插管、气管切开率,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学分析,时间指标服从正态分布,采用(Mean±SD)(x-±s)表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采用t检验,转插管、气管切开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转插管、气管切开2例,对照组4例(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例、(呼吸衰竭1例、脓毒血症1例、器官缺氧损伤4例、肺内并发症4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7%(8/46)(器官缺氧缺血损伤1例、呼吸衰竭2例、脓毒血症2例、肺内并发症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支持时间、氧疗时间、NICU停留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无创通气已成为NRDS治疗的首选呼吸支持方法,但也存在失败风险,可供选择的方式较多,以DUOPAP、NCPAP为主,本次研究采用对照研究,结果显示DUOPAP结合俯卧位、间歇湿化加热,尽管不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中转有创风险,但可以缩短疗程,加速患者的康复[3]。Meta分析也证实俯卧位、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可以增进疗效[4-5]。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对于NCPAP、NIPPV的随机对照研究仍然较少,疗效受到早产儿的胎龄、其他辅助治疗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单纯的间歇DUOPAP会输送更少的气道峰压,这可能与是其疗效欠佳的主要原因。NCPAP可能容易引起气胸,气漏发生与肾上腺素、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有关。

综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经无创通气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57.

[2]茹喜芳,冯琪.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管理——欧洲共识指南2013版[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3,28(5):356-357.

[3]唐仕芳,赵锦宁,沈洁,等.经鼻间歇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1,604:255-263.

[4]李玉峰,王燕,蔡春连,等.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04:436-442.

[5]熊银梅,龚放.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7,1706:652-660.